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青春派》:看谁的青春?

qcp1qcp1
几天下来,《青春派》收获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多的笑声和掌声,不少人看好这部片子,想当然地认为它会要到青春片的票房接力棒,收获好成绩。

实际上,票房并不是我关注的对象,但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刘杰和他的作品确实有变化。在官方意志的基础上,他继续进行改良调整,寻找另一种个人表达。当然,就跟从未失手的断论一样,《青春派》在制作上已经比绝大多数市面上的院线片要纯熟,张弛有度,看下来一点都不累。在一篇命题作文的前提下,在教育部对中学生题材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刘杰已经做得足够好。

相比《碧罗雪山》等前作,无论从类型选择还是桥段设置上,《青春派》都更有卖相,这点不假。影片主打走向大学的高中岁月,光是合影告白和火车送别几段,想必就会让很多人感怀。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不是主人公的青春,而是自己的青春。

但与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青春派》的问题也出在脱离现实(真实)。有说,《致青春》是一帮大学生在完成中学生该做的事情,里头绝对没有赵薇自己的青春,我对这点深信不疑。尽管也没有人说:青春片一定要拍自己,然而,真挚的青春片往往会有热烈充沛的个人情感,是否发乎内心肺腑,一眼便知。

《青春派》与刘杰有关,但又和他无关。他制造了一份高龄产品,从中你看不出他自己的青春,而是编织的他人青春。如果要忠于自我,他的青春应该是在理想主义的80年代。这部电影里的学生交流用IPHONE,看《失恋33天》还会结伴去网吧打DOTA。他们恨高考,又在结尾投射说,那是一种“又恨又爱”的复杂情感。结尾字幕的张榜分数当然更像打过招呼,可惜,它还是让电影坠入一种尴尬的命运,令其对高考的意见变得软弱无力。

又正如朋友说,与九把刀现象级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相比就知道,除了婚礼上的狂吻,九把刀的经历大抵都是真的。猥琐的朋友、错过的女神,即便也掺杂了偶像剧的打造模式,然而,《那些年》胜在真挚,不在技术。而《青春派》恰好与其相反,有技术,但输在了真实的个人情感上。或许,这是命题作文的先天不利,不然也是创作者的命中缺陷,毕竟也不是每个人都要来拍一部青春片的。

其次,即便有种种的限制考量,但《青春片》脱离了当下的中学生活。在北京那样一个有着整齐制服的学校,一帮高中生在完成初中生要做的事情,而且还小心翼翼,描摹台湾纯爱片的形态——光这点就让人有些怀疑。再者,在那样一所学校,一个小团体里面居然有高富帅又有屌丝,委实太像编的了,一应俱全。至于娘娘腔的学生角色,他收获了最多的笑声,但看到他,我总会想到《泰囧》的王宝强。有人就吃这一套,而且从头吃到尾,但我并不喜欢。

可能太多人的青春过于平淡,《青春派》又想着去夸张表现,做浪漫化处理,但这些细节综合起来就像是东拼西凑的,很难窥视出主人公的真实心境。哪怕是相比《九降风》,如果从剧作写作和人物性格上,《青春派》的难度显然远远不及,围绕在主人公身边的朋友,多少显得脸谱化,缺乏应有的复杂性。电影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了与高考有关的事情上,老师的讲台训话、宿舍的冷水泼身,可实际上,绝大多数过来人都知道,高考只是很平常的一道门槛。屌丝逆袭高富帅,那也不过是精神麻醉。

太真实的青春片会让人觉得残忍,太梦幻的青春片又让人觉得轻浮。《青春派》一度有想从学生身上转移到家长,但仓促收了。事实上,尤其是在内地,只需看看家长模样,我们方能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内心,因为上一辈总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孩子。在男追女的进程中,《青春派》又变成了“五个参加高考的少年”(其中一个还是混日子)。只是,按照人之常情,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看关于老师和高考的爱恨吧,他们要的是真实的青春,还有那份青涩懵懂的爱情。

AddThis Website Tools
木卫二

专栏作家,影评人。《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等媒体供稿。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选片人。参与编著《华语电影》系列丛书。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1 月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2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