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院线评分访谈系列之六】卫西谛篇

云中:2011年院线片打分好像你看过的片目最少,但你的平均分又是第二高,你到底是讨厌还是喜欢国内院线片?

卫西谛:这来自于一个矛盾:我很想尽量投入地参与到这个我早先认为有意义的评分工作中去;但又很想彻底放弃关注总体令人失望的院线电影。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一直在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影评人、还是纯粹消费的普通观众之间不断挣扎。这个问题所指,实际上是我的逃避的结果: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我较感兴趣的影片。

云中:你给“国内院线电影”和“国内独立电影”打分(评价)的标准有没有不同?

卫西谛:对于中国独立电影,目前我没有打分式的评价,从特定的条件和情感出发,作为一个群体,我很难把它们像别的影片群体(院线上映的、网络下载的)那样看待。原因很简单,我个人会觉得他们需要更多支持和鼓励。如果仅对独立电影群体内部,我会有自己的判断,也分喜欢的、不喜欢的。

云中:去年院线片你打的最高分是《郎在对门唱山歌》与《龙门飞甲》,原因是?

卫西谛:章明的电影是去年我真正感到激动的院线影片,从银幕上很少可以见到带有作者独特语感的华语电影,(我看了两遍,第二遍应该又加了一分)。徐克的电影则得承认有个人对武侠的情感因素(我一直想再看一遍IMAX的,还没有看)。但是,如果我闭上眼睛,值得回味的去年院线华语片的画面或段落,仍然是出自这两部电影。

云中:有网友说:“一到年底就是铺天盖地的“电影十佳”,铺天盖地的《忧郁症》、《生命树》和《钢的琴》,中国影评人的无趣和中庸,直追中国电影,真可谓相映生辉。”,你怎么看?

卫西谛:我不认为选十佳,或者选《忧郁症》、《生命树》和《钢的琴》就是无趣和中庸。只要选择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判断,我都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都会去看一下。榜单也可见评选者的一种立场,或一种趣味。当然,这里面有一种强迫症,为了评个十佳,你就必须看足够多的”好评电影“。

云中:听说你与木卫二是国内真正靠“影评”生活的人?是否如此?今后有没打算进军艺能界?

卫西谛:大体基本属实。但我可能主要依靠”电影文化随笔“,并不太介入院线影片的评论。所以,几乎脱离工业,并逐渐脱离时代。至于艺能界嘛,我基本已经死心了。

吴觉人:你到现在一共演过几部小电影?

卫西谛:仅此一部《早餐》。

吴觉人:现在让随便策个影展,你想弄个怎样的?

卫西谛:我对策展已经不感兴趣。一是很焦虑事务性的事情,而且也不具备学术上的积累。如果真的很随便的话,我可能还是挺影迷的,简单地做做自己喜欢的导演、类型、和题材就行了。性质最多也就跟做私人的”年度十佳“差不多。

Luc:你认为作为一名影评人的职业前途在何方?像大奇特那样进入业内,还是像木卫二那样流传在报刊页面,或者转为策展出版?

卫西谛:影评人的前途。如果按照理想的环境,影评人的前途是做一个更专业,更专职的影评人,比如就像美国那样,在时代或者芝加哥太阳报,村声什么的,写上几十年专栏,出版一些自己的著作。但我们不太可能吧,即使每周给稿费还不错的报纸,在他们不拖欠稿费的状况下,也无法养活自己。那么最后就必须到处写,就像木卫二那样,真的很难。

至于转投它行,就看自己的相性,去媒体,去出版,去业界,做和电影相关的事,或者不相干的事,都属于个人选择。做电影公司宣发也没问题,只要不是打着影评人的旗号,收拿红包就好。

桃桃林林:如果不考虑经济和其他客观条件,你最想做什么?

