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Venice】威尼斯主要竞赛单元影片简评(一)

Black Swan (2010)

《黑天鹅》(Balck Swan,美国,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谁是那个邪恶的黑天鹅?是以爱为名专制霸道的母亲?是野性淫荡的团友丽丽?抑或是自己心中压抑许久的欲望?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采用匠心独到的情节设计,在影片中成功得营造了这部人格分裂剧的惊悚氛围;他采用了手提摄像机的跟拍来表现主角尼娜(纳塔沙•波特曼扮演)“白天鹅”般不堪一击的脆弱内心。白天鹅的纯洁和黑天鹅的放浪,正是对于艺术完美境界的过分追求最终导致了电影中芭蕾舞蹈演员尼娜自残的悲剧。可是对于演员娜塔莎本身来说,一个角色如此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却被她出神入化生动形象得演绎出来,堪称她演员生涯中的一个杰作。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日本,导演:陈英雄):★★★☆☆

将一部畅销世界的描写青少年朦胧情愫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这本就是个艰巨的任务,何况还有来自越南的导演陈英雄被人诟病的所谓文化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电影对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还是成功的。陈英雄打碎了作家原本散乱穿插的叙述结构,用主人公渡边画外音的旁白加上线性叙述的方式展开回忆。电影画面延续了导演“越南三部曲”中的唯美幽静空旷幽远的氛围,在人物设置上进行了有的放矢的选择。但由于小说涉及交待的渡边、直子和绿子三角关系背景人物比较复杂,所以 在一些细节的选择上可以暴露出导演选择的两难状况。另外上半部分交待和直子的爱情关系时也略显拖沓,以致很多西方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离席而去。

《害群之马》(La pecora nera, 意大利,导演:阿斯卡尼奥•切莱斯蒂尼):★★★☆☆

意大利导演阿斯卡尼奥是个多才多艺的年轻艺术家,他曾主持过脱口秀节目,出版过小说和诗集,还导演过意大利的古典戏剧。如今应脱口秀观众的要求,他将之前在舞台上讲述过千百遍的故事改编成了自己的故事片处女作,并且一手包办了编导演三职。《害群之马》是一部关于反抗的电影,和《飞越疯人院》里的麦克默菲一样,自小充满天马行空幻想的主人公尼古拉从小就被周围的世界视为“害群之马”。导演在电影中延续了脱口秀节目单口相声的表述,使用了绕口令般的画外音以及絮叨不止的人物对话。这些看似疯癫的莫名话语,实则暗寓了对充满陈规节律的宗教和世俗社会的嘲讽,幽默感十足,让人笑中带泪。

《米拉尔》(Miral,美国,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用一部112分钟长度的电影来重现一个国家的苦难史,美国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看来是做到了,何况这个国家本就只有22年的短暂历史。在他根据意大利籍巴勒斯坦裔女记者Rula Jebreal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前半部分他用编年体的方式介绍了三个巴勒斯坦女性的生活经历:创办了孤儿院的慈善家海蒂•侯赛因、一心献身于抵抗运动的法提玛、还有不堪父亲侮辱离家出走沦落为舞女的娜蒂娅。而她们三人生活轨迹交集在一起的产物就是电影后半部的主人公——娜蒂娅的女儿米拉尔,“Miral”在阿拉伯语中是一种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玫瑰花。导演在电影中穿插了历史纪录片的镜头来真实再现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并且用冷静的镜头语言对以色利的侵略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也在电影中宣扬了一种追求和平的政治观念。

