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系统的天才
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这个早已在法国电视和电影界风生水起的导演,因为一部《艺术家》蜚声国际,像前些年《玫瑰人生》那样跨出法国,在英美的颁奖季上备受推崇。斩获了美国导演工会、剪辑工会、金球等一众专业和非专业奖项,一部“默片”成为本届奥斯卡大热门(十项提名),《艺术家》的风头足以让好莱坞同行俯首。在大师众多,理论深远,每每把艺术立于商业之前的法国影坛,哈扎纳维希乌斯并不是那种把新浪潮和风格化挂在嘴边的导演,正相反,在他的从影经历里,商业片,类型片才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他的成名作《间谍117》系列是对六七十年代谍战片的戏仿,而《艺术家》则是对二十年代默片,以及整个电影史的致敬“很多导演都有默片梦,这是最纯粹的讲故事方式”。
说到哈扎纳维希乌斯的电影生涯,就不得不提他与让•杜雅尔丹的多年合作,后者在《艺术家》里的表演,让他首先在去年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上荣膺影帝。法国观众对杜雅尔丹的熟悉,主要来自于他主演的大量商业喜剧,他与哈扎纳维希乌斯一样,也是电视短片出身,然后涉足大银幕,一步步成长为具有票房号召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线男星。虽然法国人古来就有崇尚喜剧的“莫里哀情结”,但是要凭借一部喜剧获得严肃评论界,尤其是戛纳电影节评委们的共识,哈扎纳维希乌斯和杜雅尔丹为自己的坚持等到了回报。“我希望观众会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乐趣。默片并不沉闷过时,我也不觉得有必要拍出最热门的3D形式。”这二人其实更像是法国电影圈里的顽童,他们的成长并不遵循常见的法国从影经历,凭借题材的个性化,对形式化的热情探求,成功实现了“三级跳”般惊喜。
现年44岁的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虽然出生在巴黎,并在这个时尚之都完成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不顾他的祖上并非土身土长的法国人,从“哈扎纳维希乌斯”这个东欧姓氏就可以看出来,米歇尔家其实是来自于前苏联立陶宛的移民后裔。在法国政商艺各界,有许多精英都不是纯种的“高卢人”,既然一个匈牙利血统的男人(萨科齐)可以当上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那一个像“甘斯布”“哈扎纳维希乌斯”这类名字的年轻人,更可以在法国文艺界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勤奋站稳脚跟。受到父亲的影响哈扎纳维希乌斯两兄弟从小就热爱电影,哥哥赛尔日与弟弟米歇尔都进入了影视圈,现在当然是做导演的弟弟比做演员的哥哥更加出名。两人曾合作了米歇尔执导的第二部作品《我的好友》,九十年代这样的兄弟搭档、父子搭档在法国影坛很常见,之后米歇尔在编导之余,也喜欢在朋友的片子中客串表演。在金球奖的典礼上,米歇尔深情的回顾了父亲当年拍短片的家族往事,他本人最崇敬的是卓别林和比利•怀特,“毋庸解释,看看就知道他们的经典了。”哈扎纳维希乌斯能在技术上对默片模仿的如此细致,这需要具有相当的观影量和观察力,集中看了上百部默片,浸泡在当时的配乐中,才完成了如今的作品。
解构经典的爱好者
虽然并非电影学院专业出身,但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修养并不比他人逊色。他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艺术学院,1988年毕业后进入了在法国和欧洲最主要的“Canal+”私营付费电视网工作。在那里米歇尔工作了十几年,从最基础的写脚本干起,有机会接触到了最专业的欧洲传媒人士,学习最成熟的商业化流程,也为今后的个人事业积累了资源和人脉。在撰写了大量电视脚本,制作了“锐步”等大品牌广告后,25岁的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获得了“拍摄”自己第一部作品的宝贵机会。1993年的《美国经典》是一部奇特的“电视电影”,它并非是找演员重新翻拍的老电影,而是纯靠导演和剪辑师从数部好莱坞经典片中“混剪”出来的“新作”。当时Canal+电视台美国华纳兄弟合作,从后者五十至八十年代的拷贝库里截取片段,重新配音,编构情节,就这样诞生一部数字化时代的“产品”。保罗•纽曼、亨利•方达、罗伯特•雷德福等好莱坞明星,就这样合演了一部并不存在的72分钟电影,这个“妙想”正出自于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之手。《美国经典》诞生十几年来,虽只在电视台中放过,录像带却在影迷间私下热传,后又被放到网上,被誉为超越时代的电影实验作品,既不乏娱乐商业性,又具有实验先锋精神。可以说,《美国经典》是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影视生涯的起点,对经典电影的解构精神,与今天的《艺术家》如出一辙,他的想象力和天赋在二十年前就以展露,这都成了日后其不断尝试此类电影的宗旨。
