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2】《真人秀》:喜剧面具下的哲学思考


意大利导演马提欧·加洛尼08年以黑帮片《格莫拉》捧走戛纳评审团大奖,包揽当年欧洲电影奖五项奖项,好评如潮风头一时。此次携新片再次征战戛纳,加洛尼表示自己要彻底转型,带来《真人秀》这部讽刺“喜剧”。

故事依然是发生在加洛尼钟爱的那不勒斯,主人公卢加诺在这里开着一家鱼摊,有老婆孩子,有一堆亲人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有着表演天赋和欲望的卢加诺享受这种平淡的生活,偶尔在做生意的时候,或者亲朋好友的婚礼聚会上插科打诨,过一把表演瘾就足够快乐。直到有一天,他在家人的鼓动下参加了真人秀节目《老大哥》报名,从这一刻起,卢加诺的生活彻底改变。

这是一个关于主观世界的故事。“真人秀”题目本身就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影片中的真人秀节目《老大哥》,另一个则是卢加诺在自我世界中的状态。卢加诺在报名真人秀节目之后,等待录取结果的那段时间,开始盲目幻想:两位来他鱼摊的顾客,只因为来自罗马(真人秀摄影棚所在地),就被卢加诺联想成“电视台考察员”,流浪汉的行乞被他认为是考察项目,最偏执的时候,一只房顶上的蛐蛐都被认为是被派来神秘的存在,意在对他进行监督。他转卖掉鱼摊,一整天盯着已经开播但从来没通知他的节目,越发不可自拔。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做了亏心事的时候,怀揣某个秘密的时候,总是觉得身边的人在注视自己,他们眼神中全是了然,一旦有人凑在一起说话就定是讨论自己。这就是自我构建的虚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我是主宰,一切情绪由我而生,身边的人物事物被赋予特定含义,在这个虚构世界里,上演的就是一个人的“真人秀”。

加洛尼要表现的就是人构建自我虚拟世界的过程。这个构建的诱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它会给除自我之外的人带来什么?它的存在以及对它的追求究竟对错与否?影片用温和的调子、戏谑的手法将内因外因一一诱发,这个过程不乏幽默段子,但让人笑得十分沉重无奈。“真人秀”,当人们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怀着窥视欲望时,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却充满了认知恐慌。在这个意义上,卢加诺是纯粹而真诚的,尽管他的执拗给家人带来了伤害,但对这种追求本身我们无法简单定义对错。卢加诺对表演、对名利、对舞台光环的欲望让他行为脱轨,离“现实”越来越远,但是离他内心的真实,却是一种角度上的越来越近。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另一部以“真人秀”为主题的经典影片《楚门的世界》。《真人秀》和《楚门》这两部影片恰恰是从两个截然相反的角度去触及“真相”所在。“楚门”打破的是外界制造的“假象”,卢加诺追求的是自我构建的“真相”。那个虚幻单纯的世界,有的人拼命想进去,有的人拼命想出来。

有一种人,不疯魔不成活。对冷眼旁观的大多数人来说,《真人秀》尽管满是笑料,但决不应该算是个喜剧。卢加诺最后终于偷溜进摄影棚,镜头结束在他一个人躺在摄影棚里仰天大笑。这个开放式结尾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卢加诺是不是可以以神秘选手身份参加“真人秀”了?还是会被驱逐?参加之后他是否在得偿所愿后回到正常生活?还是就此变本加厉?无论哪种假设,这个追求梦想、触摸真实却与现实剥离的过程是钝痛的,让人悲哀的想流泪。

网易娱乐专稿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4 小时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