《少数幸运儿》(Happy Few,法国,导演:安东尼•科尔迪埃):★★★☆☆

最近几年,“换妻游戏”题材的电影逐渐增多,但作为一部主要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出现在威尼斯电影节,这还是第一次。法国年轻导演安东尼•科尔迪埃用一种唯美的性爱场面,交待了两对夫妇沉溺于交换肉体的欢愉无法自拔。他们之间对于肉欲的冲动,似乎是在第一次聚餐的时候就互相吸引。随着心知肚明却不愿戳穿的交换游戏逐渐升级,导演用一个四人共享一支香烟的镜头,交待了那种理想的乌托邦的生活。但是肉欲的狂乱在精神爱情和世俗家庭结构前遇到了障碍。当他们第一次的彼此吸引被揭穿是一次安排,当他们固定的家庭结构受到了威胁,乌托邦毕竟只是一个幻想。还好导演采用了光明的结局,让生活重归于现实之中。尽管导演安东尼对这个敏感题材的处理相当谨慎,过于暴露的情色镜头还是让少数观众愤而离席。终场后,放映厅里响起了热烈掌声,看来大多数观众还是肯定了导演的勇气和才华。

《在某处》(Somewhere, 美国,导演:索非亚•科波拉):★★★☆☆——(金狮奖得主)

在2003年的《迷失东京》中,索非亚•科波拉让处于中年危机的鲍勃,遇上了对感情不知所措的夏洛特,于是在异国他乡开始了一场苦乐参半的忘年恋。2010年,索非亚继续在《在某处》中重现她“当代人精神状态迷失”的主题,只不过主人公换成了一个好莱坞明星马克,尽管他看似风光无限,享受着奢靡的物质生活,但是和鲍勃一样,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在和自己女儿相处时。这部以男性主角为中心的电影缺少了索非亚之前处理女性题材的敏锐和熟练。尽管导演也安排了一个女儿的角色,但始终无法再现《迷失东京》中出现过的那种撞击人心的力量。在电影中,导演继续她缓慢推进的叙事风格、优美流畅的音乐效果,这些都帮助表现了人物迷茫的内心状态。电影最后,马克将法拉利跑车停在了荒无人烟的路边,朝着路的前方走去……这也太俗套了一些!

《沉默的灵魂》(Silent Souls,俄罗斯,导演:阿利克斯•费多尔奇科):★★★★★

关于观影体验,应该存在着很多种;有被波澜情节折服的,有被优美画面吸引的,有被动人音乐俘虏的,还有一些人关注机位的移动、灯光的方向、画面的色彩等等,但是不管是在看电影《沉默的灵魂》前你有何种期待,你最终都无法从银幕上移开你的目光。其实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人公之一的埃斯特展开回忆,用画外音讲述当年他帮助好友麦伦护送他妻子的尸体到圣湖水葬。这是一部俄罗斯版的《落叶归根》,只不过他们开的是自己的车。一路上俄罗斯壮丽而又华美的风光在摄影机前一一展开。而埃斯特的画外音则用诗般动人的语言讲述了关于爱和摩亚民族的古老传统。电影中最牵动人心的是两个意象,一是“水”,它是摩亚民族文化之根;还有就是“沉默灵魂”的载体——“林莺”(电影的俄罗斯原名“Ovsyanki”就是这种鸟的名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只是在不同的事件而已。只有爱是永恒的,只有爱是永恒的”。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电影。电影结束后观众用持久不息的掌声向导演致以了敬意。

《傀儡》(Potiche,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奥宗):★★★☆☆

法国新生代导演弗朗索瓦•奥宗本就是以高产量而闻名,尽管影片质量参差不齐,难得的是他一直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今年入围的新片《傀儡》是奥宗根据一出歌剧改编的,讲述了70年代中年家庭妇女苏珊娜在偶然的机会,代替丈夫管理正在罢工的企业,结果引发了一出豪门恩怨。尽管被丈夫和女儿逐出了公司管理层,她的妇女解放意识却从此觉醒,最后成功当选为地方议员。奥宗走了两年的弯路,拍了一些小成本的情感电影,现在算是重新回归状态了。电影中随处可见他那成熟的剪辑和精妙的幽默设置,但是在人物上,特别是苏珊娜的角色设置上,年轻时的放浪和之后的贤惠转变显得非常突然,让人有些莫名之感。尽管《傀儡》在艺术成就上无法超越导演早期的作品,但是华美的画面色彩、轻松幽默的情节、动人悦耳的音乐都让观众有一个愉快轻松的观影体验。

