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 2013】木卫二推荐展映佳片

xibu2

本届电影节会展映两百多部影片,我尝试从不同环节单元挑选出几部佳作,作为个人的心水推荐。

1、《少女洛荷》 凯特-休特兰 2012年 澳大利亚 【竞赛单元】
这未必是一部人人都喜欢的电影,但它是一部适合在大银幕上欣赏的电影,在竞赛单元里面也是独树一帜的。《少女洛荷》的摄影精致而讲究,特写镜头触动人心,空镜头柔和而美丽。在一些地方,它会想起安哲罗普洛斯的《雾中风景》和安德烈-泰西内的《迷路的人》。影片还有女导演的独特视角和生命体验,它延续了前作《生命翻筋斗》的成长体验,静水深流。故事是对二战题材的新编,艰难的逃亡之路也是少女成长之路。从战败国的视角看待历史,看起来还是比较新颖。

2、《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米哈尔科夫 1998年 俄罗斯 【评委会主席影展】
“我曾幼稚地以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我才知道,生活是一个等待着鲜花的花瓶。”米哈尔科夫作品是如此经典,扛住千锤百炼。《西柏林的理发师》是其中比较雅俗共赏的一部,耗资不菲、题材恢宏,整一个大片模样,却散发出浓烈的俄罗斯民族气质。我忘不了那远去的电影结尾,主人公就像挣脱大海的巨浪,最终被粉碎成浪花,就像《黑眼睛》和《蒙古精神》,看得几欲落泪。也许,在导演的作品列表里,它是比较迎合普通观众的一部,但在那些入门级的经典电影里面,它依然值得推荐给大家。

3、《阿拉伯的劳伦斯》 大卫-里恩 1962年 英国 【传记人生】
有一些电影,它经得起多次重看,你甚至可以重新回到电影院,去寻找史诗巨制的沧桑,近四小时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正是其中之一。我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看了修复版本,分上、下场,中场休息,开始前各有一段四分钟的主题演奏。如此热烈而隆重的形式,令人体味迷影的终极意义。片中沙漠大远景震撼绝伦,劳伦斯是一个自由抗争却最终回了家的英雄。以个体之躯去改变历史,是为真正的史诗。英雄的困境,也是一个人的困境。

4、《爱》 哈内克 2012年 法国 【法国影展】
哈内克连夺金棕榈力作、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仅凭两个奖项,似乎无需更多推荐语。近些年有很多热门的老人电影,像《桃姐》和《诗》,再不然是更早的《金色池塘》等。与这些文艺佳作不同,《爱》并没有像树枝开衩那样,把老人问题转移到家庭儿女或社会阶层等问题上去,举一反三。它就是讲一对老人如何在风烛残年守住彼此的爱情,格局见小,但冲击很大。两位高龄演员奉献了真挚细腻、充满感染力的表演,配合默契。

5、《天使的一份》 肯-洛奇 2012年 【致敬大师】
拿过金棕榈的肯-洛奇,继续拍摄他那“别无所求”的温馨题材电影,熟悉又不大一样的英伦情调。你可以说它是美味的心灵鸡汤,也可以说,它是一个长者的治愈系佳作。总之,没有身段,极具亲和力又很有观众缘的那一类,不可错过。

6、《突袭》 加雷斯-埃文斯 2012年 印度尼西亚 【类型特选】
汲取了动作片电影史的精华,以传统的困兽之斗,在动作设计上做出十足新意。前半部枪火全开、后半段拳脚并用,大量的打斗场面,令人叫绝。酣畅淋漓、善始善终。大银幕观赏,绝对震撼心脏。

7、《阳光灿烂的日子》 姜文 1995年 【北京记忆】
当北京还不是今天的北京,姜文早已是那个姜文。阳光不再灿烂,但你可以跟着电影,去寻找如今的老莫、北新仓、东四六条、段祺瑞执政府……一部永远不会过时的电影,一部从画面到音乐都充满迷人情绪的电影。

8、《柳如是》 吴琦 2012年 【中国新片单元】
当中国式大片完全败坏了历史片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了一部特别的古装小片:《柳如是》。即便很多场面受制于投资预算,略显拮据,然而在气韵、节奏和人物塑造上,《柳如是》居然有一种久违的优美感,有闲情更有雅趣。它回到了难得一见的明末清初时代,讲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痛苦抉择。2012年内地院线片的重要遗珠,值得鉴赏。

9、《乾旦路》 卓翔 2012年 【中国新片单元】
这些年,从《他们在岛屿写作》到《三生三世聂华苓》,港台纪录片作者有着惊人表现。《乾旦路》由新导演讲述古老粤曲,从花旦延伸到个人的选择,默默道来,很是打动人心。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