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中国合伙人》:中国式暴发户的样板戏

自2008年开始,不少官方和民间学者在首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获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为这个时代做出种种不同的阐释,甚至开始有编年史式的总结文字出现,最富典型,也获官方默默支持的则数吴晓波的《激荡30年》,他带着对这个时代的肯定和激赏这样说到:“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无疑,《中国合伙人》正是这类想法的影像代言人,它顺应民间因经济改革而带来命运转折、脱颖而出的“中国富人”们的感激之情,同时“揣摩上意”,顺应官方提出的“大国崛起”说法,两边讨好,在大银幕上提出了“中国梦”这一说法,似乎因着GDP的增量,“中国梦”也大有盖过“美国梦”之势,令言者骄傲,观者动心。

先看看《中国合伙人》承载了什么样的“中国梦”。

电影讲述了改革开放至中国入世这段历史里,三名青年从学生年代相遇、相知,最后一起创办公司成功,并在美国上市的经历,原型来自人人皆知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电影的片尾最有意思,中国民间的著名创业者,以柳传志和马云为首,一一出现在了这个影像名单上,不少观众看到这里,激动得难以自持,暗暗攥紧了拳头,仿佛赶明儿也要砸锅卖铁创业致富。

可惜细究下去,这个主题就不像表面那般光鲜,同时还能窥见创作者的一丝不安。

片中三人创业之初,在派出所里,成东青(黄晓明饰)和王阳(佟大为饰)劝说着刚从美国归来,尚对中国现实认识不够的孟晓骏(邓超饰) “别闹事,这是中国,不是美国,乖乖交了罚款低头认错。”而在旁一脸不屑做大爷状者正是某行政机关的办事人员—中国政府的代言人之一。影片描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可10多年过去了,现实里,这类“大爷”依旧牢牢把控着中国企业的命脉——从工商到卫生,再从土地到税收,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衙门印章横亘在创业者和所谓成功人士面前,人人不得幸免,包括那些可以动辄在外国竞争者面前大谈收购对方的人也得乖乖低头,以免飞来横祸,何其讽刺?

电影中对如何解决这一创业路上的大障碍,解决办学场所燃眉之急的细节,迫于现实语境只得草草略过,连带对三人的公司是如何上市,和上市后是否完成了当初想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集团的目标都语焉不详。叙事细节和目标的缺乏使得观众并没搞明白成东青们是如何成功的,只看到了后面漫天飞舞的钞票刺激着观者的感官,炫富成了这电影里最主要的细节描写,不仅掩盖了三位主人公心理和行为刻画上的深层缺失,图腾般的金钱还变成了联系剧情和观众的纽带,如同这个时代。

同样,创作者后来有意引导观众直面孟晓骏“美国梦”的失败,强调只有“中国梦”能够帮助他重新站立起来,去找回当年丢失的“自尊”(这类没想好为嘛出国却强调的中国人的自尊,国产片里比比皆是)。当然,主创们不会让观众看到也有很多华人在美国创业成功的例子,他们要的就是这种略带民族尊严的个例,要的是这种类同“拯救民族工业,扶持民族企业”的口号,而过度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他们也不太敢,同时也深受这种“义和团式”暴力之痛,片中成东青被愤青们打得头破血流的镜头仿佛述说着前车之鉴,两相权衡下,用自己的名字为异国的实验室命名这类桥段则是他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仿佛在说:洋大人们也有今天!

看到这里,不禁扼腕叹息,三人口号式、浮光掠影般展示的创业史其实未立足在梦想之上,也未有效建立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上,而是建立在私怨和利益分配上。梦想究竟应是什么?创作者们有意回避或说根本还未搞清,他们只是把“中国梦”绑架在自己的真实目的上,实际上唱的是一出掐媚执政者的“中国崛起论”。至于中国到底崛起没有?鉴于这个话题的讳莫如深,请观者自辨。

