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浴战甲的诞生——《机械战警》幕后秘事(作者:Tim Robey)

%title插图%num
《机械战警》(RoboCop,1987)

正当翻拍版《机械战警》(RoboCop)上映之际, 1987年的原版想必多少勾起大家的回忆,但这部技惊四座的电影背后,却有这分级斗争、演员解雇风波等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借此机会,蒂姆•罗贝(Tim Robey)为大家揭秘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那套重型战甲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

27年前《机械战警》在好莱坞内引发了一场轰动,仅1300万美元的成本就在美国收获了5340万美元票房,并奠定了保罗•范霍文好莱坞电影大师的地位。藉此,范霍文的下一部电影——1990年版《全面回忆》(Total Recall)——的预算调高了4倍。《机械战警》已成了用来衡量血肉模糊、刺激、令人眩晕的暴力主流电影的标杆,以至于即将在本周全面上映的翻拍之作遭到了粉丝团全面抵制——如同圣地遭人践踏一样。

正因为这些原因,这部翻拍片一直没有高调宣传。但很少人知道,在拍摄片场,经典原版其实差点就泡汤了。

人们普遍认为《机械战警》改编自漫画书,其实不然。电影的确具有强烈的漫画感,但实际上源于两位编剧,爱德华•纽梅尔(Ed Neumeier)和迈克尔•迈纳(Michael Miner)的想象力。他们二人一直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力量与责任的超级英雄系列漫画,像钢铁侠和蜘蛛侠等。

他们的剧本也是对《肮脏的哈里》(Dirty Harry)和《猛龙怪客》(Death Wish)那类电影里法西斯般荒淫的一次回应。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让他们迸发了第一束灵感火花。1982年,当纽梅尔从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赛博朋克惊悚片的海报旁边走过时,萌生了这个关于一个警察奉命去追捕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的想法。估计他还不知道,这个念想已在《银翼杀手》里生根发芽,而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扮演的里克•狄卡(Rick Deckard)就是机械战警原型。

已经创作了一系列荷兰电影的范霍文,把这部电影当成自己的好莱坞处女作,而不是英语片处女作——早在1985年,范霍文就拍过一部英语片,讲述中世纪的奇幻冒险电影《冷血奇兵》(Flesh + Blood),由鲁特格尔•哈尔(Rutger Hauer)以及詹妮弗•杰森•李(Jennifer Jason Leigh)主演。

然而他并非是纽梅尔和迈纳的首选导演——最早接触的《暴劫梨花》(The Accused)导演乔纳森•卡普兰(Jonathan Kaplan)是名导罗杰•科曼(Roger Corman)的徒弟,但他婉拒并转而接受了福克斯的《X计划》(Project X)。然后是不走寻常路的英国人阿力克斯•考克斯(Alex Cox),他的《追讨者》(Repo Man)洋溢着邪气,并且延续到了即将上映的《席德与南茜》(Sid and Nancy)中。考克斯拒绝了片约,转而去拍了不受好评的《直入地狱》(Straight to Hell)(由科特妮•洛芙(Courtney Love)和乔•斯特拉莫(Joe Strummer)领衔主演),他八成也不会同意去拍《机械战警2》的。

%title插图%num
Paul Verhoeven在《机械战警》拍摄现场

根据从不拐弯抹角的范霍文讲,他第一次读剧本时,压根儿不觉得它有什么过人之处,直接丢进了垃圾桶。倒是他妻子玛蒂娜把剧本翻了出来,并且劝说他再仔细看看这个故事的主题,或许他看第一遍时还没有明白讽刺的潜在力量,又或者他还不明白可以效仿电影中粗暴的企业化解决方法,用不正经的方式去对付执法机关。

才被说服后,他便开始就选角和制片商们争吵起来。他想启用旧相识哈尔(Rutger Hauer),对方想用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但是这两个绝对的大块头都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套需要他们穿上蹒跚走动的机器人盔甲将会非常重。他们最终选择了体型轻盈的演员彼得•威勒(Peter Weller),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1984年的科幻电影《巴卡洛•班仔穿越第8次元空间大冒险》(The Adventures of Buckaroo Banzai Across the 8th Dimension)。

