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F】特柳赖德(Telluride)电影节四十周年记(二)

Gravity 剧照

电影节的第三天则随着阿方索的《地心引力》(Gravity)的首映推向了TFF中段的高潮。电影节组织人员也预料到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所以在同一时间在最大的两个电影院里安排这部片的放映,几乎电影节大多数观众都分别涌向了这两个影院去先睹为快这部3D大片。

《地心引力》的摄影技术,特效和声音效果值得赞赏,的确要高出一般3D电影不少。尤其是电影开场长达17分钟的长镜头,加上3D技术的确让观众有置身于太空的效果。阿方索在解释这部电影拍摄的选择上,他说道,在这部电影中他并不想简单地创作出让观众觉得看了很精妙的镜头,而是想达到观众存在于故事发生的空间的感觉。他强调这不是一个个长镜头,而是所有电影空间中的一切都融为了整体。但这部电影单薄的故事,加上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产出的老套的煽情,同时也几乎毁灭了这部电影。有传言说是阿方索的儿子在创作这个电影剧本的时候,开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然后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不得不对故事进行扩充,当时因为剧本先天不足问题,故事扩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已经完全失控了。

第三天另一个重要首映是英国著名演员拉尔夫•费恩斯自导自演的《看不见的女人》(The Invisible Woman),它讲述了著名作家狄更斯晚年生活中的一位情人,他们相爱并同居过一段时间,但碍于当时保守的环境,这位女人从来没有得到过狄更斯的承认,她好像从来没有在狄更斯的生活中存在过一样。这个片子就像费恩斯本人一样,有着老套的精致。整个故事的叙述陷入流水帐的形式,没有高潮也没有情绪的累积,一切都在观众们的预测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电影放映前,影片中饰演狄更斯的费恩斯自己爆料说他从来没有喜欢过狄更斯的小说,他热爱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三天真正的主角是影片《内布拉斯加》(Nebraska),这部之前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的影片,从第一天开始就暗暗积累自己的口碑,到了第三天已经传遍Telluride小镇,人们纷纷挤入放映场观看此片而没能够挤进去的观众们则抱怨要求此片加映,导致后面两天中这部影片有不少加场。这部以段子见长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带来的新作在之前戛纳就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奖。影片在公路电影的外壳下是温情的家庭片。此片的剧本创作尤其出色,里面的对话风趣幽默,充满了自嘲的勇气,每次主人公们之间的对话都能让观众们开怀大笑。当然这样的段子集为主的喜剧在电影节上是很占便宜的,当人们在高强度观影(一天3-5部)节奏下,尤其是大多电影还都挺严肃、挺黑色、挺悲剧、挺让人们心头沉重的。他们走入一个观影厅,碰到这样一部处处让自己能放声大笑,最后笑完后还有那么点温情,更棒的是影片的主角年龄和自己也差不多,所以说《内布拉斯加》能在TFF获得老年观众们的一致力挺也不是没有理由。只是这样一部以对话段子驱动的电影,而且被导演佩恩重复地不能再重复的电影,实在不能给我带来太大的兴趣。

第三天其它逐渐积累起好评的片子还有《深狱父子情》(Starred Up)和《沙漠驼影》(Tracks)。 英国导演大卫•马肯兹 (David Mackenzie)的新作《深狱父子情》,它的剧本是根据他的一个在英国监狱里做心理辅导员的朋友出版的书而改编的。其监狱里的环境的重现和人物的塑造都有了一定的真实性,导演设置找到了一座废弃的监狱作为拍摄的场所。影片讲叙了一个类似欧迪亚的“预言者”故事,一个少年在一个充满不同势力的成人监狱中成长生存的故事。只不过这部影片描述地更真实,更残酷。影片里面大量血肉飞溅的殴打暴力场面让观看者欲罢不能。而完全还原监狱黑话的电影对话更是脏得不忍倾听,这绝对是我看过电影中有最多“fuck”和“fucking”字眼的一部。和导演前作《年轻的亚当》(Young Adam)一样,这部电影照样有大量男性裸体暴露的镜头,甚至有些镜头并不是那么必要。而《沙漠陀影》则真是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位女子伴随四个骆驼和一条狗穿越了澳大利亚沙漠的故事,虽然本片的叙事略显平淡,但是主人公的原型Robyn Davidson的亲自到场还是给观众们打入一针强心剂。而此片也成为TFF上首个卖出的独立电影,被有名的文艺片发行商韦恩斯坦收入囊中。

