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2015】《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表现蒙太奇视觉盛宴

620

死气沉沉的柏林电影节终于迎来最棒看片日,当地时间11日,除了全球影迷都在关注的非竞赛单元影片《五十度灰》令组委会始料不及的爆满热议,竞赛单元也出现了到目前为止最出彩的两部影片。其中英国著名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新片《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以令人眼花缭乱充满活力的镜头语言和浓烈又细腻敏感的故事赢得了满堂彩。

影片选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故事—-殿堂级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墨西哥拍摄纪录片《墨西哥万岁》的那段经历,这部纪录片不仅在后来成为爱森斯坦美学的里程碑,这段拍摄经历也伴随着隐晦的、香艳的各种轶事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那一年,33岁的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认识了他在当地的向导帕罗米诺,帕罗米诺不仅带领爱森斯坦走近墨西哥人的生活,也带他领略了真正美妙的同性性爱与爱情。

影片开始就在视觉上大做文章,同一镜头里画面由彩色渐变成黑白,所有的纪实材料都用黑白,衬托的正片部分色彩格外浓烈,用饱和的色彩暗示观众故事是掺杂着创作者主观想象的。

讲究黄金分割美学运用的格林纳威在影片中大量使用分格镜头,尤其是开场爱森斯坦初来乍到的时候,画面被分成三或六竖列,每幅画格里略微错时的呈现方法,让人在细节对比间咂摸出幽默感,爱森斯坦张扬的肢体语言被三倍或六倍的夸张,狂傲之气跃然镜上。

快速剪辑、叠画、360度全景镜头……几乎所有表现蒙太奇的手法被格林纳威用了个遍,向爱森斯坦致敬的意图显而易见。这些手法有些已经过时,有些显得廉价浮夸,但在格林纳威魔法师般眼花缭乱的运用下,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酿造出非凡的活力,在文本之外创造出或幽默或深沉的语境。

格林纳威巧妙地将《墨西哥万岁》中的内容与本片结合起来,内容不喧宾夺主,但又足够表现这段时间爱森斯坦的所见所闻对其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墨西哥万岁》里有重要的一段讲述墨西哥人与死亡的关系,于是本片中,精美的内饰和绚丽的外景,常常衔接的是恐怖扭曲的尸体标本,而多动症似的爱森斯坦也会在某个时刻沉寂下来,当爱森斯坦静静的对着这些尸骨时,看到的是失去“色”的皮囊之下的丑陋可怖。之后他与帕罗米诺随意的靠着墓碑,开始历数世界上那些名人的死亡,从明星到导演,从文学家到政客,从真实人物到经典角色,他们最后都死了,没什么不同。

影片中,爱森斯坦(Elmer Bäck)和帕罗米诺(Luis Alberti)常常自然地甩着生殖器走来走去,一开始还让观众有奇观感受,但从导演到演员的坦然态度,让这种奇观感受很快变成了对他们关系的接受。两人第一次结合那场戏,集有趣、智慧、性感于一身,一边是赤裸裸相叠的肉体,一边是关于传染病的大煞风景的对话,用攻陷克林姆林宫隐喻菊花失守也是笑惨了现场观众。

第一次性爱前,格林纳威不拘框架的用了巴赞的景深镜头,前后景里两人动作、顺序、交流眼神,把脱衣服都脱出了仪式感,更是在这样一个镜头、两套动作里,将一个引诱一个摇摆,两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传神的表现出来。

格林纳威的镜头下,爱森斯坦是一个疯癫狂傲的角色,性格乖张、身材微胖、一头蓬乱的毛绒卷发,本该不讨喜,但是笔者却无比爱这个如孩子同般直率、羞涩、敏感、执着的爱森斯坦,比教科书里高高在上的电影大师不知道可爱了多少倍。正因为他一切的不完美,在体验到同性之爱之后如同得到糖果的孩子那般发自内心的欢欣才显得珍贵,那份小心翼翼刻的爱情才显得刻骨铭心。

最后的晚餐,爱森斯坦掏出这些日子从餐馆里偷来的所有叉子摆在桌子上,当他把那双睡过他的床、坐过高级餐厅的椅子、多次享受过清洁按摩(擦鞋)的鞋子从楼顶扔下去,说出“我不能离开你”的时候,这个故事浮夸背后的悲剧色彩终于显露出来。当他终于在“自我”“金钱”“性”之后拥有了“爱情”,却是要失去了。一说是逗留很长时间仍没完成影片的爱森斯坦失去了资金支持,一说是和帕罗米诺的恋情暴露,苏联政府强行将爱森斯坦召回,爱森斯坦最终离开了那里,离开了在他33岁让他成为同性恋的爱人,而从此以后“就是一个死人了”,像那些丑陋的尸体和被做成糖果的骷髅一样。

讨论这部影片的真实程度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确凿史料记录爱森斯坦那段时间的遭遇,但是导演嫁接了部分真实照片和录像资料,与片中镜头共同“建构”了一个真实,它们让观众相信这些就是真的,于是那段从未得到过官方承认的同性恋情也变得高度可信,这就是镜头蒙太奇的魅力。

【原载于搜狐娱乐

(编辑:Yuruky)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