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道德故事

编者按:

对人性或道德的探讨,贯穿人类的文明史,时常陷入道德焦虑的人,正如‘焦虑’一词的状态,想必也时常被高道德感所困。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社会现实主义作品触角庞杂:政治、宗教、生存、死亡……在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的纪录片中,采访者问他:“从电影学院毕业后,你拍摄了很现实很悲凉的黑白电影。”他回答:“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这么荒凉冰冷,那不是黑白的世界,是黑暗的世界……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未来让我恐惧”。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广为人知的道德焦虑剧集《十诫》诞生后22年,或许是承继于基氏作品的遗产,英剧《黑镜》(Black Mirror)在小荧幕上带来了虽不至更深刻,但更冷峻的道德悲观,甚至是道德绝望。从波兰、英国到美国,跨越一个世纪,人类面对的道德困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断更新,道德困境就像时空的镜子,正如《黑镜》第三季加入美国基因后,变得些许道德优越或可称做道德天真。而基氏的道德困境是普世的,不囹于时代或形式。

——大树懒

%title插图%num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来自网络

已故的波兰籍伟大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在拍摄系列片《十诫》(Dekalog,1989)之后蜚声国际,这一组史诗级的电视剧集主题宽泛地基于《圣经》的十条戒律,但太长时间以来,他更早期的卓越作品却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忽视。在动态影像诞生的第一个世纪里,很难否认电视与它理论上更“严肃”的老大哥(电影)相比,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种形式的朝生暮死也使这种境况加剧:在盒装式录影带时代来临之前,如果一个节目被播放了两次的话,证明其表现得还不错(尽管也有抱怨“重复”的),肯•罗素(Ken Russell)表示这种缺乏也是他转而投身电影长片的原因,虽然他更喜欢电视片场的自发性所拥有的更大的机遇。而对阿兰•克拉克(Alan Clarke)来说,如果当初专注于拍电影的话,他需要在早逝的26年后才等到在电视上的体面放映吗[1]?

%title插图%num
阿兰•克拉克 | 来自网络

克拉克和他差不多同时期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并不常被拿来比较,但他们拥有很显著的相似点:

1)尽管都被公认为社会现实主义者,但更仔细的探究后发现,他们的作品其实是非常风格化和神秘的;
2)他们都在电视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3)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巧合——它或许可以填充基氏作品库,即两人都于54岁的年龄早逝。

当然,在克拉克被评论界忽视之际,基耶斯洛夫斯基因为其伟大的电视剧集《十诫》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评论认为这个系列拥有出众的创造性,很多国家将完整的十集整合为了一个影院放映版本。而在英国还有各种各样的可观看的视频形式。

%title插图%num
《十诫》海报 | 来自网络

但这只是例外的待遇,将《十诫》归类为大银幕放映版本导致基耶斯洛夫斯基更早期的电视作品被不公正的忽视了。不过我们现在很幸福,除了一些非常早期的受托而做的纪录片,他作品中几乎所有的细枝末节都以‘英文友好’的形式发布了。但像《人员》(Personnel,1975)和《宁静》(The Calm,1976)这样的电视电影,是最后才被做好字幕‘供非波兰人观赏’的——令人惊奇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认为这两部都比《生命的烙印》(The Scar,1976)更出色,它是在《人员》和《宁静》之间上映的。

%title插图%num
《照片》剧照 | 来自网络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视生涯起于纪录片《照片》(The Photograph,1968),他的第一部专业作品,导演本人作为荧幕上的调查者,探寻一张照片上的两个男孩背后的故事。《照片》拍摄于1940年代中期,正值华沙解放。他向两个男孩展示了追寻他们的过程,不过现实的诡局像是预见了《十诫,第八诫》中历史性的难题,整个记录过程揭示的是照片拍摄背后的悲剧故事。在1973年的一个访谈中,基耶斯洛夫斯基提起这是他最喜欢的早期作品,但这部纪录片之前一直被认为遗失了,直到近几年才被重新发现。他还为长期播映的波兰电视剧院系列拍摄了四部录像带,改编自苏菲亚•波斯莫吉(Zofia Posmysz,《狩猎许可》The Hunting Permit,1972)、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校验国王》Checking the King,1972)、美国剧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怨女痴男》Two for the Seesaw,1976)和塔德乌什•鲁热维奇(Tadeusz Rozewicz,《卡片索引》The Card Index,1979)。

