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Cannes 2010] 《日照重庆》:王小帅版“迷失在重庆”迟到的精彩

《日照重庆》剧照|©️Cannes

tati(Cannes) : ★★☆☆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的电影不管是招安前还是招安后,都很受国际电影节的欢迎,不仅仅是他曾经凭借《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和《左右》(2007年)两次斩获银熊的柏林电影节,戛纳也算是他的一块福地。1998年他凭借《扁担•姑娘》第一次入围“主要竞赛单元”;2005年他带着《青红》再次征战戛纳,荣获“评审团大奖”,而今年的新作《日照重庆》入围更富戏剧性,从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原本公布的“一种关注单元”中临时“升级”进入了角逐金棕榈的影片行列。显而易见,13日的首映式组委会将《日照重庆》安排在电影节最大的卢米埃尔放映厅,也算是考虑到这个新闻效应产生的结果。

如果我们将王小帅之前的两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英文名字直译应该是“北京单车”)和《青红》(英文名字直译过来是“上海之梦”),那么《日照重庆》更像是王小帅“中国城市电影系列”的第三部。《日照重庆》是王小帅从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得到灵感的。电影中的父亲在听说儿子在犯罪现场被警察击毙的消息后重新回到阔别多年的重庆,他需要在这个已经日渐陌生的城市中寻找儿子犯案的动机,同时试图重新找回在脑海中已经模糊的儿子的印象。尽管他同样在电影中展示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大城市中青少年生活,但是这次他选择了“父亲”角色作为现代中国的代表。

不可否认王小帅在《日照重庆》中依旧保持了他极具个性化的电影中视觉特点。重庆在他的镜头中不管是小街陋巷还是高楼轻轨,画面构图精美;与此同时似乎他着意突出的蓝色调也让这个城市染上了一层距离感;另外镜头中出现的重庆人也延袭了他电影中表现出的城市居民的异化状态,多少显得有些不安和陌生。但是跟随着父亲遍走在重庆的手持式摄像机摇晃的镜头中,除了让人多了些“迷失”的感觉,并没有让这种前戏式的渲染实现它应有的效果,反而直接弱化了电影后半部分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原貌。

电影真正的精彩部分从母亲告诉父亲她已经将儿子的骨灰洒进长江里开始。之前通过那几个闪回镜头若隐若现的“儿子”的形象开始逐渐丰满起来。为什么儿子会在超市劫持人质?为什么最后会被击毙?关于当时的现场和儿子的动机在父亲不断征询知情人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于是父亲角色在儿子生活中的重要性成了电影中凸现出来的主题。电影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临近结尾的儿子前女友关于“日照之行”的叙述,儿子所有的精神状态和导致其极端行为的真正原因得以明了。电影中“儿子”的角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张马赛克式的纸,而是血肉丰满的一个真实存在。

王小帅在一个访谈中曾经说《日照重庆》是关于现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失去的宝贵的东西。这个主题在电影中是一次惨重的代价,是一个需要反省和反思的过程。可贵的是电影中安排了另外一个起着对比效果的家庭。电影的最后那个家庭的儿子在即将失去父亲的瞬间重新体会到了父亲存在的宝贵,这未免不是导演寄予两代人和解的希望所在,也是寄希望于中国的未来和现在之间能寻找到一个可以追溯的渠道。

《日照重庆》作为一部入围“主要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它是一部能够引人深思的电影,希望电影后半部的精彩也能够像这次突击升级一样,掩盖掉前半部分的不足,增加获奖的筹码。尽管在观影过程中有少数观众不堪忍受前半部分的无聊而弃席离去,电影放映结束后的掌声还是让人有些欣慰。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