范霍文对威勒富有表现力的下颌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只有下颌不被遮挡。范霍文甚至大赞:“他的下巴好极了。”。尽管威勒为这个角色做足了准备,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跟纽约的哑剧演员莫尼-雅金(Moni Yakim)学习掌握机器人的移动技巧,没过几天他还是在片场上和范霍文吵了起来。

按照范霍文的要求,特效化妆组组长罗伯•伯汀(Rob Bottin,代表作《怪形》)不得不把盔甲反复设计更改,最后到了一种令人恶心的地步。因此进度被拖后了,只留给威勒很少时间穿上盔甲排练,威勒当然不满。随着两人的战火升级,制片人迈克•麦达沃伊(Mike Medavoy)曾短暂地将威勒扫地出门,还直接叫停了开工才两天的剧组,并且居然脑袋也不拍便拉了兰斯•亨利克森(Lance Henriksen)来顶替出演墨菲(Murphy)。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威勒被解雇后,反倒是那身讨厌的盔甲拯救了他——盔甲是为他量身制作并进行修改的。因为这样导演、演员和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更高,也不用继续推迟拍摄。

至于墨菲的搭档安妮•刘易斯这个角色,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的御用,经验丰富的南茜•艾伦(Nancy Allen)是最好的选择,当然除了最后一刻差点被斯蒂芬尼•齐姆巴丽斯特(Stephanie Zimbalist)替换,后者因为合约档期的原因,拍摄风靡八十年代的俗气电视剧《斯蒂尔传奇》(Remington Steele)去了。

%title插图%num
Paul Verhoeven在拍摄现场

主要的拍摄工作在1986年8月6日至10月20日完成,但是拍摄墨菲被克拉伦斯•博迪克尔手下的黑帮大卸八块的细节片段却等到第二年一月才开拍。为了建造更具未来感的底特律,剧组轮流于匹兹堡市中心和达拉斯搭建布景,其中达拉斯市政大厅正面的部分就被用作OCP总部的外部轮廓。(正如一个达拉斯市民指出的那样,从众筹网站Kickstarter筹到的资金即将为底特律打造一个“机械战警雕像”,严格意义讲是放错了地方。)

另外,墨菲之前的生活里的情感也被保留了下来,使这个角色保留了人类秉承的某种特性。但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善良的”终结者来塑造,像阿诺在《终结者2》(T2)里那样,还是具有风险的,幸好墨菲的痛苦遭遇使这个人物更复杂了。

对于威勒来说,拍摄过程也是同样折磨人的,而强有力的表演印证了他的毅力。他面部的特效化妆要花上六个半小时,而穿上戏服则还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天剧组开始拍摄之前我们就已经花掉了八个半小时”威勒回忆道,“而且你在塑胶脸塌下来之前只能拍五个小时。大概有27天——我不能完全说是‘苦日子’,但绝对需要僧侣一样的忍耐力。”在华氏100度的日子里,他每天瘦掉3磅,还需要一个私人助理带着电扇或者其他降温物品随时跟着。

当范霍文把剪好的电影交到美国电影协会(MPAA)送审时,审核人员并没有像范霍文和奥利安电影公司(Orion Pictures)希望的那样,给电影定成R级。(这还不算导演为了把电影的基调做得轻快一些,还去模仿俗气的商业电影,就像那句抽风的话“我就冲这一美元也得买!”)而像把保罗•麦克兰尼(Paul McCrane)饰演的埃米尔,在装有剧毒废料的大桶里“融化”以及执行机器人ED-209用枪射杀OCP董事会成员的戏份,都需剪辑后才能把等级从X级降下来。

范霍汶又反复递交了大概十二到十七遍样片——不是剪了这儿就是剪了那儿——直到最终电影以R级被通过。他声明原版的暴力成分被严重夸大,实际剪辑版本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个“吓人”的完整版被当作未分级的家庭电影音像制品而还原出来。

关于《机械战警》最奇怪的一个插曲可能是它在发行家庭音像制品时举办的公关活动。奥利安花了25000美元雇佣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在镜头前和这个锡制的执法战警握手,尼克松把收益捐赠给了一个叫美国男孩俱乐部(Boys Club of America)的地方。但好像没人知道他是否看过电影。

译者:死去的诗人 校对:龙猫公子 @迷影翻译

Tim Robey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专职影评人,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驻英国报道记者, The DVD Stack的联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