%title插图%num
《人行地下道》剧照 | 来自网络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第一部电视剧情片《人行地下道》(Pedestrian Subway,1973)源自他自己的故事,这部半小时的短片是关于一对疏远的夫妻之间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的会面,剧情越来越清晰的表明他们对未来的计划有着不可调和的分歧。它基本上围绕着两个主角展开,由之后成为安杰依•瓦依达(Andrzej Wajda)御用演员的安德烈•瑟韦林(Andrzej Seweryn)和多产的电视女演员特瑞莎•克日什安诺伏斯嘉(Teresa Krzyzanowska)主演,斯瓦沃米尔•依杰克(Slawomir Idziak)掌镜,多用一镜到底、手持的摄影,这是出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放弃前九天(总共十天)更传统保守的拍摄内容,而后从零开始的决定。不过导演依然对最终的成品不满意,但那些表演令人信服,也构建了他的纪实作品和《十诫》特别是《十诫,第三诫》的旧情人们中同样虚构的亲密邂逅之间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桥梁。它的标题呼应着更早的《工厂》(Factory,1970)并预示着未来的《医院》(Hospital,1976)和《车站》(Railway Station,1980),地下通道背景中行色匆匆的无名行人也是一样。

%title插图%num
《初恋》剧照 | 来自网络

《初恋》(First Love,1974)是进入基氏作品的一个反常入口——唯一一部结合剧情和纪实、唯一尝试实践他的硕士论文理念概述的作品。“戏剧作法的真实”提倡“关于一个人的心理学电影 [建构] 严格的虚构-剧情情节,使用严格的纪录片手法。它将与一部西部片、情节剧、犯罪电影、心理学和社会剧情片一较高下。在电影艺术领域它不会取代威尔斯 (Orson Welles)和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但它会取代很多当代现实主义者。因为我们时常发现,现实实际上是具有情节剧特点和戏剧性的,悲剧的也是滑稽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一个怀孕的青少年雅德维加•凯尔(Jadwiga Kail)身上找到了他的主体,从采访她的妇科医生(在这部影片和《十诫,第二诫》中,堕胎还只是一个选择:1993年之后,将不再是这种情况了[2])追踪到她的宝宝刚刚出生之时,审视她和她的男友罗曼•莫斯卡尔(Roman Moskal)为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基耶斯洛夫斯基最初一直在拍摄莫斯卡尔一家,推测是想要对迈克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的《人生七年》(Seven Up!,1964-)做一个波兰版的回应,但最终认为这是对他们尚且不能授予知情同意的女儿过多的侵扰。

%title插图%num
《人员》海报 | 来自网络

《人员》是基耶斯洛夫斯基那时最长的电影,也是他实际上的第一部故事片。也依然在探寻“戏剧作法的真实”,片中的配角由弗罗茨瓦夫歌剧院真正的技师们扮演,主题源自于基耶斯洛夫斯基进电影学院之前在华沙的现代歌剧院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所谓的道德焦虑电影最早的例子之一,后来其成为1980年代初波兰电影的主导方向之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迷》(Camera Buff,1979)和《机遇之歌》(Blind Chance,1981)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人员》中的主角,20岁的罗梅克(Romek,未来的导演尤利尤斯•马胡尔斯基 Juliusz Machulski 饰演)的道德焦虑来自他的困境,部分是因为他的天真和缺乏经验,被迫在忠于被不公平忽视了的同事和奉承他的上级之间做出选择(这种不可言喻的贿赂贯穿他的职业生涯),因为这种境地足够实事求是,躲开了此前让《宁静》被禁映四年的政治审查。

%title插图%num
电视上的马群《宁静》| 来自网络

《宁静》最终在1980年解封,构成叙事核心的工人罢工在那时已经没那么有政治煽动性了(更确切的说,自从1980年格但斯克Gdansk的造船厂罢工和团结工会运动的诞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头版新闻以来,也没有什么空间可以加剧的了)。影片被认为是为杰出的性格演员杰基•斯图尔(Jerzy Stuhr)量身打造(他之后还出演了《影迷》、《十诫,第十诫》和《蓝白红三部曲之白》(Three Colours: White,1994)。斯图尔专业的技巧和能力给即使最有缺陷的人也灌注了相当大的同情心,使不幸的安德•格拉拉克(Antek Gralak)成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最丰满的角色之一。格拉拉克从一个没有明确说明罪行的三年刑期中释放出来,搬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小镇尝试重新开始,自此他所需要的一切仅仅是生存的最小需求:食物、一个屋顶、一个伴侣、清净。

