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人物为王”的极致

真探

从《火线》到《冰与火之歌》到《大西洋帝国》,HBO的作品永远能够给人惊喜。今年的新剧《真探》不仅再次验证了一点,而且毫不夸张地讲,这部作品又进一步拓展了电视剧的前沿。

很多人看完《真探》,觉得她的气质不像是电视剧,而像是电影。是啊,非常规的双线叙事,考究精致的运镜,更遑论第四集中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跟拍长镜头。不过,据此就说是“电影”,未免发言过早,也太低估了电视剧的形态。HBO的重量级剧作,像《大西洋帝国》等,皆是胶片拍摄,布景用光之考究,视觉语言之丰富,可能普通的电影制作都望尘莫及。回到剧作来看,到第四集时再不出来一个提气的场面,估计不少观众就要被前三集极沉得住气的铺垫给吓跑了吧?换句话讲,寸秒寸金的电影,有几部敢花这么大篇幅只是围绕角色自身和事件外围走?但电视剧就敢!为什么?因为电视剧作,人物为王!

说到这,《真探》的本质就要像路易斯安那的系列cult杀人谜案一样,挑逗地卸下一层层遮羞薄纱,让你看得焦躁,但又见不到真章。看起来,这部戏8集三幕剧,破了一个案子,很标准的情节剧。其实都只是外围。真正的核心不是故事,而是角色,是拉斯特·科尔。如果按照一般类型电影的拍法,故事会怎么讲?核心人物从开始到结尾可能会有个性逆转,可能会有人性升华,但最多不过人物随着情节成长,不被情节的马车脱得一身碎布一身血就谢天谢地了。案件是本质,人是线索。而《真探》是怎样?连环案件什么的,都是幌子。案件只是我们了解这个角色的线索,本质是拉斯特·科尔这个人。别看前面俩黑哥们探员分头调查煞有介事好像在办案,看到“调查-回忆”这个双线段落结束你才发现:啥查案啊,分明是查拉斯特,这可好,一边给拉斯特本人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一边顺带跟《公民凯恩》似的,让“看起来男二实际是龙套”的小马和前马太畅谈“我们眼中的拉斯特”。

如果真的是为案件服务,在明知道第二季内容会完全另起炉灶的前提下,8集的量按照本作的叙事节奏是不够的,至少还要再补充两集左右,才能把一些设下的扣子都说圆满了。别的不讲,前面铺垫的大坑,关于异教崇拜的解读,和关于本地高层的阴谋论,在最后都随着一场仪式化的决斗草草收场了。从写实的办案描述,到写意的收场,再怎么解释都是有点打马虎眼的。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这些铺垫只是作为氛围渲染,把关注中心放到拉斯特身上,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对于这个用生命来办案的角色来说,这一部剧作已经相当完满:前三集作为个性铺垫,极其和缓;中间三集估摸观众已经清楚他的个性脉络了,得让他爆发爆发,并且将时间线成倍提速;最后两集没有了双线的压力,时间线又放缓了,蓄力一击,给角色一个完满的交代。案子是虚的,人才是实在的。

这里要特别提点一下饰演拉斯特的马修·迈康纳,他在《真探》中的表现甚至比让他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影帝级别的表演更胜一筹。因为不仅角色属性更复杂,而且电视剧赋予了他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甚至在审问对话环节时,导演都时不时给他个近景长镜,使他可以充分展示角色的各种细节,表演的层次就丰富多了。另一位大咖伍迪·哈里森相比之下,未免要逊色一点。不过作为本作的挂名制片人之一,他应该也没少“利用职务之便”吧:本作中四场激情戏,他一人就占了三场,而且还是和三位气质迥异的女演员,他就自个儿偷着乐吧。

由于电视剧的篇幅普遍比电影长,所以电视剧在故事构架上很难有特别大的创新,但在角色个性的挖掘上有着比电影广阔得多的空间。然而,《真探》又将“人物为王”这个概念推进到了极致,以至于这部剧的气质就跟剧中拉斯特的气质一样:桀骜不驯,卓尔不群,但看上去很美。

悉尼卡通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曾为《二十一世纪》、《外滩画报》、《书城》、《光明日报》等媒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