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消失的爱人》:婚姻的葬礼

译者:龙猫公子

且看大师芬奇如何在电影《消失的爱人》里炮制小本哥和罗莎蒙德的“噩梦婚姻”。

“我一直想拍一部约会电影,要让1500万观众看完之后果断选择离婚。”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嘴角闪过一丝狡黠的微笑。时值2013年12月,这位留着一茬灰色胡子戴着一副眼镜的51岁大导演,就站在RED公司的摄影棚里接受我们的采访。芬奇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琢磨着把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的头塞进箱子里的青涩MTV导演了,但他依然很喜欢搞恶作剧。“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反叛者了,”芬奇说自我评价道,“我不知道我拍的电影是不是还带有一种挑战的意味。但就本人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拍一些别人不会拍的电影。”

考虑到原著小说的巨大成功,电影的改编面临极大压力。请作者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亲自改编自己的小说并让原本黑暗的小说更加沉重似乎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消失的爱人》是一部让人抓狂的标准美式惊险悬疑小说,但文字底下又暗流涌动,暗藏的主题直刺观众心底。

33

“如果要找一个导演来执导《消失的爱人》,我会首选大卫-芬奇。”弗琳如此说道,在成为畅销书作家前,她曾在《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工作。弗琳和芬奇第一次见面时,芬奇就读她的初版剧本,但他们并没有就情节或结构进行讨论,而是不断深挖人物角色。“比如说角色的本质啊,婚姻的本质啊等等。但我们当时就一致认为,要保留黑色幽默的元素。我认为有很多导演都视黑色幽默为洪水猛兽,但我看过芬奇的电影,我知道他就好恶作剧、黑色幽默等等这类元素。”《消失的爱人》残酷却有趣,尽管最终能有多少观众能够会意是个疑问——话说回来,当初又有多少人察觉到《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是一部喜剧呢?一个月之后,在伦敦的苏活区的一个早餐会上,大卫-芬奇定下了电影的基调,并选了国家讽刺乐队(National Lampoon)在1977年发布的专辑《That’s not funny, that’s sick》作为参考音乐。“我们想进一步深化电影的风格设定,我们想用一种讽刺幽默的方式在讲述故事,同时让故事呈现一种道德厌恶感。”

弗琳的原著借助人物的扭曲和故事的张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种残酷的效果,同时小说对两性关系和人们面对不同人展现出不同面貌的主题进行了相当深刻的剖析。小说最终售出了近200万本。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弗琳一直担心自己会被职业编剧取代,但最终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对此,弗琳感叹道:“我觉得芬奇真的很尊重作家,我想或许因为他也曾有此体会吧(芬奇的父亲曾是一名记者和作家)。”除此之外,弗琳的记者特质也对剧本改编很有用——因为她脑中铭记着截止日期,她毫不介意对文字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而且她还能始终保持一副客观的心态进行创作。芬奇评价道:“她毫不忌讳对自己的小说进行大改,这着实震惊了我。”的确,如今新闻业的式微让不少从业者转战小说界,原因不外乎是被杂志社解雇和从纽约搬到中部城市。

110

电影的故事是两位叙述者的命运。漂亮的艾米(罗莎蒙德-派克饰演)在结婚五周年纪念日时突然失踪,丈夫尼克(本-阿弗莱克饰演)被认为是谋杀的主要嫌疑人。随着媒体的介入,尼克开始感觉到每个人包括自己家人的怀疑与忿怒,电影随即闪回尼克与艾米相识相爱的日子。电影中的两个角色就是一个普通丈夫和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妻子。

罗莎蒙德-派克(Rosamund Pike)在2002的邦德电影《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中为世界观众所认识,但奇怪的是她依然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接片出演习惯。芬奇从《傲慢与偏见》(Pride & Prejudice)、《成长教育》(An Education)和《侠探杰克》(Jack Reacher)里挑中了派克。尽管派克的年龄和性格都与艾米有出入,但芬奇坚持认为艾米的角色在电影中就是“一个美丽的深渊”,派克故意为之的“神秘性”能够胜任。
1110

对派克来说,能够与芬奇共事简直求之不得,而电影的主题也很吸引。“我喜欢婚姻终骗局的主题,还有我们每个人其实只是在扮演另一半所期待的角色而非自己,因此我们甚至会隐藏自己的本性。”在派克心中,掩饰自己是大多数二十岁人才会做的事——社交网络的一代。“如果跟三十多岁的人说起掩饰自我,他们肯定会觉得很困惑。”

正是这种想法奠定了派克与芬奇的讨论基础。“芬奇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疯狂自恋的时代中。以前我们说演员是很自恋的——或者不仅演员,有公众影响力的人都自恋,比如政客什么的。但你看看现在的政客,他们谙熟摄影机的运作方式,他们懂表演,他们会做足准备然后上镜。”

