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时光》:爱是春光乍泄,不幸风光旖旎

%title插图%num

 

这是一部关于两个人的电影,他们只是两个孤独的人罢了,碰巧遇见,碰巧做了爱,碰巧说了很多话,48小时后碰巧须道别离,碰巧掉了眼泪。他们/我们还会跟其他人这么“碰巧”地做许多事情。但谁知道呢?一碰还真巧了,身体交缠灵魂张开,欲望太真实,像个筛子,欲望被纷纷摇下释放之后,竟然留下了烁烁发光的感情,像藏在在砂里的金子。

狄米小姐写《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影评起名做“爱情的毛边”。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实在是太贴切,贴切地令我手掌发痒。我想起曾暗恋过的寸头少年,想起L小姐紧张地不敢和喜欢的人共坐一条长凳,想起一个夜晚我的嘴巴和另一个肩膀的距离,还有些私密的记忆,缠在月光下,它可能跟皮肤的凹凸和睫毛的长度有关⋯⋯也许“爱情”这个语汇太狭隘了(本来就是),但此刻我的描述里她又呼之欲出地如此广博。多矛盾!

我不想说什么光景别镜头节奏,这部电影里只需要讨论感情。它不是扑面而来也不排山倒海,它傲娇地披着隐形衣一般,躲在诺丁汉的地平线上和自然光里,覆盖在男主人公14楼窄小的厨房里和卧室中(床上:)。镜头卡到胸部,两人饱满地占据着画面,好多好多长镜头,尤其是两人对话的时候。焦点来回转换,闲扯玩笑争论和解,⋯⋯“我不是恋爱咔”、“人们为什么要结婚?”,“人们只是想快乐格伦,为什么他们在意我是不是同志,我也不关心他们为什么结婚”、“你快乐吗?”⋯⋯每一长段对话无比冗长,但又松紧有致,你若关注同志群体可以了解他们的调情方式和矛盾和挣扎,你若无兴趣也能被他们兄弟般的调侃逗笑,于是镜头长短不是问题,内容挣脱了画面的束缚就不会单调。你一边听一边忍不住思考,忍不住想起上次你和恋人也为这个问题起过争执,结果呢?大概无解吧。结果说来说去还是说了节奏镜头景别光。

严格来说影片只有两个人,从头到尾。两个人都如此立体饱满,又互生情愫,如此一来足够撑起全片,不需要多余的线索或人物作衬。旁人角色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旁人根本不存在,但又因旁人的存在让影片俩主角的叙事线多出一种奇异的私密感。这也和第一男主角(罗素,攻方)的个性暗合,他隐忍内敛,常以退为进,无法完全认同自己的同志身份(这成了两人争论的话题之一)却期待一份稳定的感情。片中另一主角(格伦,受方)大方直接,落拓不羁,但又十分抗拒确定正式恋爱关系。格伦好据理力争、喜直抒胸臆,于是这段关系和两人个性的攻守错位变成有趣的博弈,这兴许是两人能擦出火花的原因。两人的每段交谈里都有温柔的“交锋”,有一次真交锋了,不过事后又温柔地相互致歉。这样的交谈段落让个人矛盾得以体现:即两种情感价值观念的矛盾;两人的讨论其实又是剖白似的表现两人作为“同志”群体中一员共有的困惑,即同志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矛盾。亦大亦小,如同爱情,如同周末48小时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

电影在细节表现上异常丰厚,除了上文所述那些“温润”的矛盾贯穿全片,余下全是细节,温柔有趣甜蜜酸楚的种种细节,它们在你我身上都发生过,也许你平时疏忽了,都是些“毛边”而已。什么你喜欢二手商店老太才用的俗气大花马克杯、而我发现这很可爱;你等我下班一起回去只有一辆没有后座的自行车、于是两人挤在一起;什么早上起来泡好咖啡端到床上给他/她之类⋯⋯一点都不做作,真的,因为它们太生活化太琐碎了,一个前倾的动作,突然沉默,定住看你的眼神被你发现又挪开⋯⋯你不会花心思去这般做作的,它们只能流露出来。这全仰赖导演的功力,抓住你看不到/不会留意的枝节,想给你看又不想大张旗鼓,每个镜头都稳稳当当的,舒一口气再下一个,人物动作语言全都不着痕迹在场景里,你看到什么了呢?

笔者个人最喜爱的镜头之一,是一个从楼上俯瞰楼下的主观视点大全景,这个镜头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是在格伦离开罗素家的时候直接切过去。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个全景是个主观镜头(他故意的呢,闷骚地很);当它第二次出现,格伦从画面左下角入画,小小的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回头向上试探性地一张望,我的心一下就被一股恍然大悟的心酸劲儿攫住了,这是男主角罗素的视点镜头啊!他在守候格伦离开。这是多绝妙的闷骚:因为紧接着并没有给视点的主人罗素一个反打镜头,而是直接进入下一个叙事段落,这么一来,镜头将主体完全抽离,而是将观众拉进这个视点镜头主体的位置。你若悟得到小心脏就被温柔地撞击一下,悟不到就傻乎乎地看着另一个人离开也无妨。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能觉得我是跟我自己在一起的。导演一方面将两人私密的爱情世界剖给你看,一方面又希望你不要去打扰他们,但你可以带入你自己的记忆和情感。至于结局我只想说,别无他法。即便他们在一起了,也会end up with千千万万对情侣一样,日出日落吃喝拉撒,也可能迅速吵架分手。我不是对“relationship”和俗世日常有什么偏见,我深深地热爱它并深陷其中,但把那些留到这96分钟(调皮死了,96分钟:)和他们电影时间中的48小时之外吧。

 

成果

电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