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是枝裕和关于《如父如子》的访谈(戛纳现场)

《如父如子》|Cannes PR

【电影简介】

在一同生活了六年之后,你会选择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自己带大却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是枝裕和作为受到世界赞誉的导演曾拍摄《无人知晓》、《步履不停》、《奇迹》,这次他再次以另一部讲述家庭的电影重返大屏幕。电影讲述了一通来自孩子出生医院的电话把整个家庭拽入苦痛深渊的故事。

良多到今天为止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努力打拼的结果,而他更自信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享受作为一个人生赢家所追求的完美人生。可是一天,他和他的妻子——绿子,意外的接到了来自医院的电话。他们6岁的儿子——庆多,被医院抱错了。

良多不得不做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是该选择血缘还是亲情?即使知道了庆多的身份,绿子依然没有减少对孩子的付出。沟通过后发现抚养了他的亲生儿子6年的家庭虽然艰苦但是对孩子呵护有加,于是良多开始质疑自己:究竟这些年来,自己作为“父亲”对良太是否真正付出过?……这是一个男人在遇到人生中的第一次挫折后终于能直面自己的感人故事。

《如父如子》现场|Cannes PR

【导演叙述】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同样作为一个父亲,这是一个在我脑海中徘徊已久却从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当五年前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妻子似乎非常快速的进入了母亲这一角色。然而我以为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转变,可每当看着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的女儿,而我内心深处又自知自己尚未做好彻底投身父职的准备时,我不得不承认,女儿的到来,虽说给我带来了快乐,可也同时让我对这个家感到陌生起来。

可当女儿长大后,每次我带着她去公园溜达时,总能听到周遭的朋友说我们父女俩长得多么相似。仔细瞧瞧我们的的眉眼之间,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女儿是遗传了我的基因啊。

那么,意识到血缘关系的那一刻让一个男人变成了父亲吗?或者是父亲陪伴孩子一起共度的时光?最初我对于父亲这个身份的不确定感是否可能是来自于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好好陪伴我女儿呢?是血缘还是时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困惑或许可以作为很好的电影的题材。

这就是电影《如父如子》的开端。

所有关于我的困惑、疑问,甚至是遗憾,这些情感第一次被我毫无保留的倾注到电影主角的身上。

如今电影已经彻底完成了。可对于片中的主人公,乃至于我,这探寻答案的旅程还将继续下去。

2013年4月18日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和《如父如子》剧组在戛纳现场|©️AP Photo/Francois Mori

【对话导演是枝裕和】

你是如何开始构思这部电影的?

一开始的想法是要和福山雅治一起拍一部电影。我仔细考虑了许多情节,可让福山出演一位父亲的角色则是所有创作的初衷。

你为什么把错抱孩子作为电影的主题?

我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和故事中的主角一样,并且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弄清楚血缘关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比较私人的想法。

为了让电影变得有趣,吸引观众,我让主角扮演起错抱孩子的受害者。

现实生活中有激发你创作故事的灵感来源吗?

我调查了一些在20世纪60年代婴儿潮时期,发生在日本的孩子被抱错的事件,但是这个故事是原创的。

你的电影经常涉及父子关系。作为一个父亲,或者父权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现在真的没有答案。

我父亲10年前去世了,而五年前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个父亲。在家族树中我的位置已经改变了,我相信我对于父权的看法也在改变。我可能会一直在我将来的电影中着眼于对父权的探究,直到我找到答案为止。

这是你第一次与福山雅治合作。感觉怎么样?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尽管这可能对于他来说是电影和角色全新的尝试,但是他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个角色的软弱与冷漠,还有之后的个人成长。

给我们讲讲主角良多所经历的成长吧。

其实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把良多所经历的改变叫做成长或者成熟。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想说的是,成为父亲并不是一件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事,很多时候恰恰是孩子成就了父亲,而我相信良多在最后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

也给我们讲讲其他三位主角吧。

尾野真千子饰演妻子,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她对她丈夫的顺从会让你认为她就是所谓的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妻子。但是在后半段,憎恶的情感帮她找到了作为母亲的力量,真千子对于这种转变的处理令人钦佩。

另外一个家庭,利利·弗兰克和真木阳子所描绘出的是与主人公良多家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他们极具说服力的表演让良多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在你上一部电影《奇迹》里,孩子都更生动和有活力,然而这部影片中孩子们大多都更冷默。在《如父如子》中指导孩子时你是以什么为目标的呢?

在这部影片里我所强调的是能够表现出两家孩子性格的不同之处,从而凸显各自的独特的个性。因为孩子们是6岁,我希望对于所发生的一切,他们表现出的情绪是困惑,而不是悲伤。

你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达些什么?你做到了吗?

我并不认为我已经达到了那样一个高度。通过制作这部电影,我与主人公共同经历了担心、抉择以及懊悔这一切。这对于我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去换位思考的机会,去思考如果这两个家庭做出交换小孩的抉择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后果。


|译文来源:戛纳电影节场刊
|翻译:何处相思无月明 | 校对: feather (迷影网Cinephilia翻译小组)
|编辑:cine-hjh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View Comments

  • 记得「步履不停」是导演在母亲过世后不久用八天便完成的剧本,片头长段的厨房动静镜头都是对母亲的祭念;去年的「奇迹」里孩子的温暖似乎被导演安排成了片中人物的出口。如果说「看着(他)人们如其所是」是导演早些作品里的观察视角的话,那这最近的三部作品,怕是越来越倾注了「自己」在里面吧...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