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厄德曼》:死缠烂打是最真情的告白

参与戛纳电影节的各国影评人尽管口味各异,却又总是有着同样的苛刻,因此在现场的场刊Screen(《银幕》)上,同一部电影各国影评人评分经常出现极大悬殊,难得有众望所归一致叫好的。不过今年德国女导演玛伦·阿德的新片《托尼·厄德曼》除了在媒体场首映时赢得多次掌声,而在映后的评论结果也是赢得了媒体记者和影评人几乎满堂的喝彩!目前几乎没有一家媒体影评人在评价这部电影时给出了差评,当然只是每个人评论的角度或许不同。

剧照
剧照

做为第一次入围戛纳主竞赛的新面孔,很多人都觉得玛伦·阿德会是一个被忽视的新人。事实上她在十二年只创作两部长片却部部精彩的简历早就应该引得媒体人的关注。这位自编自导而且还自己负责制片的全能女导演是德国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新人”。而解读她最关键的影片其实是赢得当年柏林银熊奖的《其他人》(Everyone Else, 2009)。那只是她的第二部长片,却在当时被一些知名影评人拿来和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和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做比较。在《其他人》中,玛伦就已经提出了在《托尼·厄德曼》中继续延续的“亲密关系”的主题。只不过《其他人》中是夫妻之间的,而新片中则是父女关系。

《托尼·厄德曼》确实会令人开怀大笑,因为当父亲温弗雷登(彼得·西蒙斯却克扮演)以虚拟的身份“托尼·厄德曼”试图来帮助身处职场的女儿伊纳斯(桑德拉·胡勒扮演)重新发现人生意义而不停恶作剧的时候,这位“幽默”的滑稽父亲确实实现了喜剧角色的效果。而女儿伊纳斯也跟随着这位教练“托尼·厄德曼”的不停带引下逐渐脱下时时正襟危坐的职业套装,裸露着身体和同事开“团建会”,那就更是令人不由得随之而放松大笑。

但《托尼·厄德曼》更是一部严肃深刻带有苦涩的亲情剧和时代剧。玛伦作品中存在的“亲密关系”是彼此影响和互为定义的。温弗雷登和伊纳斯在电影中就是这样的一种“亲密关系”。伊纳斯对于父亲死缠烂打恶作剧的忍让程度足以令人乍舌,而温弗雷登做为父辈的任性妄为也是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就是在这种“亲密关系”的影响中让情节不断推进。所有的剧本教科书都会强调“铺垫”的重要性,在这部两小时四十六分钟的长片中,导演玛伦·阿德巧妙得设计了几个父女相遇聚会的场景,让每次相遇的空隙都成为观众感情回味的留白,两小时三次聚会的铺垫让最后的裸体相会成了一个明喻。父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此得到了重新确认。最后的结局很显然是更为欢乐了,但事实上电影经历的过程也是痛苦的。父女之间的隔阂和彼此生活阶层的差距,成了电影中笑料的一个主要来源;而电影中那些small talk也同样映射了欧盟一些国家政治的现状。

电影的巧妙结构和深刻人性,在导演的镜头下自然而又简单得展现;而女主角扮演者桑德拉·胡勒敏感而又细致入微的表演则真实再现了父女之间“哭笑不得”的亲密关系。最终《托尼·厄德曼》 成就了本届戛纳迄今为止最为动人的一个传说。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