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man series ends as epic letdown
作者:Christy Lemire(原文链接: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2/jul/16/review-batman-series-ends-as-epic-letdown/?page=all#pagebreak)
译者:专注躺枪二十年/校对:何小沁(Cinephilia翻译小组)
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典型的宏伟而又野心勃勃的方式拍摄了《黑暗骑士崛起》,为他的蝙蝠侠三部曲划上了句号,然而对于影片的沮丧和失望之情却无可驱散。
或许,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或许,人们因2008年的《黑暗骑士》而产生的期待是注定无法被满足的。《黑暗骑士》在高品位人群和大众两方面取得了双赢,为漫画改编类电影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该类型电影设置了标杆。从2005年的《蝙蝠侠:侠影之谜》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这位备受折磨的超级英雄起,诺兰探寻了该角色人性中复杂而充满冲突的动机,成就伟大的可能性以及其对社会的救赎。
在本作中,作为导演和联合编剧,诺兰坚持不懈地为观众彻底营造出了恐惧、悲伤的气氛,超然的感觉,并表现出了城市处于崩溃边缘却看不到救世主的徒劳感。哥谭市陷入重围时的场景从声、画两个层面勾起了人们对于911事件的回忆。在片中,最明显的是曼哈顿岛的场景曾一度被切断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相对于表面上的题材剥削,它代表诺兰与作为其长期合作者的兄弟乔纳森的编剧手法——他们常常让观众们觉得影片场景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关的映射。身份盗窃、经济崩溃、不满情绪高涨以及被剥夺权利的穷人与自鸣得意地过着舒适生活的富人的对抗,这些都起了作用。
但是,由于承载各自表达功能的大量新角色的出现,《黑暗骑士崛起》让人感觉内容“超载”——换句话说,需要叙述的内容太多。而且很不幸地,影片本身缺乏了当初给予《黑暗骑士》活力的那种奇妙“火花”。因为成功塑造了无政府主义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丑,希斯·莱杰被追授了奥斯卡奖项。而今,他的缺席显得异常明显。现在回想起来,你就会发现莱杰的表演在成就《黑暗骑士》的成功上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相比之下,《黑暗骑士崛起》是一部内容更多,却纠缠于过程,并且因为充斥了解释性对话和闪回而使得叙事节奏停滞不前,以致——我可以说吗?——某些段落无聊至极的电影。是的,诺兰眼中的蝙蝠侠世界应当是变化无常而又自省的;在华丽而又空洞的暑期大片夹击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诺兰愿意用这种方式挑战观众品味的事实。然而与此同时,影片整体和角色间又存在着巨大的跨越。这些角色们要么毫无意义,要么没有释放出他们积攒的情绪,要么两种情况都有。
《黑暗骑士崛起》确实具备了那种无可挑剔的电影的特征,这也是我们期待着从诺兰的作品中看到的制作品质;诺兰核心团队的许多成员也在本作中回归,其中包括摄影师沃里·菲斯特、剪辑师李·史密斯以及制作设计内森·克罗利、凯文·卡瓦诺。《黑暗骑士崛起》让人颇感内容厚重,富有实质——而且,谢天谢地,不是3D——但是高谭市陷于绝望和毁灭则让本作相较于前作显得更加残酷。
但是诺兰的叙事方法太过冷淡和理智,以至于对影片的情感核心造成了损害。影片的氛围充满了凄凉和绝望。我们找不到理由去关心这些角色。他们更像是一台精心制作的混沌机器中的众多齿轮,而不是灵魂受困的真实人物。
