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 2012】《人质》:布里兰特·曼多萨的地毯式轰炸

事实证明第一位扬名国际的菲律宾电影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正在成熟。新片《人质》真实再现了发生在2001年耸人听闻的菲律宾恐怖分子绑架人质事件,曼多萨从社会角度,宗教角度,政治角度,人性角度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对整个事件掘地三尺,层层剖析。深刻度,锐利度,反思度都是上乘,从技术方面来看,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画面剪辑也都无可挑剔。这所有一切的叠加,浓缩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如同地毯式轰炸一样不遗余力,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观众的内心,敲打着他们的神经,让人们无处可藏,无力可退,疲惫感和压抑感是大多数经过这两小时曼多萨电影洗礼观众们的感受。

一群隶属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阿布沙耶夫的武装分子,持械闯入了一座小岛上的酒店并劫持了12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质。恐怖分子本来行动的目标是针对住在此处的世界银行员工,但他们已经提前离开此地,而被绑架的人质则包括普通游客,社会志愿者,基督传教士等。这群无辜的人质背叛跟随武装分子走进菲律宾的密林之中,开始了他们精疲力竭的长途跋涉。在残酷的自然环境和菲律宾政府武装的枪击下,人质和绑匪面对着相同的考验,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彼此依靠才能战胜眼前的困境。在日复一日中恐惧,偏见仇恨的气氛开始转变为一种奇怪的共生关系,绑匪与人质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摄像机投向的是每一个体生命在这个事件的遭遇,曼多萨总是能从底层去观照社会即使是双手沾满鲜血的武装分子也有各自内心的创伤,在偶尔安宁的午后他们会安心地诵读经书,或是嬉笑打闹,与人质们友好攀谈。他们真诚地信仰真主阿拉,每天都祷告着主指引正确的道路,他们有自己的原则懂得偕老扶幼,善待丛林里的山民。他们也懂爱,也懂尊重。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叩响的是手中的扳机。一切都在方声方息之间,每个人都在被迫着适应,生存环境的瞬息万变,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妥协着,改变着,选择着。个体的人之于现实是无力的但是抗争和希望却是有力的。

导演对整个事件有着强烈的反思意识,菲律宾政府的不为,政府军的狂轰滥炸,各国政治行为干涉下导致的营救拖延,种种隐藏在社会深处的矛盾都被毫不留情地大白天下。为了最大程度地客观呈现这一曾被不同媒体和政客扭曲的历史事件。曼多萨用了多年的时间做了大量调查,走访了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经历或间接介入过绑架事件的见证人,影片中出现的所有地点都是当年人质当年走过的地方。整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曼多萨指导演员的方式也是特别的,每一幕只有大概的故事提纲,完全是靠演员的自然的感受去表现每一个场景。

痉挛地狱般的武装冲突牺牲了无数年轻的生命,那些湿热的阴郁可怕的东南亚原始丛林沼泽处处留下菲律宾人的心灵伤痕与灵魂恶梦。 《人质》这部电影也是曼多萨对故乡发出的一阵沉重叹息。

【网易娱乐专稿】

王婧

旅法电影爱好者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