作为一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它证明了即使在一个理论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仍是悲剧地难以捉摸。《宁静》比《十诫》和《两生花》(The Double Life of Véronique,1991)早十余年,也是第一部推进形而上学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没有解释的骏马飞驰意象第一次出现在发生故障的电视荧幕上,随后出现在了主角的现实中。

%title插图%num
《短暂的工作天》剧照 | 来自网络

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十分明确的言辞否认了和《十诫》之前最后一部电视电影《短暂的工作天》(Short Working Day)的关系。它在1981年制作完成,此时戒严令宣布,电影被禁映了,不过此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用他的余生持续地执行这个禁令——影片在他去世后几个月才得以世界首映。表面上,他不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是他觉得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在波兰的这个特殊历史时期试图对一个中层的共产党官员表示同情,但从波兰电视和电影的整体内容层面上看,这种罕见的刻画给了它相当大的历史魅力。这也是唯一一部设定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基氏电影:1976年的夏天,政府强制上涨物价导致广泛的社会和工业动荡。

%title插图%num
《杀人短片》&《爱情短片》剧照 | 来自网络

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短暂的工作天》时,他只是被看做有前景的波兰新导演之一,大体与赖斯扎德•布加斯基(Ryszard Bugajski)和沃依切赫•马尔切夫斯基(Wojciech Marczewski)情况相似。到《短暂的工作天》终于得以公映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欧洲大师,因《十诫》和其派生的《短片》系列(译者注:《爱情短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1988和《杀人短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1988)被授予国际地位。《十诫》刻意回避支撑了他当时四部长片的政治性主题(第四部是1984年的《无休无止》No End),只是间接的提到当代波兰——这无疑提高了它的国际吸引力。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联合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Krzysztof Piesiewicz)用十条戒律作为一种高概念的挂钩,挂上十个差不多各自独立的情节剧(剧中一个大的华沙住宅区是相同的,某一集中的主角偶尔也会到其他剧集中串角)。

%title插图%num
《十诫,第一诫》剧照 | 来自网络

《十诫》的故事覆盖人类生存的所有方面:怀孕(第二诫)、童年(一、七)、婚姻(二、三、九)、为人父母(一、四、七)、深思的晚年()、死亡(五、十)、性(六、九)、隐瞒的秘密(二、四、七、八)和贪婪()。《十诫,第一诫》,残忍的聚焦于一个错置了信赖的寓言故事,给了这个系列一个最强力的开头,却在结尾以《十诫,第十诫》的黑色喜剧转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影调。《宁静》中以一个神秘无声的旁观者(由 Artur Barcis 饰演)视角将未解的马群呈现为人类形态,这个神秘的旁观者还出现在大多数其他剧集中,见证那些也许不可改变的道德选择发生时的关键时刻。温故基氏作品,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皮耶谢维茨的野心依然令人惊叹,他们的想法是具有普世性和挑衅的,即使是最‘过时’的《十诫,第一诫》,似乎都预见了我们对网络媒体的沉溺,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未能亲眼见到的(译者注:基耶斯洛夫斯基于1996年逝世)。他会如何看待21世纪的波兰呢?最有可能不变的是:一个地理上的贮藏室,存放着无数有缺陷但迷人的人性标本。三十年后,《十诫》依然没有疏远感就是最确切的证明。

译者注:
[1] BBC邀请克拉克拍摄青少年犯教管所电视剧《人渣》Scum,却因过度暴力和粗口于1977年被BBC禁映;
[2] 波兰1993年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只有三种情况允许堕胎,即1)当孕妇遭受生命危险;2)当胚胎存在严重风险及不可逆的伤害;3)当女性因强暴或乱伦而怀孕(需由官方检察官判定);其余情况下堕胎则视为违法行为。

本文为“洛兹电影学院传奇”专题文章。


翻译:大树懒
校对:潜行者
来源:Sight & Sound

大树懒

趋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