TFF的第四天,本来是应该接近电影节尾声大家都抓紧最后机会去看自己还没看过的片子,但是第三部惊喜片的突然揭晓又掀起了另一波高潮。宫崎峻的《起风了》(The Wind Rises)突然到来让很多同行们也出乎意料,其实这也不能太算是意外,因为宫崎骏的电影在北美发行一直做得很好,远远好于其它日本动漫导演的作品。而TTF中我遇到的一些美国观众们对宫崎骏的作品如数家珍,却对今敏,押井守,大友克洋等一无所知。 对此我只能暗暗地对他们表示同情和遗憾。 而当天之前传来的宫崎骏退休的消息也让在场的美国观众们觉得遗憾无比。《起风了》除去开头利用梦境来展现主人公梦想略有新意外,随后的叙事陷入了平淡无奇,尤其是副线的爱情,其中一大段活活重复去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Paperman》。 在讲述了堀越二郎飞机设计师废寝忘食的工作和过于美好的童话爱情故事后,影片很聪明且简单地跳过残酷的战争片段,简单重复利用梦境来回避现实。这样的处理固然有照顾大众口味保证票房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显得宫崎峻对还原现实中活生生复杂人物明显没有太多自信。

Gloria剧照

第四天中另一部开始积累口碑逐渐发酵的影片是《葛洛利亚》(Gloria),这部智利电影今年早些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过最佳女主角的银熊奖。它讲述了一个离婚多年还单身精致的职业女性Gloria积极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变革的故事。其中它以大胆的镜头语言,作风自我又彪悍的女主角赢得了不少TFF里女性观众们欢迎。这些穿着精致,略施粉黛,衣食无忧的美国大龄女性观众,观看到《葛洛利亚》也许真是看到自己生活中所缺少的一部分。 其中《葛洛利亚》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非常符合美国女性独立的主流。

TFF第五天是影展的最后一天,大量的观众在周日晚上已经离开Telluride,坐上飞机返回家中休息一天,等待周二劳动节结束后正常上班工作。而以往TFF最后一天也都以加演热门电影场次为主。没想到今年的最后一天还有新的惊喜片——《塞林格》(Salinger)出现,这部拍摄了7年以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神秘又孤独的一生为主题的纪录片显然还没放映就已经吸引了足够的噱头。因为塞林格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麦田的守望者》几乎是美国高中生人手一本的读物,也是风靡全球的青少年小说。套一句现在的流行语,每个人心中都住一位《麦田的守望者》。而塞林格中晚年的极度封闭的生活,他生活在像碉堡一样的房子里,拒绝和外界媒体联系,也不肯再出版任何作品。这样的传奇人物必然是记录片的好题材,而这部伪纪录片也收集了大量塞林格早期有关材料,也采访了很多人,包括同时代的作家,塞林格的一些朋友,试图用这些证据来塑造出一个能满足人们猎奇需求的塞林格的形象。很可惜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展示太多来自塞林格以及他直系亲属的材料,到了他的中晚年时段更是为零材料。从影片来看,塞林格是一位极度自负的理想主义者,他又极度抗拒成为世俗流行文化的消费品。而很糟糕的是,这个电影恰恰让他成为了当年娱乐时代大众饭后的谈资,甚至片面地把他描绘成只对特别年轻少女感兴趣的男子。当结尾影片展示了一段偷拍到塞林格生前最后在公共场所和他第三任妻子现身的录像,背景音乐居然难以想象被安排成流行乐队Coldplay的《Strawbeery Swing》。我只能暗地欣慰地觉得幸好塞林格在2010年去世了,如果他现在还活着看到这部电影的话,他非得直接气死进棺材不可。

