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改编自在中国真实发生的四条命案,包括四起谋杀和一起自杀案件在内的四起事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它们分别发生在山西,重庆,湖北和广东——从北到南,几乎横跨了整个国家。我想要通过这些新闻事件来清晰明了地描绘出人们在当代中国背景下的生存姿态。
中国至今仍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然而许多人却由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和巨大贫富差距而面临着个人危机。作为个体,时刻都面临着被剥夺自身尊严的危机。与此同时,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斥诸暴力明显是找回失去的尊严的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
出于某些难以解释的原因,这四个人以及他们的事件使我想起了胡金铨的武侠片。我借用从武侠片中获得的灵感来构筑这些现代的故事。从古至今,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相应的,他们对于这些困境的应对方式也往往近乎相同。我同时还把这部影片看作一部探讨人与人之间若隐若现的关联的作品,它促使我去质疑我们所处社会的演化方式。我们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发展,终于建成了的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而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被联系了起来?”
———— 贾樟柯,2013年4月
中国社会中的存在的暴力显然是这部影片的核心主题,关于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原由?
当我浏览微博(类似于Twitter)上大量的信息时,总会看到许多本可以避免暴力介入的事件发生,这每每让我感到非常沉重。中国自毁式的飞速发展建立在牺牲一些人利益的情况下,使得某些地区富裕了起来,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不断地扩大。在社会特权与不公面前,人们往往是受压抑的。除去微博,我们的社会缺乏交流的通道;而当人们无法通过交流触及到他人时,暴力便成为了弱势群体保护他们尊严的最快最有力的方式。听到了有关这些暴力事件的消息使我感觉有必要来通过一部影片来正视这样的问题。这可能也是能够减少我们生活中暴力事件的唯一的方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放弃只有一位主人公的想法转而选择了多位人物涉暴来作为电影的主线。我借用了这四起令人震惊的暴力事件,采用虚构的方式加以戏剧化,来展现出我眼中的当代中国。
影片中的故事有多少成分是虚构的?您是否有调查这些事件来使影片更接近事实?
在我编写剧本之前,我曾经走访了事故发生的地区,我想要去看看事件发生的切实地点来收集更多的素材。而期间进行的采访正是我发起这个项目的来由。但我并不回避采用虚构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表现。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通过虚构的手段来揭露出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人物更深层次的动机。所以我不管是在编写剧本过程中还是在拍摄过程中都不避讳采用虚构手法来进行艺术加工。
这些事件本身就听起来十分具有戏剧性,充满了冲突与矛盾。中国文学赋予了我一种使它们能够服务于我的创作的方式。中国古典小说经常会抓住一个基本的事实进而围绕它虚构出一系列的人物与情景。在我创作剧本的过程中,我同时还观看了许多中国古典戏曲。其中一部由陈怀皑与崔嵬于1962年拍摄戏曲影片《野猪林》特别地影响了我在本片中采用的叙事手法。
这部影片的四个故事发生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点,片中夹杂着各种不同的方言。一些人物为了寻找工作远离家乡,本部影片中如此的地理分布对您来说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
是的,这些故事发生在中国差别迥异的大江南北,一开场的大海的故事发生在我的故乡山西,是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寒冷而辽阔的农业省区。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重庆,是一座位于长江沿岸靠近三峡的西南城市。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中国中部的湖北。最后一个故事发生在广东省的东莞,位于中国南部亚热带海岸,同时也属于“经济特区”。
这四个故事地理位置上的大跨度使我想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传统的画师倾向于使用大全景来展现祖国辽阔的山河。我借鉴了这种的美学意图,我希望这部电影可以是一场中国的流畅的视觉之旅
中国当下正在处在内部大迁徙的阶段。人们远离家乡寻找工作或者谋求更好的生活。许多内陆的年轻人在东莞的“国际”企业的工厂中工作。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新的社会联系。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展现迥然不同的人们之间存在着暗藏的联系。
影片捕捉到了不同形式下,个体对于自身处境的不满,您认为在2013年这种不满情绪的蔓延程度有多广?
