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像三池崇史一样销魂

620

某日,奉俊昊与几位北美投资人把酒言欢。奉君不胜酒力,几杯牛栏山下肚就一阵翻江倒海,惹得众人哄笑。哪知翻江倒海的不只是肠胃,更是他的大脑。抹了抹嘴角边半消化的麻酱,奉君淡定地讲了个一位党员英雄在封闭火车上拯救人类的故事,顿时惊得全场鸦雀无声。十分钟后,一张空白合同放到他的面前,又是一阵觥筹交错……次日,宿醉方醒的奉,发现了办公桌上签着自己大名的合同,再一回忆昨晚讲的故事,卧槽!这么不靠谱的事儿我也敢提!只能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为自己的信用度大补脑洞。可是每解答一个“为什么”,更多的“为什么”又跳了出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便是《雪国列车》的由来。

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天朝电影产业超越美帝指日可待。

虽只是玩笑话,但这就是《雪国列车》给我的感觉。影片建立在一个有趣但非常不严谨的idea之上,为了把前面吹的牛扯圆,只能怂恿牛群上天。影片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架空框架,并试图以反乌托邦为突破口,对社会分层与政治制度的话题进行讨论。奉俊昊想得很远,也似乎有点深,但由于框架性和细节性漏洞太多,除非观众抱着观赏爆米花奇观大片的心态将这些统统忽略,不然没法认同。虽然电影是艺术创作,并非学术论文写作,可现在的观众看过的东西太多了,连《阿凡达》这种把“废什么话,你带着眼镜high起来就行了”几乎顶在脑袋上且世界观远较本片简单的作品都难逃观众的指摘,《雪国列车》的不严谨引来诟病实在正常不过。

而且,《雪国列车》也不是爆米花奇观片啊!后者要想做好,至少还需有清晰简明的故事框架,并保持节奏感的张弛有度。本片为了阐述奉君那些想法,在讲故事层面多少是有牺牲的:情节段落连接时显得生硬而断裂,节奏感更是不幸地染上了诺兰君“自来high”的毛病,就跟这辆永不停止的列车一样无来由地飞驰。由于架空框架有点复杂,奉君又常常没来由地中止情节的脚步,借角色之口补充背景资料,这在此类作品中可不是多么高明的手法。即便如此,背景仍然模糊,看到最后,除了“导演是个火车控”之外,“为什么末世方舟非得是这火车”的大前提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答。要知道《阿凡达》那么简单的世界观,卡梅隆为了让这个虚构世界可信仍然花足了160多分钟(公映版)。想在区区120多分钟里阐释清楚一个更复杂也更吊诡的世界,确实太难了。

也不是没有先例,奉君本作致敬的对象——特里•吉列姆(约翰•赫特的角色即是以其命名)的《妙想天开》框架与题意都讲得不错,蒂尔达•斯文顿饰演角色的夸张个性,水源车厢、教学车厢等场次的吊诡喜感,高度机械化与官僚化的社会呈现都与《妙》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妙》是彻底的肆无忌惮,像一首黑色幽默的狂想曲,风格一以贯之。而《雪国列车》在局部奔放的同时,还是无法摆脱类型化叙事的窠臼以及近年来动作片在细节上模仿现实的束缚,刚有了点不羁的意思,就顾左右而言他地回归“正道”,可一登正途,本片气质中的邪气又让气氛变得不伦不类。

不过,这时不时流露出来的邪气与奉君挡不住的恶趣味,恰构成了本片的价值所在。例如水源车厢一场男主角上帝般的“要有光”,表现方式完全超脱了英雄主义的崇高感,故显粗糙而近乎儿戏的设计,因为呈现的独特,将按部就班的戏剧高潮,扭转为超出观众预料的心理高潮。这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奉俊昊啊!虽然标志性的飞踹在片中变成了杰米•贝尔的飞撞,但“大哥大嫂过年好”、无厘头的扔斧子、狼奶儿童、“人是机器”等设计不啻给习惯奉俊昊的观众一记记观影期待得到满足的飞踹。这才是本片真正的亮点,使得观众将观影兴趣保持全场,也使本片不至堕落成《撕裂的末日》那种除了动作设计一无是处的纯粹庸作。

看奉俊昊之前的作品,切口都不大,哪怕是《汉江怪物》这样的大灾难和《杀人回忆》这样的人性深挖,都是以较小的格局一点点剥开的。作为他的第一部英语片,又尝试了这么个大题材,《雪国列车》能拍成现在这样,已属不易。只是,靠气质赢得观众终非长久之计,奉君可不能一直如此,须知就算是恶趣味弥漫如三池崇史,现在也是越拍越缜密统一咯。

【原文刊于《虹膜》杂志。用户可点击 http://magazine.tangcha.tc/iris/app(IOS系统)或 http://www.wandoujia.com/apps/tc.tangcha.book (Android系统)进行下载购买。】

悉尼卡通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曾为《二十一世纪》、《外滩画报》、《书城》、《光明日报》等媒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