【Busan 2011】第15屆焦點電影回顧之『守望者』 :殺人的回憶

%title插图%num
今年韩国电影最大的看点之一无疑便会是新人导演处女作的大爆发。从接连摘下釜山电影节,鹿特丹电影节最高奖项的朴庭凡导演的[茂山日记],到被亚洲电影专家Tony Rayns称为韩国电影史上最为震惊的处女作的赵成熙导演的[禽兽之末],再到这部被韩国电影界评价为继洪尚秀导演的处女作[猪堕井那天],朴粲玉导演的处女作[嫉妒是我的力量],梁益俊导演的处女作[绿头苍蝇]之后韩国最好的处女作的[守望者]。

[守望者]是新人导演尹成贤的在韩国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故事其实并不是十分的复杂,三个曾是死党的高中生,因为成长中那些不可绕开的矛盾与谎言,而走向不同的道路,其中一位本是学校小霸王的少年的死亡成为了这一残酷青春的结局。看到“残酷青春”的字样,难免不会去想,[守望者]是不是也会像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韩国电影一样充满着血腥与暴力,但是作为一名新人导演,尹成贤并没有过分去渲染这些本可以成为电影噱头或者看点的东西,而是让死去少年的父亲带着观众走入了一场“罗生门”似的迷局。

作为一部电影学院的学生毕业作品,又仅仅只有5000万韩元(约30万人民币)的资金投入,但是又要面对“青春”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恐怕这是一件会让许多新人导演不知如何下手的难题。但尹成贤便是用这些极其有限的资源,再加上他那出人意料的娴熟叙事技巧完成了一部属于高中生的[恶人]式作品,把“谁是加害者?谁又是被害者?”这样的迷题留给了荧幕前的观众。死去少年的父亲再儿子的葬礼式之后,突然变得疑惑起来,儿子究竟为什么会去死?儿子究竟生前又是什么样的人?怀着这些疑问和与儿子生前疏远的内疚之感,父亲独自一人走上了追查之路。追查并不是一帆风顺,不是在找不到所谓的“见证人”问题上,而是每一个人的“供词”都会有着很大的矛盾。每一个少年的陈述把一个在影片开头便已不存在的人还原在我们眼前,不仅是父亲应该去相信谁,这样的问题也是属于观众的。谁对谁错,如果真的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守望者]的精彩的叙事功力便要大打折扣。当代韩国电影导演中,能做到这样出色的复合式的叙事技巧的,大概也只有两位,洪尚秀([处女心经])与朴赞郁([我要复仇])。而作为一位尚未从电影学院正式毕业的新人导演便可把这样的叙事技巧运用的如此精湛,真是令人称叹。

[守望者]在父亲中不动神色的追查与死去少年的娓娓陈述中把当下韩国高中生生活冷静地展示在大荧幕之上。经历着生长痛的年轻人之间的单纯友谊与交情和其中的产生的种种谎言与背叛,让观众也在思考着误解是不是人与人之间能达成理解所必经的途径。题为[守望者],但谁又是这个自始自终从未在影片中明确出现的守望者形象。一个看似不存在的角色,又似乎存在于无论是电影上的角色还是电影外的观众之中。少年的死亡究竟是谁造成的过失,我们找不出真正的凶手。没有答案的结果,不仅仅一种叙事上的技巧,更是一种不可否认的事实。导演虽然没有直接去批判所谓的教育体制,没有去指责这一死亡事件中的当事人,但观众经历过一个长时间的思考之后,相比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守望者]在去年的釜山电影节进行世界首映时的英文题为Boys into the Night,这比起令人费解的韩文原题,更能让观众明白导演所想要表达的。黑夜中的男孩,可是正常的出于生长期的男孩子又怎么会想想矗立的寒冷的黑夜之中呢?[守望者]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在寻找如何把男孩从寒冷的黑夜中拯救出的办法。

【本片為2010年15屆釜山電影節新浪潮部門大獎得主】【原載於『看電影』2011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