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映画里的团队战曲

%title插图%num
2006年,银河映像为庆祝十年成立,精选了十数部电影音乐选段,双CD专辑分「原创配乐」与「电影主题曲」两类。原创配乐分别来自多部杜琪峰与韦家辉的风格化电影(以前者为多),包括《黑社会以和为贵》、《PTU》、《暗战》、《暗战2》、《真心英雄》、《鎗火》及《非常突然》等,当中音乐时而阴霾、时而光明、时而充满黑色幽默,也有难以捉摸的诡异与充满爆炸张力。

多年来杜氏电影配乐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原声专辑的出版,自然叫人兴奋,其中由锺志荣、黄英华及Robert Ellis Geiger等主理的配乐都不时为杜氏的冷峻风格化之作平添不同的叙事层次,别树一格,我想,把他们这组音乐视为杜琪峰映画里的团队战曲,以切合这批电影充满团队意念的风格,也是蛮适合的。

映画音乐指挥家:杜琪峰

是的,喜欢为每部电影找来不同配乐人创作音乐是杜琪峰向来对电影音乐的处理。事实上,杜琪峰对电影音乐有他自己一套巩固的看法。他的誉用配乐人锺志荣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其实跟阿杜合作久了,会发现阿杜有一套工作模式,如果你留意,看阿杜的电影时,会发现他的电影音乐中有很多其它电影音乐的影子,他心目中往往有一些reference(参考),不外乎是Beatles呀、Carry On Till Tomorrow呀、The Doors呀、总之大都是他那个年代的音乐。所以跟阿杜合作,心情也颇尴尬,你一方面明白他想要些甚么,因为阿杜实在很强,他就是大哥;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全部都听他说,又会没有自己。我有时会跟他在意见上拉锯,但未必每次也可以说服他,有时候,对付他的方法就是死也不要给他(哈哈大笑)。」

无论如何,不得不说是杜氏指挥下的电影音乐同中有异,在基调彷佛统一的团队音乐下,又各具特色,放在不同电影里,总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地方细味。

先声夺人的开场音乐

单以开场音乐来说,杜氏两部《黑社会》系列电影的确起了先声夺人之感。罗大佑为《黑社会》撰写配乐,一开场就摄着观众的注意,其中以鼓声与弦乐最为突出,他更加入了东方乐器的演绎,令整个故事既有香港本土黑帮味道,又不失西式冷酷风格,阳刚味浓。

至于一年后的《黑社会以和为贵》,主责音乐的罗大佑不见了,改换上 Robert Ellis-Geiger,本片音乐多少既沿袭了罗氏在《黑社会》的风格,当中不少音乐母题(motif)都被抽取再次放在电影里,此外,《黑社会以和为贵》主题旋律最突出,可见Robert Ellis-Geiger为此费了不少心思,主题音乐放在片头时满有荷里活电影音乐的感染力,同样是中西合璧的组合,音乐本身就满载电影感。开始时,配器的置放出场仿如盘古初开之境地,弦乐先从一片黑暗阴霾带出的丝丝光明,充满神秘感,这段音乐以鼓乐与锣钹等中式配器的后来引入最为抢耳,节奏也是充满戏剧性,其中过渡位置(Transition,即转调意思)也恰到好处,颇能配合画面剪接,将故事层层推进。

黑色团队舞曲

说到团队舞曲,不得不提锺志荣在《鎗火》与《PTU》的创作了。

锺志荣在《鎗火》里特别以CHACHA曲式作为主题音乐,也就是看中电影里的「江湖」味充满男性浪漫,当中有关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情谊根本无需要多费唇舌,一个眼神,一份默契就出来了。锺志荣曾跟我解说:「譬如当他们杀死敌人完成任务后,无论是一起走出来或一起喝啤酒,得得得得……(说时锺开始哼起那段主题音乐),那种感觉就出来了,也不知怎样形容,就是男人之间的舞曲吧。其实反过来想,我也可以把《鎗火》的音乐做得很紧张,很有张力,很警匪片的,但那是另一种作法,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我相信,阿杜希望此片是要拍出『情怀』,一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情怀』。」

《PTU》也有近似的地方,值得一提是锺志荣在此片里用音乐烘托出那种酷酷的气氛相当到位。当中一段有关一班警察机动部队寻找疑犯的场景就相当出色,画面无论在构图与人物调度都可见这班「蓝帽子」有着纯熟的合作模式。然而,有趣的是,他们内心却充满恐惧,可又要为着团队精神硬着头皮执勤,镜头呈现他们慢慢走上那幢旧楼,手上拿着电筒四处照明,行动像极舞蹈表演,这里没有一句对白,影与音在此发挥了相当大的自由度与可能性,锺志荣应记一功。

诡异与梦幻的神来之笔

早年,杜琪峰跟黄英华的合作也颇多,可是近年来黄氏多为周星驰主力电影音乐创作,喜剧电影音乐,又是另一种可能性。重温黄英华旧日作品,可见其诡异与梦幻的神来之笔,甚堪玩味。看他为《两个只能活一个》(韦家辉导演)创作的主题音乐,充满黑色童趣,又带点诡异,电影里的黑色幽默也从此而来。《真心英雄》就沉重多了,继续一份黑色悲情,那种壮烈的英雄味道浓郁,正正是根据电影里角色的生命度身订造。黄英华也为《暗战》主责配乐,印象最深刻的,反过来是刘德华跟蒙嘉慧在小巴上邂逅的那段,蒙在听着随身听,刘德华为避过警方耳目,随意一拥旁边的蒙嘉慧扮作情侣,一起在小巴上一同听了那段音乐,黄的这段音乐不是特别浪漫,可是在如此匆匆车程,却起了一种化学作用,那一刻,真的很美。

罗展凤

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现代语言及文化研究文学硕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电影音乐专栏文章见于《看电影》,另散见于《电影欣赏》及《香港经济日报》。现任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写作与电影艺术讲师,专研电影音乐。有关著作包括《电影音乐》《流动的观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及《必要的静默:世界电影音乐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