了解大银幕画面运作方式同样是本-阿弗莱克的成功之道——当然也少不了他天生的亲和力。正如弗琳说的:“我觉得,我还是会跟他一起喝杯啤酒什么的,尽管他可能真的杀了他妻子……你懂的,魅力没法挡啊。”所以这也是芬奇选择阿弗莱克的原因了——英俊男子,却犯下了如此罪行。芬奇说:“我喜欢反转,让观众自以为全盘了解但被突如其来的转折所震惊,因此观众才会跟着主角。不像《心理游戏》(Game),观众从来没有感觉过自己通晓全盘,因此转折并没有达到最大张力,我觉得这其实是个错误。电影创作者和观众的兴趣点其实不一样,我觉得《消失的爱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观众看到小本就会觉得‘这男人挺好’‘他绝对不会是凶手’……然后事情就直转急下了,整个故事走向完全改变。我希望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就是这种男主角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外表’,而维持这种外表真是太让人疲惫了。”
11110

在工作室那间空敞的办公室里,芬奇向《帝国》杂志的记者展示了一幅电影片尾部分的剧照——见鬼!《消失的爱人》展现了小本哥前所未有的一面。返回片场的路上,芬奇解释了选择阿弗莱克的原因:“本一直很渴望得到这个角色,我最开始觉得他的名气太大了。但后来我突然又想到,没准他还真挺适合这个角色的——同样是外表迷人,内心聪明的一个男人,没错这就是尼克,一个微笑背后充满秘密的男人。”

正在拍的这一场是妻子艾米失踪后,尼克在跟艾米姐姐玛尔戈(凯丽-库恩饰演)交谈,但他究竟是在苦苦追寻妻子还是另有他想则留待观众揣测了。摄影机前,一脸疲惫的尼克打开了一个包裹,随后默默坐下——大概是拍到第26条的时候,椅子坐坏了,小本哥整个人跌到地上。那一瞬间全场静默了,随后小本哥边爬起来边自嘲:“我不能再吃了。”然后全场爆笑,芬奇把矛头指向小本哥魔鬼式的锻炼习惯:“那是你肌肉坐坏了!”

又拍了几条,阿弗莱克也钻到监视器跟前来。
“记者朋友来了……不用说,明天头条肯定是‘劲爆小本片场坐塌椅子’了。”
哈,这标题绝对火。
他又把导演也拉出来;“刚才我们大导演在记者面前骂脏话啦。”
芬奇果断回话:“小本你看,我以前一个镜头就拍两三条,换谁不骂对不。”

幽默之下,小本哥露出了一丝疲惫。为了与大卫-芬奇合作,他把自己正在筹备的禁酒令背景电影《夜色人生》(Live by Night)推迟了。与此同时,他被选为新一任蝙蝠侠扮演者。这位奥斯卡得奖导演,肩负着华纳影业重磅英雄人物的全民期待,同时又在密谋将丹尼斯-勒翰的小说搬上大银幕——你说小本哥老了?他正在成为下一个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尽管我们无法想象小本哥会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这种电影里挑大梁,或者变成《消失的爱人》中性格复杂的丈夫尼克——毕竟小本哥喜欢的电影可是《午夜狂奔》(Midnight Run)和《游戏规则》( La règle du Jeu)啊。但无论如何,这位编导演全能的电影人并不是瞎子,在华纳旗下的英雄电影里挑大梁,对他以后的导演作品从制作到宣传上都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而出演《消失的爱人》的首要原因,无疑是大卫-芬奇的名字。当然,阿弗莱克同样对电影中的长期婚姻关系探讨以及可怕的公众评判力量也相当感兴趣。

在预告片中有一段,阿弗莱克正与妻子言语交锋十分激动,紧接着就是尼克被媒体铺天盖地的闪光灯所包围。“人们总是很容易受到旁人的期待所影响,我们慢慢地就会成为那些别人希望看到的人。”阿弗莱克说道,“在这部电影里面,媒体发挥了很极端的作用,因为媒体就想把当事人打造成‘不关心妻子的丈夫’、‘杀人凶手’或者‘荡妇’这样的角色。媒体很喜欢用简短清晰的叙述来把你定性。这个世界就要求我们扮演某些固定角色,叛逆的人会遭受极大的压力。”

然后工作人员过来请小本哥回片场准备。我们一起穿过阳光底下,走回阴暗的片场。正事儿聊完,小本哥心情又变得轻松不少:“实话说,这次跟芬奇合作,我偷师不少,下次自己当导演肯定会更出色。你们都别把告诉芬奇!”他边说边走进表演区,坐在新做的椅子上。芬奇又冲他吼了一顿:“赶紧闭嘴坐下然后开拍吧!”