under the skin剧照

TFF第五天,《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的)的晚场,还有不少人纷纷赶来抓住最后机会来观看这部在TFF最俱有争议的电影。这部以诡异的画面,大胆的裸体,反常规地剪辑来标榜它的创新。有创新必然会有成功和失败,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从来没有中庸,要么是一部分人觉得很焕然一新,要么就是一部分人恨之入骨。 在这部电影第一天首映里,电影在开始25分钟后,就有四分之一的观众退场,这在TFF平时每场都几乎能满座开始满座到底的放映风格下,显得非常不可思议。 影片讲叙了由美国著名女星斯佳丽扮演未知生物伪装成妖艳的女子,在苏格兰的城镇上开车试图搭讪路人男子,并把他们诱惑到自己家“捕食”的故事。而故事的下半段突然有了极致的反转。相对于充满类似地下实验片效果的前半部来说,后半部显然要显得友好得多,这也是导演的一个有意的设置。而留下来继续观看此片那些观众们中的一些人则表示他们很高兴选择留了下来。《皮囊之下》的确有一些非常有新意的场景,而且反转过程的结果也给观众保留了思考的余地,只是影片前半部分混乱剪辑和不友好的视角给观众创造了很多人为的障碍来理解电影。而电影的讨论会上也有观众尖锐地发问导演说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原本不复杂的故事拍得主流平易近人一点。导演也没有回答出一个所以来。也许导演可以借口说影片的前半段因为他是以未知生物的思考方式去拍得,不过如果前半段多一些第一视角镜头的话也许我会认同这个观点。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信息是,在拍摄这个电影的时候,导演的确让斯佳丽随意开着大车到处乱逛,随意挑选路人搭话邀请他们上车,而很多路人都没有认出斯佳丽来,他们中的有一部分人还真上了车,最后有些片段也真的加到了电影成本中。可见没化妆的影星们在实现生活也并非个个光彩照人。

Burning Bush剧照

除去《皮囊之下》外,TFF最后一天还有不少观众赶上了《燃烧的灌木丛》(Burning Bush)最后一场放映。这部由传奇波兰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HBO电视电影一共有三集,加起来有4个小时之长,它讲述了在布拉格之春被镇压后,一位青年学生用自焚来抗议华约占领后,一位女记者以西西弗斯推石一般徒劳地为这位青年的名誉和当局打官司的历程。整个电视电影虽然因为成本问题没有像她的电影那样紧凑,关注度集中。但是从整体来说,还是有一定水准的保证,尤其在塑造主要人物方面,按导演自己的话来说,因为她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那些人物就像是当年生活在她身边的人们一样。片子的主题当然是备受美国观众们的欢迎,但是阿格涅丝卡偏写实风格的叙述让一些美国观众对《燃烧的灌木丛》的2,3集中缓慢进展地法庭诉讼过程感到疲倦。在影片放映完后,我有幸拉住了导演对她片中几个主要角色的政治观点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最后我还向她提起了她曾经合作过的基耶洛夫斯基,但这位当年曾经参与基耶洛夫斯基三色之蓝剧本创作的女导演似乎对往事已经不愿再提。

【结语】

9月3号是美国劳动节的后一天,也是TFF结束后的第一天,终于不用设好闹钟早上7点半起床去赶影院的第一场电影的我,也好好睡了个长觉, 起来打开房门,发现街对面银河剧院(Galaxy)门口,志愿者们已经在把剧院拆下来的椅子们装进一辆超长的卡车上,准备运走。除了几个少数原来就是电影院的剧场外,其余TFF的电影院都是由其它场馆临时改装的。比如我最喜欢去的银河剧院正是Telluride镇上中学的体育馆改造的。而今年新建的以德国著名导演维尔纳•赫尔佐格命名的新剧院,在电影节结束以后会变成音乐会和冰球场馆。再度走在Telluride小镇街上,电影节期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那些人们端着咖啡在街头上纷纷讨论看过电影的时光似乎还在记忆中的昨天。 这时我才意识到,在电影节期间忙碌从一个电影到下一个电影赶场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座在群山包围的小镇是多么得安静和美丽。

今年的TFF无可置疑是特别成功的,它一共吸引了31部电影来到Telluride作为它们北美放映的第一站,这其中包括了《为奴十二载》、《地心引力》、 《囚徒》、《劳动节》,《内布拉斯加》和《醉乡民谣》这些即将在北美颁奖季里的重量级影片,也包括了《阿黛尔的生活》,《过往》、《冬季之前》和《葛洛利亚》这些奥斯卡外语片可能的赢家。虽然TFF只有短短的五天,但这五天内31部电影,可以说基本包括了今年美国下半年要上映的绝大部分高质量的影片。这让那些从美国各地专程赶过来一头扎在这个小镇废食忘寝的影迷们来说,可谓是不虚此行。TFF,让我们明年再见!

相关阅读:【TFF 2013】特柳赖德(Telluride)电影节四十周年记(一)

(编辑:马原)

胡成承

技术宅男,谷歌美国工程师,影痴一枚

Share
Published by
胡成承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