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理查德·林克莱特与他横跨12年的新片《少年时代》(附访谈一则)

From left: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Ellar Coltrane, Ethan Hawke, Patricia Arquette
From left: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Ellar Coltrane, Ethan Hawke, Patricia Arquette

文章题目:理查德·林克莱特与他横跨12年的新片《少年时代》(附访谈一则)
文章来源:dpa德新社,buzzfeed
链接:http://www.berliner-zeitung.de/kultur/berlinale-regisseur-linklater-ueber–boyhood-,10809150,26186222.html
http://www.buzzfeed.com/alisonwillmore/how-richard-linklater-created-one-of-the-greatest-films-abou
德语访谈稿翻译:løsehuin 校对:苏西小妞
英语编译:树 英语校对、审稿:Runbedlam

2002年,当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刚开始拍摄《少年时代》(Boyhood )的时候,电影的主角艾拉尔·科特林(Ellar Coltrane)才6岁。当这部电影在2013年完成的时候,科特林已经长成了翩翩少年,称得上是个年轻小伙子了。童年总是那么多变,要用电影来描绘成长绝非易事,但林克莱特的这部《少年时代》却几乎做到了这一点。

理查德·林克莱特于1960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作为非科班的导演,他独立拍摄影片。1991年,他以一部半纪录片风格的青年肖像电影——《都市浪人》( Rumtreiber原名Slacker)崭露头角。随后他凭借“爱在”系列电影,以及主演伊桑·霍克(Ethan Hawke)和朱莉·德尔佩(Julie Delpy)在其中的出色表演,在全世界受到了追捧。1995年他凭借《爱在黎明破晓前》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

《少年时代》的拍摄历经了前所未有的12个年头,它向我们展示了这十几年来,时光是怎样在科特林、帕特丽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林克莱特的老拍档伊桑·霍克以及导演自己的女儿洛尔莱(Lorelei)身上流过的。故事跨度堪称史诗级别,比前作“爱在”系列(《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爱在黄昏日落时》(Before Sunset)和《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更有野心。“爱在”系列共横跨18年,每过九年,他用电影展现一次恋人杰西(Jesse,霍克饰演)与塞琳(Céline,朱莉·德尔佩饰演)的“现状”,而电影中的角色和演员经历相同跨度的时间。但这一次,他走得更远了。“时间是电影的基石”,林克莱特在与BuzzFeed(编者注:美国新闻网站)的电话访谈中这样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思考它与叙事的关系。”

《少年时代》讲述一个名叫梅森的少年(科特林饰演)成长的故事,这个少年的母亲奥利维亚(Olivia,帕特丽夏·阿奎特饰演) 和老梅森 (伊桑·霍克饰演)在影片开头就离婚了。然而导演在电影中跳过了众所期待的梅森的初吻和学校的舞会经历,他说“让人念念不忘的往往不是这种重大时刻,我总是会突然想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经历,我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他又说,对片中的梅森而言,这种时刻就包括他专横的继父赐予的一次悲惨的剪发经历,在蹦床上玩的“死人复活”游戏,向大孩子寻求泡妞经验的时光,以及发现自己对摄影有浓厚兴趣的时刻。

导演之前就说他愿意听任科特林成长,他长成什么样就把主角拍成什么样。后来梅森长成了一个典型的林克莱特式的敏感少年,讲话也喜欢带着哲学味儿。林克莱特说:“我之前脑子里也没有概念说他要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确实感到非常幸运,因为艾拉尔长成了一个这么棒的,体贴、迷人、又让人感觉有点神秘的小伙子。”

林克莱特曾经取材自己的青春期生活,他1993年的电影《年少轻狂》(Dazed and Confused)就是讲述高中生活的最好的电影之一。林克莱特认为除了流行文化和科技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外,所有年代关于青春的记忆是相同的。他认识到这一点是在筹备《年少轻狂》的时候,他采访90年代的高中生,问他们在周末喜欢做什么。而这次,拍摄《少年时代》,他也同样相信这点,坚信这个片子所表达的东西可以让不同年代的人都找到共鸣。