《激情》(La passione, 意大利,导演:卡洛•马萨库拉提):★★★☆☆

艺术是否能够将一切处于危机中的人拯救出来?会的,至少在意大利导演卡洛•马萨库拉提的新片《激情》中。如题所示,因为艺术有着那种激情力量的存在。一个靠扮演外星人供人取乐的表演爱好者,一个陷于离别之伤难以自拔的咖啡馆女老板,一个装扮如“哈里波特系列”里的魔法老师斯内普的电视天气预报员,当然还有一个已经过气的丧失了创作力的前导演葛东尼。《激情》中使用了充满双关的滑稽情景和幽默的对话,讲述了葛东尼被胁迫着帮助小镇居民导演一处在复活节演出的戏,那出戏是关于耶稣受难的。幸运的是,葛东尼找到了自己的缪斯,他的创作力在复活节的成功演出之后复活了。可贵的是,在这部典型的意大利式插科打诨般的喜剧中,导演卡洛在终场时润物细无声般得让电影具有了一股撞击人心的力量。

《米克的近路》(Meek’s Cutoff,英国,导演:凯利•雷查德):★★★☆☆

美国西部的开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话题,表现西部黄沙英雄迟暮的电影题材比比皆是,但是在开荒前的俄勒冈之路上,却流传着一个关于向导米克的故事。美国导演凯利•雷查德和编剧乔纳森•雷蒙德第三次合作,将这个传奇故事改编成了一部美国西部的“公路电影”。电影中以艾米尔夫妇为首的三对夫妇在向导米克的带领下,试图穿越俄勒冈之路前往传说中的西部,但是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他们迷路了,直到在一个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一路跋涉中,导演凯利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觉来反思美国早年的西部开发政策,同时依旧保留了他们之前合作电影中人性孤独的主题。镜头前孑单的个体在荒芜苍莽的西部背景中尤其显得萧瑟。

《后事》(Post Mortem,智利,导演:帕波罗•拉瑞):★★★★☆

每年的电影节总是会有一些新人脱颖而出,在他们的作品中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有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挑战力。今年威尼斯最让媒体激动的就是智利年轻导演帕波罗•拉瑞的电影《后事》。在这部反映1973年智利军事政变的电影中,导演选择了一个孤僻专一的男人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来表现白色恐怖下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状态。他是个足不出户的宅男,对于邻居舞女的爱单纯而强烈。为了让舞女重新登上舞台,他甚至将自己的汽车送给了剧场的老板。军政府政变的大屠杀后,他一边帮助新政府在医院工作,与此同时冒着生命危险将舞女藏在她家的暗室里。可是当他最后发现原来舞女另有所爱时,一气之下将暗室封死。导演在电影中表现出了极其娴熟的剪辑功力和镜头操控。电影中导演通过画外音的方式来表现时代场景,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长镜头的运用也让几个表现心理活动的画面极具震撼力。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国,导演:徐克):★★★☆☆

作为本次威尼斯主要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华语片,香港著名导演徐克的最新力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算是吸足了媒体的眼球,何况之前还有刘伟强的《精武风云:陈真》和吴宇森监制苏照彬导演的《剑雨》在前铺垫。徐克版本的《狄仁杰》主要以“悬疑武侠”为宣传点,情节上一波三折,刘德华扮演的狄仁杰在剖析案情时也显得逻辑清晰。电影以两个神秘惊人的自燃案件开始,关押在牢的狄仁杰因此得以被武则天特赦,以便侦破这个疑案。抽丝剥茧的过程导演穿插了精美绝伦的武打镜头,特别是在“鬼市”里的那个打斗和特效场面,再现了徐导早年动作片里天马行空飘逸流畅的观赏效果。尽管电影展现大唐盛景的特效有些画蛇添足,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还是能让本片能够进入主流商业片的行列,比如英气逼人的上官静儿、尽忠职守的裴东来等。

(注:简评曾经以观影日记的方式刊登在《南方都市报》上,感谢编辑虞晓毅伍洁敏的编辑修改!)

tati

旅居丹麦,深度影迷分子。

Share
Published by
tati
Tags: #Venezia2010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3 小时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3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6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