整部电影的“励志”就在这可笑的双重思维下荒腔走板起来。个人本应解脱集体束缚,追求个性自由、成就自我,这类真正的励志反倒在电影里被统统抛弃。诗人王阳在八十年代末期这个意味深长的时间点剪去长发,回归世俗,下海经商,标志着那一代青年人开始抹去棱角,放弃理想,回归主流,而中国人90年代兴起的主流思维是什么?是发财,如同影片里,大部分国人几乎都抱着功利主义看法去对待留学,要么镀一层金然后回国拿高薪,要么留学完毕直接变成移民,现实的引力拉着他们不由自主地往下看,梦想其实离他们还很遥远。

不,不是遥远,电影想要描述的梦想实则在现实中国中早已死去,从来没看到有什么公司和个人要为人类进步创造什么价值,他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捞政绩、如何融资、如何收购、如何扩张,挤尽脑汁也要在财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他们美其自己曰“实干主义者”,要“摸着石头过河”,藐视“理想主义者”及“形而上”,最擅长的是抄袭和山寨,要不就是代工或盗版,利用政府职权掏空国企,非法收购私企或将同行业竞争的公司排挤出去。基础研究、发明创造早就因为代价高昂而放弃,乔布斯、谷歌和埃隆.马斯克只是拿来过过口瘾。就是这些人,用金钱开路为自己盖棺定论,拍摄影视作品来为自己正名,不是吗?官方至今还在高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部分人富起来以后或多数人若越来越穷呢?这类公平正义等原罪之类的问题从来不是他们关心的。“中国式暴发户”真正津津乐道的是矫饰过的创业史和秀给浅薄看客们的心灵鸡汤,于是,市井之气和自我炫耀开始结合,正如这部电影,架构着偏颇的价值观,所谓的“中国梦”,核心归根结底还是“挣了几个钱”。

饶是主题糜烂如此,窃以为《中国合伙人》依旧不能称为烂片,至少它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自己还是有点价值。

首先它抛弃了中国传统厚黑学的桎梏,开始认真思考起现代商业下的团队合作模式起来,所以观众们至少能看到三位主人公友情的转变和考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三位主演的表演在这方面还算撑住了这部电影,同时具工业制作水准,摄影、美术考究,乒乓剪辑那段有亮点。制作上的缺失除了前述剧情太散,细节缺失外,在于配乐略显浮夸,有些格格不入,旁白太多,且太跳跃。

此外,就是对于历史的“样板戏”意义,《中国合伙人》放在今天是出“励志片”,而放在将来则将是历史为中国人呈现的一个心理断层,记录着 “中国富人”暴富后的真实心声。

从上述两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合伙人》无疑是今年最具国民性、最富社会意义的电影之一,它在很多方面,跟刚刚赶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天注定》恰好形成互文,两种对立观点都自从一个时代,一段历史带来的中国现状入手,得出的结论却恰好相反:《中国合伙人》告诉观众,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个人终于能够成就梦想,哪怕这个梦想仅仅等价于金钱;而《天注定》则说,植根于金钱而不是普世价值上的梦想其实就是肥皂泡,一戳就破,相反,缺乏核心价值观,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政治制度建设,缺乏法制精神、官商勾结的权贵资本正在将中国拉入深渊,大家都没出路。

孰对孰错,我们拭目以待。

【原刊于新浪娱乐】

兰波

影评人,曾供职媒体,任电视台编导和凤凰视频VIP频道主编,目前是电影从业者,常年给凤凰、搜狐、新浪等媒体撰稿,曾用笔名:其实偶是导演。

View Comments

  • 诗人王阳在八十年代末期这个意味深长的时间点剪去长发,回归世俗,下海经商,标志着那一代青年人开始抹去棱角,放弃理想,回归主流,而中国人90年代兴起的主流思维是什么?是**

  • 影评or政论?表演及专业制作及营销可圈可点已然足够,在这个题材动不动就触线的年代,编剧和立意不评论也罢?

    • 呵呵,那仅是你的要求,哥的要求就是要扒扒皮下的东西,三观不正的东西,技术再强又如何?

  • 梦想除了财富,还有很多,而所谓梦想,不应该也不仅仅只是对财富的追逐!

  • 呵呵,瑕不掩瑜。点评三点让人难忘!第一,关键节点时刻,俞敏洪表现的睿智是不容抹杀的。第二,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去舍去一些东西,第三,中国梦就是在这样一个儒释道传承几千年的大环境下实现的!!!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