现在距离《黑暗骑士》上映已有四年,整个故事也已经延续了八年。贝尔扮演的布鲁斯·韦恩正经受着自我流放,因韦恩庄园而忿恨,因爱人瑞秋的逝去而神伤,因地方检察官哈维·丹特之死而背负责骂。他那让高谭获得和平的目标已经实现,而他自己却毫无目的地隐身而去。迈克尔·凯恩扮演的始终忠心耿耿的仆人阿尔弗雷德则恳求布鲁斯开拓自己的快乐,为影片带来了庄重的气质和精彩的台词。老戏骨加里·欧德曼扮演的戈登警长以及摩根·弗里曼扮演的装备师卢修斯·福克斯则一如既往地凝重,但由于影片中的角色太多,他们并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份量。
几位新角色则试图将布鲁斯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安妮·海瑟薇扮演的赛琳娜·凯尔为布鲁斯的振作过程注入了一些急需的热情。在蝙蝠侠世界中,赛琳娜·凯尔也以“猫女”之名而为人所知。作为一位行踪诡异的窃贼,凯尔曾经从布鲁斯的保险箱中收取了他的指纹,同时盗走了一串他珍爱的珍珠项链,令他难堪不已。凯尔为人自私而又愤世嫉俗,只关心自己,在从事犯罪活动时讲究有型有范儿。在本作中,猫女这一称呼未被提及,而且她也不像米歇尔·菲佛和哈利贝瑞版的猫女角色那样夸张做作,但是这位猫女依然会让人赏心悦目。
然而在影片中,布鲁斯生命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却遗憾地未得到充分挖掘——这是影片的一大败笔,因为该角色在影片高潮的揭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玛丽昂·歌迪亚(诺兰的“盗梦帮”成员之一)联合出演的这位名叫米兰达·塔特的角色,在片中是一位希望和韦恩企业合作开发洁净可持续能源的富有慈善家。她与布鲁斯发展出的情感非常突兀,显得完全不可信。
约瑟夫·戈登-莱维特扮演了约翰·布莱克这一年轻角色。作为警察队伍中崭露头角的一员,他激励布鲁斯重新审视了其身为孤儿的童年时光。戈登-莱维特的表演发挥了既往水准,但除去认真地演绎之外,他未能赋予角色其他亮点。
还有贝恩,一个孔武有力的纯粹邪恶化身,用精心策划的恐怖活动控制了高谭市。这个角色是对于汤姆·哈迪表演才能的极大浪费。该角色肤浅而又定位糟糕,哈迪之前还从未扮演过这种让人害怕的大块头角色。更糟糕的是,那个像牢笼一样盖住了哈迪的鼻子和嘴巴的口套改变了他的声音,使得观众经常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哈迪是可以塑造性感而富有魅力(正如他在盗梦空间所表现的),同时又危险而难以捉摸的角色的。但所有这些特质,都没在本作中表现出来。他只有一身蛮力。
不过贝恩也是影片耀眼的开场镜头的发起人,其身手可与詹姆斯·邦德相媲美:他从一位科学家乘坐的飞机的上空展开了一次大胆的行动,绑架了这位科学家。这或许是诺兰设计的众多片段中最好的一个,虽然挤满观众的海因茨大球场(又译亨氏球场)崩塌的那场戏也充满了令人发自内心紧张的气氛,其刺激程度让人想起了盗梦空间里最富想象力的时刻。
如果你是一位特别而富有远见的电影制作人,这也就成了一个问题。当你给人们带来了非凡的作品后,人们会一直期待同样杰出的作品。而任何没有达到杰出水准的作品,却都会让人失望。
《黑暗骑士崛起》,华纳兄弟发行,PG-13级,激烈的持续暴力动作镜头,一些情色镜头和脏话。片长:164分钟。评分:两星(满分四星)
View Comments
看起来这篇文章的态度还算蛮客观的,但是影片到底如何还是要自己真实感受了才知道。谢天谢地,终于要上映了。
网盘也能赚钱!一万次下载400元
http://t.cn/zWmRv3M
很是中肯,尤其是后面对众演员在此片中表现的评价
看过TDKR最好的影评
确实,剧情上让人感觉有点“凑”剧情的感觉,没有上一部的那种浑然天成
很好的影评,有很多俗套的技巧,而且那个炸弹一直宣传的很神秘,结果没有太多的戏份,核弹太俗套了
很认同这篇影评,尤其是其中关于叙事和对角色塑造的部分!
部分不太认同,“毒药”的造型本就是如此,难道你让他和正常人一样?每一个英雄与混蛋都是经历了一些对自己产生很大影响的事情才形成的!
毕竟原著和电影承载的信息量不同,漫画中每一个大反派的故事都是纵横交错跌宕起伏的,希望导演在164分钟内交代完毕竟不太可能。所有反派角色的身世在电影中都有简化、篡改的痕迹,贝恩作为原著中唯一一个打断蝙蝠侠肋骨的反派这一细节在片中有所表现。比较认同作者关于叙事的部分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