对于个人自身处境的不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它同时也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中国曾多年来与世隔绝,在那段时间里,集体主义盛行。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数人自我意识的丧失。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唤醒了许多人新的自我认知。也就在同时,在这三十年中,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叠加,包括社会不公与腐败,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种社会问题的累积形成了如此一种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中国人对于国家变革有了越来越多的期待。
本片从何种程度上借鉴了武侠片?片中人物在他们的情境下都果断地采取了行动。这部作品是否带有着一种较尖锐的“政治”态度?
我将《天注定》看作是一部当代中国的武侠片。武侠片在中国观众群体中是十分受欢迎的。许多武侠片的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政治态度的延伸。而个体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对于所遭受迫害的反抗便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我的大部分早期作品都重点关注普通的中国人日常生活。自《三峡好人》之后,我意识到有些人会采取极端暴力的手段来改变自身处境。我从中感觉到暴力反抗不仅仅是局限于政治的问题,同时也是存在于人性中的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片中选角混杂了知名演员与非专业演员。您能够解释一下您在选角方面的考虑吗?
我从一开始便知道这将是一部带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影片。它囊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还有人物本身内在的冲突。在我编写剧本的时候,我考虑过许多可能适合的专业演员。饰演大海的姜武,曾出演过张艺谋的《活着》和张扬的《洗澡》。饰演周三的王宝强,曾出演过李洋的《盲井》。饰演郑小玉的赵涛,过去几年中曾在我许多作品中多次出现。而另一方面,饰演小辉的演员是个19岁的新人,我是在湖南的一所表演院校中挖掘到他的。
我仍十分珍爱带有类似于纪录片的现实美学。在过去五个月的现场拍摄过程中,我在当地选用了许多的非专业演员。我希望我的影片能够从我们发现并拍摄的自然日常情境中提炼出戏剧性的张力。
本片英文名(A Touch of Sin)让我们想起了胡金铨的侠女…(A Touch of Zen)
我十分喜爱胡金铨的影片。我们影片的英文名就是直接向其《侠女》的致敬。在我们的影片中,郑小玉(赵涛饰演)的故事甚至人物的服装都参考到了《侠女》中的徐枫。片尾收场时的戏曲叫做玉堂春。它讲述的是一位被控告谋杀的年轻女子最终赢回了她的自由。《侠女》是一部广为人知的中国戏曲,而胡金铨则把自己导演生涯的第二部长篇献给了它。我在片中也选用了这个片段是由于我希望能传达出即便在不同的时代下,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同样的悲剧却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的想法。
在当代中国与几个世纪前的中国比较中,我在生存的压力这一点上看到了许多平行的相似点。我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此前中国的文学与电影在这个话题上有所涉及的作品。而对于我来说,我是在有人拥有私人飞机、高速铁路遍布全国、人们在虚拟网络的关系比现实中更贴近这样一种网络时代下进行创作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让这四个故事在影片中互相交织。我想要了解我们是怎样演进的,来探究人们如何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构”他们的生活,同时也想要捕捉到我们是如何在我们构筑的这个世界中形成彼此之间的联系。
|译文来源:戛纳电影节媒体资料 |翻译:希德维尔维特 | 校对: feather (迷影网Cinephilia翻译小组)
View Comments
影片关注当代真实的中国,不知道民众的诉求和不满会否能在天朝的影院中得到宣泄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斥诸暴力明显是找回失去的尊严的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枪响才不闷,呵呵~~~
“在社会特权与不公面前,人们往往是受压抑的。除去微博,我们的社会缺乏交流的通道;而当人们无法通过交流触及到他人时,暴力便成为了弱势群体保护他们尊严的最快最有力的方式。”
四起谋杀和一起自杀是四起事故?
希望能早点上映!
作者是Tony Ryans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