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95 相见恨晚,总是带着苦涩的快感

“这种快感,不仅来自男女主人公为爱所受的痛苦,也来自电影中层层叠叠的黑夜。”

%title插图%num
《相见恨晚》(1945)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195天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片名: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1945),大卫·里恩
南京,家

《相见恨晚》的最后一句台词,是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你好像去了很远的地方,谢谢你回到我身边。”如果说我也曾为此感动,感动得也是五味杂陈,或者也可以说感动得痛苦不堪。

英国人很爱大卫·里恩的这部小作品。上个世纪末BFI(英国电影协会)邀请了1000名电影业内的人员,去评选20世纪上映“给他们带来强烈而持久印象的100部“英国文化电影”。《相见恨晚》仅次于《第三个人》位列第2位。大卫·里恩的其它两部作品《阿拉伯的劳伦斯》、《孤星血泪》位列第3、第5位。而《卫报》在2010年评选为“影史最佳浪漫电影”,《相见恨晚》排第1位。

除了巴赞说的影片“将最精巧的唯美主义与某种现实主义的创新结合起来。论结构之严谨,处理之细腻,《相见恨晚》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之外;这部电影也许说中了英国人中产阶级文化兴起背后的某些心事。

《相见恨晚》看起来是桩简单的已婚男女之间的婚外情。有识之士经常把它与中国导演费穆的《小城之春》(1948),都由女主角的画外音为主线,讲述她们“接近出轨”的故事。但是比起《小城之春》的内心冲突,《相见恨晚》更突出主人公被周遭逼视的境况。人们的目光,构成了无形的牢狱,警示着他们不能越轨。换句话说,它描写社会道德感压迫下的一桩“未遂的情事”。

当你看过《相见恨晚》,就会经常在别的电影里遇见它。比利·怀尔德从中获得了《公寓春光》的灵感。托德·海恩斯在2015年的《卡罗尔》开头,模仿了它的开头——情人告别,一只手不经意地在对方的肩膀上按了一下。去年于佩尔主演的《她》中,出现了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导演维尔霍文说这是“《相见恨晚》的主旋律。”《查令十字街84号》的电影版里,要拍女主角想到遥远的英国,就让她去影院看一场《相见恨晚》。

%title插图%num
《相见恨晚》(1945)

电影中的这对恋人——家庭主妇劳拉和医生埃里克的恋情,始于火车站台上的一粒煤灰,说起来真是微不足道。他们每周四在米尔福德车站的糕点店里见面,发展出一段秘密的爱,在约会之后坐上相反方向的火车回到各自的家中。人一旦有秘密,就有了谎言,一旦有一个谎言,就有更多谎言。激情总是伴随着羞愧,但是不可抑制。

影片的剧情并没有高潮,但却有一个道德转折点。就是当埃里克用借来的公寓,与劳拉幽会,却被提前归来的友人打断。劳拉惊慌而逃,在黑暗的街道上游荡。而埃里克则直接被友人鄙视。这直接导致了影片走向悲伤的结局——埃里克远走非洲,而劳拉回到了丈夫的身边。

整部影片是由劳拉的回忆构成,她的画外音构成了呢喃的忏悔。但是影片中的两个男人甚至都没有听见过她的心声。劳拉的丈夫甚至把妻子的回忆,视为一个“走神”。于是说了那句台词:“亲爱的,你好像去了很远的地方,谢谢你回到我身边。”——这句话有两重意思:有人把它视为劳拉克服欲望和痛苦、回归温暖家庭的大团圆;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爱情幻灭之后、劳拉重新陷入乏味生活之中的悲剧。

当然了,普通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吗?没有绝对的圆满结局,也没有绝对的悲剧收场。所有的心事,只能埋在内心深处,以及不相干者的闪烁眼光里。也正是如此,每看一遍《相见恨晚》,都是一遍虐心经验。当然了,精神受虐有时也会带着某种快感。

这种快感,不仅来自男女主人公为爱所受的痛苦,也来自电影中层层叠叠的黑夜。在那些夜里,她独自站在雾气弥漫的站台,奔逃在雨后潮湿的街道,失魂落魄于简陋窄小的糕点店,摄影机角度逐渐倾斜,背后的光黯淡下去,过道里的阴影越来越近——这些都给人从视觉上带来苦涩的美。

相比之下,坐在漂亮的壁炉前,深陷在舒服的沙发里,永远做着填字游戏的丈夫是那样的体贴,孩子们总是乖巧得入睡。家是那样的温馨,太温馨,以至于让人无力挣扎,似乎陷入另一种幻觉。

卫西谛

电影文化工作者,专栏作家,影评人。先后在《看电影》、《纽约时报中文网》、《生活月刊》等数十家刊物撰写专栏。历任多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独立影像展、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奖项的选片与评委。第49届金马奖评审。出版有十部电影书籍。2015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Way Away:66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