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港片”的香港电影

《大蓝湖》(Big blue lake,导演:曾翠珊,香港,2011)剧照

整体说来,本次香港国际电影节中的香港电影面面观单元展映亮点不足,乏善可陈。如果抛开单元选片限制,这个时间段的香港电影还包括林超贤的《逆战》、许鞍华的《桃姐》(刚在两地院线下档)、彭浩翔的《春娇与志明》(本届电影节开幕片,正在院线上映)等。即便加上这几部片子,香港电影依然显得不景气,与上一年度的低迷景象无异。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夺命金》和《桃姐》撑腰,港片几乎成为快要被忘却的名词。与之相对应的,总结香港电影的金像奖一蹶不振,合拍片成为了大势所趋,各路货色,争相打榜。

对港片的命运以及何去何从,《窃听风云2》有“我的命,我自己操盘”,《逆战》有“命很硬,死不了”,而《夺命金》的“清楚明白”像是讽刺,《大追捕》则直接失语。港片的失势并不是这几年的新鲜事,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香港电影就走完了最后的黄金期。九七之后,更为纷乱。《无间道》刚扎了一针,结果SARS立马追至。内地市场崛起,港人北望神州,尽数打起了合拍片的主意。过去10年,撑起香港电影最后命数的其实就一家电影公司——银河映像。至于许鞍华,起起落落早成为她作品的特征。王家卫之类的,也不复有当年之锐利。可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香港电影已经不再纯粹,更无法作为一种潮流现象,加以讨论。

在电影节的单元中,我个人较为推荐的影片除了《夺命金》,还有一部就是女导演曾翠珊的《大蓝湖》。我喜欢它的原因也很简单,它探讨了眼下香港电影少见的主题: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在很多地方看来,她和内地女导演吴娜的《行歌坐月》有众多相似之处,像选择了故乡作为背景、不约而同地讨论起过去和未来……就连它们的负面声音也相似:太过清淡,深度不足。然而,对比志在捞金的合拍港片,《大蓝湖》实在太过难得。这部电影远离了香港电影的类型片制作,同时也远离了以往出现在银幕上的都会区。某种意义上,在资金短缺、电影工作人员断链以及大批北上的情况下,它可能代表了香港电影未来的制作方向。

《大蓝湖》里的渔村风味十足,主人公回到故乡,寻找过去的记忆。影片采用数字拍摄,中间夹杂了纪录片的采访素材,意图明显。女导演讲起自己的故事,总会太过用情,也过度依靠女性直觉。大概因为这样,《大蓝湖》的剧情很弱,围绕过去和谎言不断说事。更多时候,它好像又不大在意这一切,转而描述一些无关枝节、一段不大牢靠的两人关系。如此安静的故事,真不像是发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如果说《大蓝湖》显得清淡,近乎散文白描,缺乏批判性,那么《在浮城的角落唱首歌》之类的纪录片就延续了近年香港纪录片的特点,作者积累了大量一手素材,但在组织和提炼上比较欠缺,没有打开局面。况且,这些电影停留在眼下香港的各类社会议题,注重事实罗列,却妨碍了冷静思考的距离。

说到所谓的距离,那就不得不提下彭浩翔的《低俗喜剧》。制作意图上,彭浩翔说是为了反映粤语的粗口文化“千变万化”。在我看来,那更像导演为了继续挑战香港的电检尺度,这种挑战并非来自《AV》和《维多利亚一号》,而是《出埃及记》和《志明与春娇》时候的台词中招(香港电检对香港本土电影和西片确实有双重标准)。导演对电检制度心存不满,故意拍上一部满是粗口的电影宣战,同时以流行的“片中片”招数,继续网罗支持者。

然而,《低俗喜剧》的问题已经不在于它是好片或者是烂片。由于彭浩翔的动机过于鲜明,他为自己披上了一件外衣,批评这部电影的人就站在了低俗的对立面。粗口是电检禁忌,他说出这一切就好像是“常人之不敢”。《低俗喜剧》是一部为了爆粗而爆粗的低劣喜剧,其致命伤同《维多利亚一号》的展示卖弄一模一样,仿佛因为买不起房,色情暴力成为了电影存在的合法理由。与其这样,倒不如撕掉外衣,三级到底,偏偏彭浩翔还要保持他的文艺形象。但就像不是所有禁片就等于好片,禁片也不可能成为加分的理由,三级片《肉蒲团》和《蜜桃成熟时33D》不都是难看到爆吗?那么,疯狂叫好的观众有多少是出于猎奇和变相的心理满足,这可能就是问题所在。

当连爆粗口都能上升为一种语言的优越感,让一个小孩讲监狱减肥皂、生编硬造地加入老套的荤段子,甚至还故作无奈而有温情意,《低俗喜剧》当真是无药可救,亵渎导演本人曾经梦寐以求的电影梦。如果这真的是彭浩翔口中的纯正港片,原汁原味……那么,这当真是香港电影的悲哀。说起来,无论在香港还是去了内地,王晶始终是那个王晶,拍着烂片,一成不变。然而如彭浩翔这种摇身一变,以假文艺、真低俗的姿态去博取观众好感,还不忘施教布道、大肆洗脑的,实在值得严重警惕(尤其是参照对比《春娇与志明》)。或许,这真的是天有异象,必出妖孽。港片,危矣。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

View Comments

Share
Published by
木卫二
Tags: #HKIFF2012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9 小时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