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ce 2011】静距离观察之六:新电影值得鼓励

5年前,我开始持续地报道国际电影节,慢慢接触到一些中国内地新锐导演,他们带着自己的电影来混迹世界影坛的江湖。他们包括:拍《苹果》的李玉,拍《夜车》的刁亦男,拍《完美生活》的唐晓白,拍《红色康拜因》的蔡尚君,拍《牛郎织女》的尹丽川,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刘奋斗,拍《东北东北》的邹鹏……

他们一直还在拍片,有些依旧选择国际制片-发行渠道内自我循环,有些虽然已经开始接触国内观众,进入到院线,他们均选择国际电影节为自己电影的起始舞台,于是开始重逢。去年的东京电影节,李玉拍出了《观音山》,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邹鹏拍出了《嫦娥》,这次的威尼斯,蔡尚君拍出了《人山人海》。《人山人海》与以往在电影节上看到的中国电影有某些程度的相似,但难能可贵的是导演的沉着与冷静。除了蔡尚君,还有一位带处女作来闯荡水城的导演徐浩峰,他拍的电影叫《倭寇的踪迹》,该片是绝对的原创武侠电影,他融入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江湖与庙堂等的独特见解。这两个新电影,都值得鼓励!

《人山人海》作为惊喜片于最后时刻杀入威尼斯电影节,说来也怪,该片仅有的三场放映均有不同的事故发生:第一场因为字幕有问题直接取消了影片放映;第二场因为影院内意外起火,中断放映半个小时;第三场因电影中途失声,放映停止五分钟后才再次继续。

蔡尚君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作为他的同学张杨的编剧,参与《洗澡》、《爱情麻辣烫》等电影的创作。我曾听人说,当时他们有好几个人一起聊剧本,一起写,包括他、刁亦男、刘奋斗等,巧的是,他们都从编剧成为了导演。蔡尚君早有抱负,家人都早已移居国外,只剩下他形单影只地在北京做话剧、做电影。2005年前后他折腾过一个电影,但后来只能拱手让人,直到2007年,他拍出自己的第一个电影《红色康拜因》。

朋友都昵称蔡尚君为“老蔡”,也都赞他敦厚沉稳,愿意下功夫来折腾自己的电影。他的这两个电影都改编自新闻事件,作品越来越显出大将之风。老蔡一直关注着中国现实,“从中国社会的现实里找到创作的根基”是他的坚守。可喜的是,从《红色康拜因》到《人山人海》都不只是现实的简单复原。

《人山人海》用一个“千里追凶”的故事,勾勒出中国西南部社会的常态,无序与暴力便是常态的真相。我曾经看TVB连续剧,一直以为香港的老人院都是有大花园的,直到看到许鞍华的《桃姐》,我才知道,香港的老人院是挤在楼与楼之间的,像一个门脸房,活动空间逼仄,好像老了尊严一下就没了,别的念想也没了。内地的真相是什么?筒子楼与危房、人与人的欺诈、生存的不易……千丝万缕的交织才是我们!连安妮宝贝在自己的新书里也会让她的主人公去探访边远地带,叩问真相,探寻黑暗,活着的不易才是普世的价值。

陈可辛此前在宣传《武侠》时,打出口号“《武侠》,改变武侠”,其实真正改变武侠的应该是徐浩峰的这部《倭寇的踪迹》。徐浩峰笔名徐皓峰,在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之后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徐静蕾、贾樟柯同级。

据他在美院的同班同学、曾执导《熊猫大侠》的王岳伦说,当年的徐浩峰显得有些“怪”,他有才华,但偏执于武术研究。也许,绘画难以将他心目中的传统中国与武学世界勾勒出来,他转投电影之门。开始,他是写小说的,用文字描摹另一个世界。那是怎样的世界呵?如果他精于文字与叙事,那个世界可能是台湾作家张大春《城邦暴力团》的另一个版本。他自2006年开始,陆续出版著作《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大日坛城》……他经由文字描摹的另外一个世界就像《倭寇的踪迹》里呈现的一样,是一个信念与武术构建的世界,并不只是简单的武功招式的传授或武学讲义,它透露出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有武侠世界的道义与坚持。

《倭寇的踪迹》是一部看上去冒着傻气的电影,但故事有趣,电影内里小宇宙强大,逻辑严密,有开山立派的架势。除了跟随导演一起进入他的世界遨游,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大费周章为自己的武功派别在江湖上争取到一个位置后,他们的改良倭刀被一个不知名的小子扔进武器库,随意得让人心酸。

徐浩峰受到业界关注大抵是因为王家卫的新片《一代宗师》请了他做武术指导,他与张大春一起参与了该片的编剧工作。都说陈可辛是业界精算师,但在我看来,王家卫无论在艺术、亦或商业都比陈可辛棋高一招。

我这次带着徐浩峰的《逝去的武林》于威尼斯重温,在《桃姐》的饭局上,魏君子与对武学研究颇有兴趣的刘德华介绍徐浩峰,第二天我正好去旁听刘德华的采访,就答应把这本书带给他。次日,我把书带着去见刘德华时,他正在做其他采访,我把书放在桌上,他眼尖瞅到,拿起来就翻,这时我才发现他应该早就对徐浩峰感兴趣了。后来听说,当晚刘德华就找到徐浩峰,欲与他洽谈接下来的合作。

刘德华是真心鼓励并支持新锐导演的投资人,早年间他扶植陈果拍《香港制造》、《那年烟花特别多》,2006年的釜山电影节他因为“亚洲新星导”的计划荣膺“年度最佳亚洲制作人”,去年他投资的《打擂台》又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这次他找到徐浩峰,因为他知道,哪怕徐浩峰在电影的呈现方法上有所损失,但他的努力却值得鼓励。

新浪娱乐专稿

赵静

80年代生人,记者、影评人、编剧。20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曾任职于新浪娱乐。著有《她们说–中国女导演访谈录》,策划著作有《贾想1996—2008:贾樟柯导演手记》《二十四城记:中国工人访谈录》《贾樟柯故乡三部曲》《海上传奇电影纪录》等。

Share
Published by
赵静
Tags: #Venezia2011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