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在一场无所不能的梦里无能为力

春节档喧嚣甚起,一边是排片、票房所向披靡但口碑不济的《西游伏妖篇》——甚至夸句好都被认为是收了钱或者无理智地膜拜“周星驰”这个标签(不过这两天舆论有所回温);另一边,是一水儿赞扬韩寒导演功底的进步和成片效果喜人的《乘风破浪》;两者中间夹着票房爬不上去踩下有余的《功夫瑜伽》和《大闹天竺》,吊尾还有那部在三线小城市仅早晚各一场的《健忘村》。鉴于前几部迷影网已经有所评述,今天我们就来看下《乘风破浪》里,仍然跟“作家”思维一脉相承的导演韩寒。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乘风破浪》的观影过程充满了愉悦感——至少对很大一部分观众来说是的。《西游2》和《乘风破浪》两部片,笔者都采用了同样的观影方式:4个小时连看两场,而每部片各自放映时,效果均相似——《西游2》偶有笑声,观众大多数时候沉默;《乘风破浪》基本到六一被杀的桥段之前都是笑声不断。

这部作品也比韩寒的前作《后会无期》(2014)好很多。从博客时代起,韩寒就是个很重视即时信息分享(或曰批评)的作家,所以他深谙怎么写文字能调动别人的参与感,因此《后会无期》里,台词成了他的重中之重,这使得电影真的像韩寒文字作品逻辑下产生的影像版。《乘风破浪》里,他明显开始有了作为导演的意识,即,电影跟写作不一样,不可能把书面语转成台词,靠几个砢碜社会、挖苦自我的段子就能撑起一部电影。这部作品里,他开始懂得借助画面的张力讲故事——虽然所谓“故事性”,在他的文字里也同样不是强项。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很大程度上,《乘风破浪》的喜剧性来自个体不自知的“自嘲”与“自大”,尤以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为首。观众预知了这个角色未来的下场——在儿子胜利面前的落魄和失败。当过去的他吐槽未来的他,潜移默化中呼应了未来对待儿子人生的态度,“自以为聪明的笨拙人”压制“聪明人”,使得电影呈现出让观众无可奈何又充满优越感的对比和喜剧感,而彭于晏在本片中,也贡献了出色的演出——一个无法与现实和解的“过去人”。

整部电影几乎不标榜自己,既没有抨击社会,也不对谁抱有绝对的恶意,这使得作品的体量非常的轻盈,专心致志的就自己能做好的部分着力。但这也直接造成了电影的问题之一——剧作推进的乏力和逻辑的含混。

作为一部商业片,我们几乎看不到所有角色有任何驱动力或者目的性,比如贯穿现实与过去的主线人物徐太浪。

在第一段现实的结尾处,他明确地表明:听说人在临死前,能看得到自己的一生,接下来观众看到了他的主观视角下,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父亲对他的种种态度:冷漠、不解、暴力。其后,他从挚爱KTV(母亲在这里的身份正是“妈咪”)走出到牵手新生儿的自己,完成了一段关于出生之前的信息补充;最后,是醒来后与父亲的和解。

那么,他的“过去之旅”是为什么呢?我们从结尾来看,此行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现实向过去屈服,以达成父子和解。虽然我们从徐太浪的种种行迹看不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动性,反而在旁观和沉浸中游离。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关于中间那段占主体部分的“过去时光”,比起穿越,说是梦境或“自知的超现实体验”更为合理——因为现实和过去之间的碰撞太少(比如现实中他对父亲反抗、不解的情绪和行为,到了“过去”就自动消散了),徐太浪几乎立刻就接受了自己所处的时空,并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什么焦虑感;而已知自己所处的为非现实情境——比如梦境,显然更为贴合常人的心理变化,即他没有那么强烈的诉求,期望去改变既定的过去。甚至于,关于“父母和他的朋友们”的种种故事,都有可能并非是“真实”的,而是徐太浪应对现实的可见结果,进行的一场符合逻辑的“杜撰”,毕竟导演在片中对这个时空的处理呈开放状态。但是,不论是触发了什么机制,使他到了一个超前时空内,导演都显然没能对这个时空进行合理的驱动和逻辑安排。

首先是时空缺乏合理的自转机制。无论我们假拟这个时空是什么状态,放到影像里都需要一套合理且可被人理解的运行机制:比如时间、空间、社会规则、职能角色等,比如托尔金的中土世界,J.K.罗琳的魔法世界。

由此不禁让人好奇,这个既允许徐太浪直视镜头对着观众说话,后续这个功能又突然消失,动不动就用音乐抒情的时空,到底是哪里?或许解释为徐太浪的“造梦”最为合理。但若解释为徐太浪的梦,那这个“梦”的主体人物限制下,包括罗力一伙绑架小马后的仓库戏份,罗力与老婆的日料约会……这样主体不在场,而为了表现罗力人物脉络的戏份就显得不那么合理了。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乘风破浪》剧照|来自网络

其次是情感的断裂。除了前面所说,现实和过去的情感不具有延续性之外,徐太浪在“儿子”-“兄弟”这两重身份的摇摆,而这两种情感驱动下面临选择时,做的决定很有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他前一刻还在跟父亲约定未来几个月不犯事儿(儿子),下一刻就参与甚至带领了父亲对兄弟的复仇行动(兄弟);而他显然能够意识到后者行为的危险性,即说他理解了父亲入狱的理由,但认同和推父亲一把还是两回事儿。

所以,友情战胜了父亲6年的牢狱和母亲的性命?因此,将两种不同的情感杂糅在一起而不分别驱动行事,甚至两种情感的界限模糊,就会造成我们看到的一套矛盾的行为,且造成故事无目标走向的拖沓。

当然如前说述,我们更认同徐太浪此行是体验式,他也确实没有过多干预这个时空下的走向,但同时,这就跟他梦境开篇的种种行为有多矛盾,比如勾引母亲以保证自己的出生。

除了电影剧作时空逻辑性的差强人意外,还有:一边不停抒情却又反煽情的表现方式,六一和徐正太的人物设计的高度重合,剪辑不干净的冗余镜头。不过即便有种种缺陷,高频率且有效的喜剧效果和有节制的台词,《乘风破浪》也足以让人期待韩寒的下一部电影作品。

高佳佳

笔名石头姐,艺术硕士,对电影和文字不那么热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