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HKIFF2012】《10+10》:寻找台湾电影的魂

《10+10》之《无国籍公民》(The Orphans,导演:朱延平,2011,台湾)剧照

严格来说,《10+10》这份名单并不足以反应台湾电影的创作全貌,它缺少了正在积极参与内地合拍创作的钮承泽、林书宇、苏照彬、陈正道等人,同时像蔡明亮、李安这种游离在金马和台湾视野之外的导演也没有入选。或许,主办方要的是这个短篇集的纯粹性,即台湾味道要浓,要正统。然而,这个理由并无法解释朱延平和张艾嘉的入选。或许,面对这两位在资历上的德高望重,金马实在规避不了。

这个导演名单的始于80年代,即最早拍片的王童和侯孝贤,而像“后生仔”的何蔚庭、沈可尚、侯季然等人,内地影迷恐怕也不大熟悉。猛然看上去,里头好像有很多位女导演,像王小棣和张艾嘉,更为女同色彩的周美玲并没有入围。而听上去像女人名字的陈玉勋、杨雅喆、萧雅全,他们其实都是男导演。尤其是萧雅全这种,他居然拍了一个关于女人胸围的无聊短片,从性别角度上,实在难以解释。有人说,正因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较高,男性不再需要一味的展露和追求阳刚之气,转而变娘。反映在这几个导演导演身上,确实也别有一番意味。

在大银幕上第二遍重温,我发现,个人不喜欢的短片足有八九个(魏德圣、郑文堂、沈可尚、张艾嘉、朱延平、何蔚庭、戴立忍、萧雅全、陈骏霖),但我依然想推荐这个短片集,算是一览台湾电影的景象。

魏德圣的短片十分偷懒,顺道还给自己的第二部长片《赛德克·巴莱》打广告,恶劣程度跟何蔚庭的《100》不相上下,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都懂,可说完短片内容也就一句话的事情,实在没有拍出来的必要。郑文堂的老人题材跟何蔚庭撞了车,搬弄个虚拟的面对面,算是台湾常见的心灵鸡汤。沈可尚的短片莫名其妙,女司机解释大半天就等一个高潮的到来。张艾嘉的短片过于矫情,通篇的自白说教,试图表现得与众不同、与过去的自己不同,结果落了个老生常谈。

朱延平怀念过去的自己和《亚细亚的孤儿》,这是好事,然而小甜甜甘于自毁的形象和无比用力的演法(我很苦),实在叫人吃不消。何蔚庭就是骗钱的,即便把邵跑跑(邵逸夫)叫来也不顶事,因为这拍的是台湾电影。作为最应该快进的一段短片,《100》还比不上《美好2012》里的蔡明亮,因为这边只走了几分钟,蔡明亮让李康生磨了二十分钟,当真是骗钱不要命。戴立忍拿桂纶镁当缪斯,又一段云里雾里的故事,他拍的实在没有演的好。萧雅全的两个女人无聊透顶,无论是说CUP还是换衣服,都比他的《第36个故事》还要无聊。陈俊霖的街巷故事同样不知所云,大费周章、一堆硬伤,不管搬家还是拍片,均告失败。

相比之下,剩余的短片故事都有亮点,容我一一道来。王童的《谢神》趣味十足,在制作上又靠近了电影传统,也回望了自己(兄弟、黑色幽默和《无言的山丘》,其中一人还长的像澎恰恰)。这是一个台湾味十足的故事,很多人质疑是否有跑到山上谢神的必要。以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跑山上小庙去谢神有,给神佛放电影也有,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动机跟合理性都是成立的。

《黃金之弦]》舒淇 侯孝賢 梅芳 與劇組演員合照

当我在鼓浪屿的内厝澳转悠,看到那些几乎没人光顾的小店,有时候连看店人都没有的,我愣是穿越到了吴念真的短片。这个短片接近于吴念真的书:《这些人,那些事》,名为永久的小店,听上去多少有些心灵鸡汤。当老太太念叨起丈夫的名字,观众又发现,她守着这家小店,那是合情合理的。片中还有小孩会来买金银纸,恐怕,我们中的多数人早已忘了它是怎么一回事。

王小棣和陈玉勋的短片都是彰显怪异和恶趣味,但陈玉勋会更胜一筹。前者把大陆板块的冲撞跟情欲的爆发嫁接在一个古怪故事上,多少有点不接。相反,陈玉勋的《海马洗头》耐人寻味,古怪的洗头房,街头烂仔的专属演员柯宇纶,搭上地位不凡的李烈和他老爸柯一正,包袱也抖得有水平。后来某天,我真的梦见了那只海马,足可见这个故事的影响残留。

陈国富的短片胜在特定的环境氛围和名人情调,拍这个短片,实属小菜一碟。而像侯季然那样挑选一首名曲,用影像来走一遭流金岁月的路线,同样难度不大。但不能否认,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有味道,看下来都很舒服。郑有杰的《潜规则》是以话题取胜,那个手忙脚乱的摄制组,多少还有台湾青春电影的影子。当张作骥突破了自我,钟孟宏又延续了自我,作为2010年金马奖的胜出者,他们的表现值得信赖。当我们还在怀疑,金门古宁头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另一边,两个家庭之前的战争却在上演,而这一切,是否只是想象——就有如电影制造的想象。

侯孝贤的《黄金之弦》用来收场,当维瓦尔第的《四季》乐章再次想起,我一边穿越到了刚在银幕上重温的《金城小子》,另一边又穿越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新电影。母女间的秘语是家族传统,音乐间透露的又是台湾电影的传统,从《童年往事》到《最想念的季节》,从侯孝贤、陈坤厚再到杨德昌。上一代与下一代的交流,大家族的合影,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10+10》,那是再好不过了。想到侯孝贤拍给戛纳的《电姬馆》,实在不得不感慨,不管长片还是短片,无论立意还是最终的表达效果,台湾电影人都是要更高一截。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

View Comments

  • 比较喜欢《1949》 以往对朱延平的印象 他能拍出《无国籍公民》这样的作品 听惊讶的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