几个小时之后,阿弗莱克走到监视器跟前向芬奇提出了疑问,导演回答说:“我认为自虐应该从中景开始,然后接到特写上。”小本回到摄影机前,芬奇又喊:“再痛苦一点!”这条拍完,这一天的拍摄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下午,芬奇被介绍给新的探班者,他对客人说:“拍这片,最后没准备遭受指责。”

下午的戏是尼克在看自己之前做的电视采访,减轻自己嫌疑的负担。拍过第一条后,芬奇跟剧本顾问说道:“我觉得这个段落没有意义,虽然是挺鼓舞人的,不过去他的,删了吧。”

芬奇的片场里很少有拥抱。正如派克解释说:“芬奇花了大量时间来选角,他不仅要观察你是否适合这个角色,还要看你是否有勇气以他的工作方式来进行拍摄。在他片场里,神经过敏绝对要不得。他指导演员的方式绝对不是温柔哄骗型的。他绝对百分之一百支持你,但他不会纵容你。他就是一直拍拍拍,你需要多少时间来准备或调整他都会给你,然后仔细地从头拍起。我觉得这种工作方式很棒。你只需要一遍一遍地把所有可能性都调试出来就好。”

对此,芬奇说道:“我的方法就是拍拍拍,拍很多很多条,对工作人员了来说这是好坏并存的。如果我只拍两三条,我怕这两三条都相差无几。所以我需要拍很多条通过的来做选择。正是这种工作方式让芬奇选角都出人意料,但最后又能收获赞誉。比如派克,比如饰演艾米律师的泰勒-派瑞(芬奇还评价道:“我十分喜欢派瑞,他这人很有趣。”),又比如选了尼尔-派特里克-哈里斯(Neil Patrick Harris)来演十分可疑的艾米倾慕者。

芬奇还是个不能忍受蠢货的导演。派克说:“他的傲慢当然让人很讨厌,但他对电影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这你不得不佩服他,他确实一位是做足案头准备的导演,他对那些没做好准备的人很不留情面的。”尽管如此,芬奇在片场还是一个很懂得聆听别人意见的导演,他很希望演员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演出一些新鲜的东西。

“我希望进行一些不遵循观众固定期待的叙事,从而吸引观众,我需要很注意这种叙事效果。这也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

截至到《消失的爱人》,芬奇已经拍了十部电影,整整十部基调黑色阴暗的电影。哪怕是号称他最阳光的《返老还童》(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也是以死亡为主题的。

芬奇回忆起往事:“我记得我爸曾经问过我‘你小时候有没有经常被打?有没有经常去跟别的孩子斗殴?’当父母觉得你行为有些异常时,他们就得问。我猜想如果我小时候生长在很凶恶的环境里,现在的创作和想法肯定就不一样了。但恰恰相反,我生长的环境很好,所以现在我不断去思考那些丑恶的行为,我觉得这是比较正常的,毕竟我身边的环境很安全。”

如果芬奇只探讨丑恶的主题,观众会感到很疲惫的。《消失的爱人》的特点在于它是隐喻性的,揭开一些普通人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问题。电影看上去是在剖析凶杀和媒体,但更多的是探讨濒临破碎的婚姻以及我们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谎言。“这部电影无疑有点夸张,片中所有情节都跟我们没关系,但矛头却直指我们,直指我们所做的妥协。”芬奇在片场里模仿观众和读者的可能反应:“‘这太荒谬了!’是啊,这本来就很荒谬……”然后又投入到拍摄当中。

《消失的爱人》将于10月3号于北美上映。

本-阿弗莱克Q & A
Q:芬奇想把《消失的爱人》拍成一部终结婚姻的约会电影,那么在你心里理想的约会电影是怎样的?
A:我恰恰觉得《消失的爱人》就是一部标准的约会电影——当然不是因为会导致情侣分手离婚什么的,这肯定是芬奇瞎想——而是因为看完这部电影后,情侣间可以进行讨论。我觉得男女对这电影的看法肯定不一样,尤其是本片对男性观众的触动可能更多些。不像很多别的电影,走出电影院只能说“这片看挺爽”,《消失的爱人》可以提供真正的话题来讨论。上一部我演出的类似让男女观众意见两极化的电影,要数《追寻艾米》(Chasing Amy),相当早以前的电影了。

Q:如果以你的名字命名一系列书籍,比如说《消失的爱人之追寻艾米》,你会怎样起名字?
A:哇,这问题太难了!如同让一个人作自我剖析一样。太难回答了。

Q:你得到过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A:要坚持到底。

Q:除了你父母,还有谁对你的生命有很大的影响?
A:过去10年我受到了好几个人的影响。比如说我妻子詹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马特-迪蒙(Matt Damon)和我弟弟卡西-阿弗莱克(Casey Affleck)。除此之外,还有凯文-史密斯(Kevin Smith)、芬奇、马蒂-布雷斯特(Marty Brest)和罗杰-米歇尔(Roger Michell)。还有很多与我合作过的、我很喜欢的导演,都曾经在我生命里扮演过父亲的角色。

