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F Tokyo 2011】濑濑敬久的《彼时生命》


关于遗物整理这个工作行业,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的。濑濑敬久导演的新作《彼时生命》就是描述关于这个不为人所知的行当。由于《入殓师》当时的轰动效应,很多朋友对这部同样描写关于处理死后遗品的作品充满着期望,而且整部电影的制作班底的实力也非常雄厚,所以很多人把它视为2011年日本电影佳作的候选。但是,估计很多人的期望都要落空了。影片自始至终没有找到应该属于这部电影的中心,整部电影分割的太厉害,而对于遗物整理的描写远没有《入殓师》里对于入殓师的描写来的那么仔细。就这样,一个颇具看点的题材给拍砸了。

遗品整理工作是庄严神圣的事情,在这点上电影的确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工作人员的服装非常简朴;每次进行整理之前都会合掌悼念死者;而荣仓奈奈扮演的女主人公更是在整理每一件物品是都会从口中喊出“需要”和“不需要”,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但是,由于导演采取的是插叙的拍摄手法,所以整部电影被分割得七零八乱。没有一次完整的遗品整理过程。这样的话,观众就很难对遗品整理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点上濑濑敬久真的比较失败,对比《入殓师》开始阶段的那庄重的入殓仪式。本片中的遗品整理的整体氛围真的差了一大截。

第二点就是对于“孤族”的描写还不够深刻。近年来,日本的“孤族”问题日趋严重,很多老人在晚年都是独自一人生活。这样的话,会产生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死后无人知晓。最近,日本发生此类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去年,获奖漫画《星护犬》也是描写这类问题,同名漫画电影今年6月也在日本全国公映了,虽然那部影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对于死者死前的描写还是相当细致的。但是,本片却忽略了这点,遗品整理归根结底还是对于逝去的人的追思以及致敬,所以关于这些人的背景故事是很有必要介绍的。但是,本片中除了最后柄本明扮演的丈夫对离世妻子的追忆之外,其余对于死者生前的事迹以及家属的追忆等等都描写甚微。令观众体会不到“孤族”们最后的那段人生是何其的凄凉与惨淡。相信如果导演对这些故事能够有着更加详细的描述的话,观众们一定会为之打动。就像《入殓师》里的那一个个小故事那样,虽然看上去只是遗族们的几句话,但是就是那几句话,几段回闪使得整部影片的渲染力极强,观众们也很容易入戏。

那片场131分的电影都拍了些什么呢?我想这或许是受到制片商的干涉的缘故。本片如果着重描写遗品整理的话,男女主人公的戏份将大减,这对于发行公司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毕竟处于利益考虑,如果减少明星出演的时间,很可能会流失掉不少年轻观众。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濑濑导演而言真的很为难,所以也导致了影片的支离破碎。影片的男女主人公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故事讲的就是他们通过遗品整理的工作逐渐的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命。但是,濑濑导演对于冈田将生扮演的男主人公过去的描写过重,差不多要占到全片三分之一的篇幅。这样虽然能够把男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很细致的表现出来,但是由于篇幅过长的缘故,转变后的男主人公的描写过少,之间的反差也就不明显了。而相比男主人公的大量描写,女主人公的过去虽然也有描述,但是一方面内容过于俗套,另一方面篇幅有比较短的缘故,相信很难使观众产生共鸣。而且,影片最后的处理我个人也觉得不好,女主人公根本没必要死去,既然让他们找到了新的生活,又何必在让她去死呢?也许导演是要反应出生活的偶然性,以及这不公平的现实生活环境。但我认为,对于一部描写“新生命”的电影而言,不该让生命完结。一个理想的结局是观众们所期望的。刚刚走出阴影的女主人公最终仍然逃脱不了命运的捉弄,试想观众们能从影片中得到希望吗?

就像开创遗品整理会社的社长吉田太一所说的那样,遗品整理对于他们会社的工作人员而言是对逝者的尊重。但是,对于那些依赖人来说,遗品整理却也暗示着现在日本社会的人情味愈发丧失的现状。在“孤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难题的当今日本社会,如何处理好这个难题,是值得每个人都好好考虑的。

徐昊辰

日本立命馆大学媒体社会系博士候选人,资深电影记者,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