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es 2013 · 译】从BBS到戛纳影节—中文互联网影评的发端与兴起

作者:Liao Danlin来源:Global Times 环球时报
翻译:Feather / 校对:豌豆

第66届戛纳电影节终于圆满画上句号,虽说每到电影节尾声,聚光灯总追随着各大奖项最终的赢家,可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影节,它所散发出的热力可不仅仅来自于红毯之上。其中,今年电影节上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其“国际影评人周”迎来了首位中国影评人–骆晋。国内朋友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网名“Magasa”,此次他担任的是France 4 Visionary Award奖的评审。

十几年前,网络影评人在BBS上初显身手,随后几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影评基地—Moviegoer(imoviegoer.net)以及迷影网(www.cinephilia.net)。而Magasa便是其中知名的影评人之一。

这两个网站在业界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尤其在继去年柏林电影节之后,迷影网已经以独立媒体机构的身份参加过国际三大影节了。

从“业余选手”到网络知名

这一代的电影同好者大多是在不太健康的电影市场以及山寨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而网络与新媒体的到来为他们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从而得以更加诚实地表达自己对于电影的感情。有了网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对电影做出评价,在国外有网站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以及国内的Mtime (时光网)。而对比起以上提供的信息,Magasa他们所做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关于电影的一切—-甚至是电影史或者是电影理论,比起一般写影评的影迷,这让他们接近于电影研究者的角色。

如今他们不仅写影评,还会研究讨论该如何写好影评,如何提高技巧帮助他人学会写影评。不单如此,他们还积极投身到电影事业当中,有人采访、翻译,有人写书、制作播客,还有些甚至开始自己创作剧本。

最初在2006年,朱旭斌与几位影评友人一同创立了中文电影百科网(cinepedia.cn),想让此网站成为中国的电影百科全书。而2009年末,由于域名法律方面的问题,网站被迫关闭了三个月。幸亏当时朱旭斌身处丹麦,保住了一个服务器,并以此重新创建了现在的迷影网—-www.cinephilia.net。这次网站的名字灵感来自苏珊.桑塔格,她把一群爱影如痴的人命名为“cinephilia”,而“迷影网”正好取自此意。

在2010年网站首次公开亮相时,朱旭斌曾戏称,迷影网的诞生,也算是被国内各种阻挠与障碍所促成的。起初,关注迷影网的也仅仅是部分小众群体,而据朱旭斌称,自2010年十八万人的流量起,到2012年,网站的浏览量已经剧增到两百万人,对网站进行维护工作的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

站内成员大多数都会外语,有精通法语、德语、日文、韩文等小语种的,以便参与网站的翻译工作。而他们其中拥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人也大有所在。比如说近期出版的《木乃伊防腐指南》一书作者之一、也即迷影网主力作者的李洋就是法国戴高乐大学的博士。Magasa与笔名为云中和KTV的影评人也参与了此书的写作。

而网站也得到了学术界以及电影导演的关注,北京电影学院的张献民教授与上海大学的石川教授都是网站的注册会员,并且定期在网站上发布新的作品。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独立影评人高原之(音)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告诉环球时报说,通常专业学术文章注重的是电影产业或者深度理论分析,这些大多都更贴近社会文化批评,而网络影评人的文章在切入点的趣味性以及个人特色方面则更胜一筹。其中有的影评人着重的是电影语言分析,有的则更关注电影人背后的故事或者影片历史。

早先大部分影评人都是从博客起家,而如今Moviegoer与迷影网则升级到综合性能更强的媒介——网站,为影迷提供了像电影杂志一般的资讯。

随着像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观众不再仅是被动的一方,他们对于感兴趣的电影话题,也会主动通过可信的渠道进行搜索了解。而此类影评网站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早年与读者保持的良好关系。

电影评论的位置……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曾说道,电影评论向来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曾几何时,导演甚至会因为影片人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拍摄方式。而现今随着电影的运作方式越来越商业化,影评人的地位也随之受到了影响。尤其在一些评分网站上,电影评论直接被当成了一种商业工具,影评人很难再有昔日的风采了。

既然如此,我们还需要影评吗?

高原之(音)表示,在中国,目前电影院里上映的影片很有限,观众的选择并不多,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的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影评人的意见必将作为选片的参考。在这个有人企图通过庞大的“水军”操纵影评市场的大环境下,能够为影迷提供中肯、客观电影评论的网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他们所看重的更多是电影的艺术性,而不是其社会、商业价值。

在朱旭斌看来,迷影网上国产商业片的低分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影评人们对国产影片有偏见,相反,正是因为对国产电影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才会去写出与此相关的评论。

在旁人看来,中国电影近些年庞大的票房收入预示着其光明的未来——然而对朱旭斌来说,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了些,首先,高票房并不等同于高质量,并且,中国电影的大环境始终还是不太支持原创性的影片,而各方人士讨论了许久的电影分级制度依旧遥遥无期。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对电影导演们来说,什么样的力量会促使他们想要不断去提高影片的质量,从而在影史上真正留下一笔呢?答案之一或许是,在我们的电影圈里,始终能找到这样一群极具影响力的、独立的电影评论人。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View Comments

Share
Published by
Cinephilia
Tags: #Cannes2013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