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朋克女之前世今生


因为有瑞典版珠玉在前,大卫·芬奇版的《龙文身的女孩》难免会拿来与之对比,同时放在一起的还有更加厚重的原著小说,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在原著里,对于瑞典大企业的腐败化、纳粹主义的不散幽灵以及女性的苦难着笔更多;而在美版中,这些都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戏,以及“龙文身女孩”丽斯贝丝对逃亡大亨的巧妙“报复”。
  
  虽然本片是一部推理题材电影,但在线索上并不复杂。《龙文身的女孩》既没有大量嫌疑人的误导,也没有旁枝末节来分散注意力。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基本是记者布隆威斯特与朋克女搭档破案,靠照片和拍摄者的搜集来作为主要手段,逼迫真凶显形。范耶尔家族的人物,比之原著和瑞典版大幅削减,对于喜爱悬疑片的观众,很容易猜出谁是真正的凶手。
  
  角色的个性化和导演的风格化,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丽斯贝丝的饰演者鲁尼·玛拉“酷”得立体,精准地演出了这个边缘朋克女的丰富内心,即另类又温柔,着实抢了丹尼尔·克鲁格的风头。与瑞典版“硬朗”的女主角劳米·拉佩斯相比,鲁尼相对柔美的脸孔更需要表演来刻画。“仇恨男人的女人”是影片的副标题,但其实在片中她只是仇视那些侮辱女性的男人,对于懂得尊重女性的绅士,譬如布隆威斯特,丽斯贝丝依然会像一个少女般心生爱慕。
  
  因为童年缺乏家庭温暖,这样的少女难免在性格上有缺陷,行为上容易走向极端,忽视社会道德而被排斥。但在对付片中变态的监护人时,这份“狠劲”却让人大呼过瘾。影片中多处着力表现了丽斯贝丝的聪慧、敏锐和干练。过目不忘,条理清晰等,配合大胆的裸露和暴力场面,让人对问题少女不仅仅是同情,还有敬佩。
  
  《龙文身的女孩》在推理之外,更是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连环杀人案与新千年的女性地位相呼应,罪恶之所以延续,家暴之所以被掩藏,控诉的是男性社会一直以来的漠视和歧视。寻找海莉的死因本是整部影片的核心动机,通过失踪当日的照片资料,逐步拼合成真相,挖出那个“不愿见到的男人”。
  
  美国版与瑞典版相比,破案后多加上了一段堪比《十一罗汉》的戏码,快速剪辑的效果不错。但把二十岁女孩的心机和手腕打造得过于完美,与前面阴郁压抑的风格不符。此外,芬奇把结局改编成海莉与姐妹互换身份长居伦敦,在逻辑上留有漏洞,反而让片头亨利收到树叶画的铺垫落到了空处。
  
  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在去年的奥斯卡上输给了《国王的演讲》,今年《龙文身的女孩》拍得更加商业化,得到学院青睐的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苦难”才是保守评委们的最爱。与瑞典版相比,芬奇在影像风格上更强调了色调的作用,北欧冬日萧瑟的冷色调,回忆中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暖色调,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男女间即浪漫又大胆的感情交流,冲淡了调查者与罪恶的缠斗,克鲁格并不是合格的侦探,破案带有些侥幸。
  
  《龙文身的女孩》真正的动作戏,其实只有最后地下室一场,但是杀戮的阴影一直笼罩在这个岛上,直到影片过半,节奏才提上来。到底是芬奇版精彩,还是瑞典版更原汁原味,这还可以讨论,至少“龙文身女孩”的塑造都是成功的。

董铭

影评人,曾多次参与报道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对欧洲电影尤其关注。文字散见于《南方周末》、《新民周刊》、《新京报》、《南都周刊》等平媒,参与编写《电影+2005》、《电影+2006》、《法国手记》等书籍。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天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周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