从电视台的幕后执笔,到如今名满世界的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和他的作品逐步赢得了普通观众和主流评论界的喜爱。2009年4月,他的这部处女作《美国经典》终于有机会在大银幕上与世人见面,放映的地点是代表法国当代艺术成就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此时的哈扎纳维希乌斯正在完成新作《艺术家》。在Canal+工作的那些年,哈扎纳维希乌斯还制作了许多广受欢迎的节目,1997年他独立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短片《首都之败》,之后又参与了同事阿兰•沙巴获得凯撒奖最佳处女片的《迪第尔》。其实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早有意转入电影圈,作为演员他早在1994年的卖座喜剧《恐怖街区》中就已触电,细心的观众还可以在伊万•阿塔勒和夏洛特•甘斯布两口子的经典喜剧《我的老婆是女明星》中看到他的身影。与法国的同龄导演相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事业可算顺利,他两年后就有机会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主演自然是老朋友伊万•阿塔勒和兄长赛尔日。不过这部中规中矩的《我的好友》,在1999年上映后并无多大反响,远不如他作为演员的影片出名、哪怕是2004年编剧的《达尔顿》,还多了些原著漫画的人气,纯粹模仿好莱坞的商业片,并不是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出路,他还需回到浩如烟海的老电影中摸索。
2006年,一部《间谍117之开罗谍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单票房旗开得胜,还获得了当年东京电影节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高荣誉。作为导演的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基于经典电影和类型片的谙熟,他在新千年里复活了一部五六十年代的间谍电影,几可乱真。让•杜雅尔丹拿出了自己在电视喜剧和商业片中的浑身解数,演绎了一个即优雅又荒诞的间谍,在哈扎纳维希乌斯创造的复古场景中,与埃及的美女调情,与残存的纳粹搏斗,迷人又滑稽。哈扎纳维希乌斯由此开始了与杜雅尔丹的长期合作,而影片中另一个关键人物,则是自己的伴侣贝莱尼丝•贝乔。具有阿根廷血统的她来自电影世家,肤色和面容在众多法国女星别具一格,让人印象深刻,异国情调尤为适合影片。“戏仿”这个词在法语中并不带有贬义,甚至还有致敬的含义,如果翻译成“恶搞”,就太耽误导演的诚意了,在众多评价《间谍117》的媒体中,哈扎纳维希乌斯对于类型片的理解和发挥尤为中肯,尤其在技术层面,需要对电影史有充分的了解,才足以乱真的复原这些镜头,而非几个桥段的表面模仿。因《开罗谍影》,哈扎纳维希乌斯和杜雅尔丹获得了法国本土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奖项,三年后的续集《里约谍影》同样成功,250万人次的票房名列前茅,虽然没有贝乔出演,可法国人乐于见到终于有个可媲美英国007的“法式间谍”复活。
默片与有声片的复活
《艺术家》的背景与人物,无声片到有声片过度的特殊时期和特殊任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典影片《一个明星的诞生》和《雨中曲》。让•杜雅尔丹的面孔也确与吉恩•凯利有几分相似,只是在默片里无法听到他油滑的嗓音,那些字幕如今看来反显新奇。影片中的乔治是几乎被有声电影淘汰的人,曾经的默片大明星们,挡不住新技术时代的到来,那份沮丧和不甘写在杜雅尔丹的脸上。为了追求完美的拟真效果,无论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构图和布光,还是演员的表演,《艺术家》都尽可能在细节上模仿,在情节上反讽。杜雅尔丹的风格本来就偏喜剧,灵活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与默片时代的表演规格正好相符。
影片里特有的中景镜头,放映速度、画幅比和配乐,开场即观影感拉回到了八十年前。许多当年好莱坞特有的景致,让熟悉老电影的人颇觉亲切,哪怕卓别林或基顿立刻跳入画中也不觉突兀,因为他们追求的精神价值是相承的。作为一部无法在电视台上放映的默片,《艺术家》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它的票房在法国的确并不理想。但是幸运的是,哈扎纳维希乌斯找到了慷慨的投资人,他们可以到好莱坞去取景“片中男女主角休息的床,真的是玛丽•碧克馥用过的。”影片的主演们特意学了半年踢踏舞,导演尤其要求了肢体运动和镜头的变换,最终观众才得以见到这种“奇妙的黑白方式。”可以说是一部“寓言”,经典桥段和片场轶事都是在验证“好莱坞梦”与“美国梦”的幻灭,其中一段乔治梦见自己失声,但其他音效俱在的场景可谓神来之笔,可见导演早已把电影的构成把玩于心。贝乔表现出了当时女性的纯真,两人的爱情在胶片中闪烁着感伤,虽然相貌并不符合早期好莱坞的标准,但在一部Happy Ending的故事中,这些变化都像最后一幕的“有声突显”般引人深信。
无论将在奥斯卡上获得何种荣誉,米歇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无疑已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善用“复古”的绝技,为他打开了一片天空。但才44岁的他并不会止步于此,下一部,哈扎纳维希乌斯或许将不那么“惊世骇俗”,他与杜雅尔丹的第四次合作《不忠》更像是传统的法国生活剧。据悉今年他将筹拍的电影《乱世孤儿》,翻拍自1948年的二战经典片,哈扎纳维希乌斯还要带上自己的“缪斯”贝乔,既非默片也不用黑白胶片,将给观众带来何种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Luc, 2012年2月
View Comments
又是一部1920
这年代还有人拍摄《艺术家》这样的黑白电影,我只能说太有 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