林克莱特将这12年设计成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结束,他说他想要捕捉“困在你自己的房子里、又陷于学校体制中的那种体验……,自由总在向你招手,却总是还遥不可及。”

然而,《少年时代》不仅仅讲述了梅森的成长,同时也讲述了其父母的变化,尤其是霍克所饰演的父亲。他对孩子充满爱意,但一开始又不够成熟。“归根结底,这部电影不只讲述了长大成熟的过程,也同样是关于变老和怎样学会为人父母的。”林克莱特这么说道。几年之前,霍克在看此片剪出来的一个片段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哇……孩子们不断长大,而我们却不断变老了。”

《少年时代》让这两件事变成了相同的东西,那就是生命在一系列美好瞬间的间隙中慢慢流逝,而我们在这种流逝中走向未来。

03

【编者注】为了给影迷们带来更多关于理查德·林克莱特以及《少年时代》的信息,我们翻译了理查德·林克莱特携《少年时代》参加第64届柏林电影节接受的德语访谈。这位现年53岁的导演在访谈中披露了他用超过12年时间拍摄这部作品的初衷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这部影片最终为理查德·林克莱特赢得了最佳导演银熊奖。

您在过去总是拍摄和编写在一天内或者在几小时内发生的电影故事。那么是什么让您去讲述一个少年12年的生活故事并把它全部拍摄出来?

我想要创作关于一个少年的儿童时代的故事,但是我自己无法决定应该聚焦到哪一段儿童时光。一部电影的时间当然是有限的,因此导演必须寻找到一个特定的切入口。但是这对我来说很难。之后我就这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每年拍摄一点,然后我就可以描绘整个成长过程,这样会如何?这当然是一个很不靠谱的点子。因此在此之前从没有人这么做过,今后可能也不会有人这么做。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需要有相当地耐心和毅力。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顾虑,您将完成不了这个拍摄方案?

当然有过。如果艾拉尔在12岁的时候说:“我没兴趣再拍下去了。”那么我也将无能为力。我当然不能强制要求一个六岁的小孩拍摄完整部电影。因此信任显得尤其重要——它保证了电影持续进展,我们也能不断创造角色——在互相信任中,剧组的成员才愿意每年再聚集到一起。

在资金方面又有哪些挑战?

事实如我所想象的一样,这着实是一个很不靠谱的拍摄方法。我们虽然有一个信任我们的制片商,在此之前我已经跟他们合作过两部电影。但制片商每年只给我们提供一部分款项——我们根本不知道,靠这些钱能不能完成所有内容。

剧本方面,有多少是您在拍摄之前就完成的,又有多少是在拍摄过程中临场发挥的?

这个故事的写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当然大部分的故事还是在一开始就定型了的。比如在开始拍摄的第二年我就已经想好了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我早就想好了它该如何收尾。我觉得指明故事将被引向何处是至关重要的,其他的情节将由此顺理成章地建构起来。我知道他(少年梅森)将与帕特里夏(阿奎特)扮演的角色分手而经历爱情之苦。这就好比脚手架上的建筑物。每一年的故事细节都未成形,也没有对白。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每一年来获取。

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样的好处在于:与拍摄其他电影相比,毫无压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开机,剧组成员就利用所有可能的时间投入到这部电影上,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这部电影让我每次有一整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想法加入进去。这也就是独立制片做大的好处:我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平静地去思考一切。

您为什么会有兴趣尽可能近距离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在纪录片中看到吧?

首先这对于我来说就是讲故事。我通过人来讲故事。这一部以及我拍摄的其他电影表达的都是私人情感。它们当然不是纯粹的自传体,但却是很私人的。在我和伊桑(霍克)交流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父亲也做过很多类似的事。这部电影融合了我们父亲的经历以及我们自己身为人父的故事。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