卫西谛:按照我迄今的兴趣,主要还是文字创作。影评,或者说电影随笔我已经写有十年,确实疲态毕现。我逐渐希望自己有原创的作品,比如小说或者剧本,也许成为剧本医生也不错,这方面慢慢开始介入。但其实有很多现实的压力,首先要滕出空来,放弃之前一些写稿的工作,另外陌生的领域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当然,写作电影随笔仍然有很多诱惑强烈吸引我,这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系统看片和学习。总之,我近来希望自己停顿下来,做新的积累。

桃桃林林:你心中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

卫西谛:好电影的标准很难用只言片语阐述。如果说,好电影必须具备三个层面并相互作用,有灵魂,有趣味,有技术,这样有点机械和务实;如果说,好电影必须感人至深,那又有点幼稚,但这对于个人而言又是实话。我想提另外一点,最好的电影都具有一种神秘感。它们都有超越人们理解和想象的部分。

木卫二:你中止了《电影+》系列的书籍,那这几年,你可有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何时能重拾这一系列,还是说,现在的资讯条件已经不大需要这类盘点总结型的东西了……

卫西谛:电影+,做了五年,从2002到2006。中止的原因,有我个人和核心写作成员的精力不逮,也有诸如豆瓣这样网站的兴起,各种片目都有现成评论,但更重要是仅凭出版社的版税无法持续支撑这个项目继续。多年来其实这套书靠热情和友情在支持。但今天迷影网打分团这些更年轻的翻译和写作团队,或许提供了更多作者资源,但是否重新启动,可能需要一个契机,也需要给这套书重新定位。

木卫二:你个人比较希望看到哪种电影评论书籍?是严肃评论型、侧重资料的(舒明和“综艺体”)还是电影文化随笔?

卫西谛:对电影书,我感兴趣的很多,评论集,传记,大师研究,电影史,这几类看的比较多。普及型的电影书也是我关注的,看看它们的写作方法和脉络结构。但过于学术的,我消化不了;另外,大多数国内的电影随笔评论集,我觉得对我没有帮助,不会关注。

木卫二:除了妖灵妖,你几乎是我们这批人迷影年头最长的人了。那你觉得,这帮写评论的或者有迷影情结的,他们最需要往哪个方向突破转变?创作?业内?

卫西谛:妖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很少有人对电影有如此长久的坚持和深情,我也没有。我从个人经验出发,我觉得年轻的这些迷影者(magasa,木卫二他们都比我和妖老师小十岁左右)视野更宽广,也更专业,我并没有资格作出更多建议。有机会的话,去拍摄现场观察,或者工作,可能收获会很多,那些经验是看片或读书无法获得的。了解电影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当然会加深对电影的理解。

木卫二:不少年轻人会问,在国内怎样成为一个影评人,我想听听你的回答。

卫西谛:如何成为一个影评人?一旦你开始有兴趣对电影指指点点,你就已经是一个影评人了。特吕弗不是说,好莱坞有句老话,每个人都有两分职业,一份是本职工作,一份是影评人。如果你想把影评变成本职工作,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最好别那么干。这一行太狭窄了,另外爱好与职业完全等同是不是好,我还没有完全确定。

如果你铁了心想成为影评人,并如是写出自己好恶。那么很多年轻人问过我,如何使他们的影评出现在报刊上。我首先建议他们先数清楚,他们所投稿的版面一般刊登多少字数的文章,需要什么样的格式,内容,文风,还有是不是接受投稿。你也可以在豆瓣上推销自己,写的比木卫二更多更好,就不愁编辑上门了。任何一门职业,都是很现实的。

大旗虎皮:最近一年好像没见你怎么写文章,什么情况?打算从事表演或导演么?

卫西谛:我最近两年已经将稿件降低到最低水平,在南京维持生计尚无问题,目前基本只一个周刊,两个月刊专栏,几乎无兼职。但是影展活动确实也占了很多时间,这部分2012准备减少精力。我对拍片子一直没有欲望,文字工作更吸引和适合我。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View Comments

  • 哦,老卫,老卫,真没有白叫。
    没有像虎皮那样变得持重,没有像magasa那样的一贯自诩,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疲惫不堪的情绪。
    老卫在新年里应该振作抖擞一些。

  • 两年前看过他的一篇关于记忆的短文,一直以来念念不忘,原来他真的是这么厉害的人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