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zia 2014】《最后一锤》影评:成长,无需放肆亦不用克制

Img4040
《最后一锤》威尼斯首映

juzhao
《最后一锤》剧照

今年年初柏林电影节上曾出现好几部儿童题材影片,其中关于单亲男孩成长的有三部之多,更早些还有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等等,这些影片角度不同,但讨论的问题或多或少是相似的。成长题材的表现也可以套用那句“放肆克制”流行语,青春年少要么肆意张扬,要么压抑克制,常常不离其一。

法国女导演阿历克斯-德拉波特在《最后一锤》中,却让青春成长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气质。
  
马上就要过14岁生日的维克多和母亲生活在海边的房车里,与来自西班牙的鲁娜一家为邻。长这么大,维克多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父亲萨缪尔•罗文 斯基是一位著名指挥家,并且萨缪尔正在他们所在的蒙彼利埃歌剧院排练马勒的第六交响曲。维克多不自觉的想要靠近父亲,关于生病的母亲、关于懵懂的爱情、关于足球和梦想……维克多有太多少年烦恼让他需要这位在他生命中缺失十多年的父亲。
  
阿历克斯的镜头倾向于纪录写实,又混入了女性独特的唯美细腻。维克多接近萨缪尔,没有离奇原因、没有纠结过程,就那样自然而然靠近,然后问一句“你为什么回来蒙彼利埃?是不是为了我?”
  
从维克多与父亲第一次见面被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这样令人略感心酸的场景,到父子二人渐渐渗入彼此生活,从情节到情感都没有大起大落。维克多一次次在路边搭车往返于剧院和房车的画面,参加足球训练的画面,教邻居家小孩儿说法语的画面,填充着影片也填充着维克多的生活,慢慢就建构起一个说不上丰满,但有血有肉的少年人生。
  
一直有足球天分很受教练重视的维克多一开始与他父亲的音乐世界格格不入,他常常一身球衣站在舞台边缘,注视着聚光灯下那个耀眼的被称为父亲的人。直到有一天,萨缪尔在一次排练中不顾整个乐队诧异,把从来都是躲在一边的维克多叫到身边来,站在指挥的视角看一场交响乐排练。萨缪尔为维克多打开一座通往音乐世界的大门,父子关系的大门也由此慢慢开启。
  
维克多反复问萨缪尔“为什么回蒙彼利埃”的问题,第一次萨缪尔轻描淡写的否定,导演对第二次回答的表现却非常巧妙,维克多问完后对话停顿了一会儿,接下来萨缪尔接听电话说了一句“是”,话是对着电话里的人说的,手却一直紧紧攥着维克多。这个错位设计平和中带着温情,你能体会到小小的感动,而不是强烈的情感冲击。
  
非常幸运的是,导演并没有拿金钱和阶级来做文章,尽管父亲是可以轻易出的起一千欧元支票的著名指挥家,而维克多只能和母亲住在海边房车里不断变卖家具以度日,就算14岁的生日礼物也是一台别人不要的旧摩托。但影片既没有愤世嫉俗的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也没有利用这些差距故意设置障碍。
  
整部影片就如一杯滴了几滴柠檬的白水,清澈温和,有的人觉得平淡了些,细嗅却有几分柠檬清香。

【原载于搜狐娱乐】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