Q:用五个词形容罗莎蒙德-派克。
A:充满动力、特别、专注、让人惊讶和坚韧。她他妈最好把我形容得好一点。

罗莎蒙德-派克Q & A
Q:芬奇想把《消失的爱人》拍成一部终结婚姻的约会电影,那么在你心里理想的约会电影是怎样的?
A:我觉得007系列就是很好的约会电影。当然我个人更喜欢看《搏击俱乐部》或者《生人勿进》(Let the Right One in)这样的……我看过最糟糕的约会电影是鲁卡斯-穆迪森(Lucas Moodysson)的《永远的莉莉亚》( Lilya 4-Ever.),说一个卖淫女孩的故事。这电影拿来约会真是太糟糕了。

Q:如果以你的名字命名一系列书籍,比如说《消失的爱人之追寻艾米》,你会怎样起名字?
A:我会喜欢那种对小姑娘更励志一点的类型,《变革的罗莎蒙德》之类的。不过这不咋样——要不《荒谬的罗莎蒙德》!不过我觉得我的名字拿来当书名总是好奇怪。还是拿“派克”起名好了……

Q:你得到过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A:不要因为别人恐慌而恐慌。这句话我铭记在心。我们身边很多人总是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惊恐——淡定,反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Q:除了你父母,还有谁对你的生命有很大的影响?
A:我觉得我丈夫罗比-尤尼亚克(Robie Uniacke)让我现在思考方式更激进了。他是一个非常专注而又有独立思想的人,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他的影子。有时候我觉得人们会希望被别人所喜欢,但他从不在乎,这让他很自由。在意自己是否讨喜是演员的通病吧。但我觉得我们确实不用在乎那个,做我们自己就好。

Q:用五个词形容本-阿弗莱克。
A:相当有趣、健谈、亲和、极具魅力还有帅。小本哥快给我点赞。

影片基本资料

上映日期:10月3号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罗莎蒙德-派克、本-阿弗莱克、泰勒-派瑞、尼尔-帕特里克-哈里斯、凯丽-库恩、斯科特-麦克纳利(Scoot Mcnairy)、金-迪肯斯(Kim Dickens)

剧情介绍:艾米失踪以后被认为已经遇害,媒体记者把丈夫尼克团团围住进行报道,不久以后尼克发现自己被列为首要嫌疑人。真凶究竟是谁……

作者吉莉安-弗琳(特是本片的编剧)在小说中分别使用了两位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平行叙述。

专唱“反调”的约会电影

《美丽的毒药》(Pretty Poison,1968)
故事源于一段怪异却随性的浪漫故事。幻想作曲家安东尼-帕金斯(Anthony Perkins)搭上了美丽的金发啦啦队长塔斯黛-韦尔德(Tuesday Weld),但故事急转直下,这个诱人的校花实际上比《惊魂记》(Psycho)里的神经病还要可怕。

《残暴之人》(The Brute,1977)
这部相对冷门的英国电影讲述了朱利安-格洛佛(Julian Glover)饰演的虐待狂丈夫和莎拉-道格拉斯(Sarah Douglas)饰演的饱受欺凌的妻子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开头,夜归的丈夫便怀着妒火将妻子粗暴地喊醒并狠狠地向她吐口水……

《玫瑰战争》(The War of the Roses,1989)
这部黑色幽默电影应该算得上是史上最残暴的离婚大战了。导演丹尼-德维托(Danny Devito)展现了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和凯瑟琳-特纳(Kathleen Turner)饰演的男女主角从热恋到最后撕破脸皮走向离婚的荒诞过程。观众将会看到爱人间的关系彻底崩解,并在冷战中意欲将对方“彻底毁灭”。

《与敌共眠》(Sleeping with the Enemy,1991)
女士们,如果你们和伴侣们一起看了这部朱莉亚-罗伯茨(Julia Roberts)主演的“受害妻子如何逃离控制狂丈夫”的电影,而你们伴侣却觉得帕特里克-博金(Patrick Bergin)饰演的极端控制狂丈夫没做错啥……你们赶紧跑吧!

《切肤之爱》(1999)
三池崇史最克制的电影,这部惊悚大作却有着一个经典爱情喜剧片的开场:丧妻多年的制片人石桥凌接受朋友推荐进行女演员视听会,他看上了一个前舞台演员椎名英姬。电影随机转入惊悚,石桥凌因为自己的虚情假意做派受到了极为恐怖的惩罚,尤其全身上下被插满银针,异常骇人。

(编辑:果仁)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