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People | 人物

董舒:爱电影爱分享

【《电影故事》上海影评人的故事之五】

他叫董舒,是个外形秀气充满着书卷气息的电影爱好者,本科阶段的他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却转而成为了学校电影协会的负责人;研究生阶段的他学的是电影专业,毕业后却没有选择电影类工作;他始终认为,别人身上有自己知识体系内所没有的东西,所以,他喜欢和爱电影的人成为朋友,整合别人身上的电影知识转而分享给他人,这是他的一大好爱。本期,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电影世界,看看他会和我们分享哪些电影心得。

Moviegoer网站的主要成员

董舒有一群热爱电影的朋友,他和这群人一起用心经营着一个电影网站,名为Moviegoer。该网站创立于2005年,迄今已经经营了近8年,8年的时间里,“Moviegoer”也从原先的一个电影主题群体博客发展成为如今有独立域名颇受业界关注的电影主题专业网站。在这个网站上,董舒和他那些爱好电影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各自对电影的心得、时下电影圈的新现象、电影的专业知识等,很多文章都曾引起过讨论高潮。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董舒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这个网站上,除了在网站上撰写电影文章外,他们几个还饶有兴趣地在网站上做起了录音节目,节目形式用专业词汇来说是叫“podcast”。在董舒看来,这在电影圈还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因为这种形式的音频节目在美国比较流行,而在中国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制作,而他萌发podcast形式的节目也是基于一种巧合,“我当时做的是一个《蝙蝠侠》系列的摄影特辑,效果特别好,同时,网站上另一人也发表了一篇有关特效的文章,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一起做一个podcast形式的节目,每个人各聊一部分,这样每个人的专业面就会非常鲜明,且重合度会非常小,所以就萌发了创办了这一形式的音频节目,大家聚在一起聊,最终效果很不错。”如今,这一形式的节目已有一个相当不错的名字,叫“埋汰电波”,前几期我们杂志介绍过的另一影迷达人徐蕴亮,他也是该“电波”家族中的一员。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他们都热爱电影,所以,经常会到这上面来“吼”个几嗓子。

在采访过程中可以看出,如今Moviegoer这一网站已然成了他时时牵挂的部分,他倾向于把自己定义为是通过互联网与他人承接起来的一代影迷,“我们这代影迷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会通过互联网去获取知识并通过互联网把获取来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既是传播者也是受益者,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目前,Moviegoer网站还是一个偏小众化的网站,而他对网站的存在有着非常大的信心,“其实,无论是电影还是影评,欣赏角度肯定是越多元化越好,现在的影评可能更加面向于是对社会问题和时下热门问题的关注,关心的也只是故事本身,而我们希望的则是通过这个网站、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电影,比如,去了解电影的摄影、剪辑、声音等,尽量拓宽观众的知识面。”

董舒是个爱分享的人,就如他始终的秉承的理念那样:电影不单是个人或者一两个人的产品或者作品,他希望可以把参与一部电影过程中的各类人、事、物都介绍给观众,用大家可以接受的形式去和大家交流,分享给网友,让大家更加全面地去了解电影。

(附:Moviegoer网址:http://www.imoviegoer.net)

翻译电影书籍

从去年2012年开始,他给自己定了个规划,每年翻译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籍,去年翻译的是一本很基础的教学类电影书,“我接手他是因为,虽然这本书谈到的电影内容很浅,但它谈到的点很全面,从这一方面来说,对于一些刚刚对电影有兴趣的影迷或者从业者来说,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他今年正在着手翻译的是一个更加偏向于导论性的理论书,明年他可能还会介绍一本华人摄影师的自传。其实,董舒自己也表示,翻译书本也是自己一个“爱分享”的心态作为幕后推手存在着,“就像翻译那位摄影师的自传,其实在国内,行业内除了导演外对其他电影从业者的人物介绍是相当少的,观众对摄影、录音、剪辑这样的认知比较模糊,对他们的理解也不深,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各方面的努力把这些电影行业中原本幕后的人物拉到前台来获得和导演、演员一样的关注度。”

当然,我们也很好奇,当问及翻译书籍以及写影评这些看上去比较“有品位”的工作是否会给他带来令人满意的颇丰收入时,他的回答还是让我们有点意外,“坦白来讲,做这些很难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所挣到的钱可能就是现在工作收入的一个零头。翻译电影方面的书本也只是出于自己的爱好,翻译一本书要花一年时间,但收入可能只是一个月的工资那么多。”他甚至打趣地告诫我们:“如果以后有人叫你去翻译,你们可得仔细考虑一下,千万别糊涂。”但通过采访这个影迷圈子里的多位“达人”后,我们已经习惯,这类电影发烧友们就是这样一类人,因为喜欢电影,所以愿意花时间,不外乎收入多少。当然,董舒也始终有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有一天他可以不受束缚纯靠做这些自己喜欢的事来获得生活上的物质保障时,他完全会不去上班安安心心地做一位“自由人”,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干的,还好他的这份执着从未改变过。

结语:

采访末,我们也和他聊起了现在工作,好奇于他为何没有选择一份和电影相关的工作,对此,他也非常诚恳地告诉我们:“研究生毕业后我也尝试过去做一些和电影有关的工作,比如在电视台做过编导,也跟过剧组拍过一些小短片,但是,和所有人工作后的感触一样,工作内容和自己所学所热爱的总是差之甚远。在我曾经拍片的过程中,总会感触到产业内的从业人员本身就是抱着一种干一份活挣一分钱的心态来工作,他们本身对电影不是非常关心。”或许是他太过自己太过理想主义了,但如今把工作之余的时间放在自己的爱好上,做好工作与爱好的平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对这份爱好还是有感情的话,慢慢地你还是会回来的,个人深有感触,从自己工作的第一年到现在工作的第五年,不从事电影,但对电影的热情度每年都在递增,在生活中占据我业余时间的比重会越来越多,会让自己变得充实。”还是那句话,让爱好始终成为好爱,幸福足以。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