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上威尼斯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当索非亚•科波拉从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手里接过那尊小金狮时,她显得如此兴奋和不安。小金狮已成这位年轻女导演的囊中之物,即使媒体对于昆汀的“是否任人唯亲”继续着口水战,但现在的她面对记者时,已经比在奖台上淡定自如了许多。
她还是一如既往的一身路易威登,雍容但不显华贵,自信中略带羞腆。
在今年威尼斯主要竞赛单元的入围名单公布时,索非亚•科波拉的新作《在某处》赫然在列。由于担任评审团主席的昆汀•塔伦蒂诺多年前和她的亲密关系,电影节开幕前就有多个媒体捕风捉影,试图揣测金狮奖的最后归属。最后还是索非亚•科波拉从昆汀手中接过了这尊金狮,这未免不让人怀疑昆汀是否任人唯亲。这些疑问在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重复提起,最后惹得昆汀竖起中指,“它(《在某处》)就是一部他妈的伟大的电影!”
索非亚•科波拉呢?对于这些是非她淡然处之。当她从昆汀手中接过这尊小金狮时,她首先想到感谢的是在电视机前观看颁奖盛况的父亲: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她有足够的自信——因为她值得骄傲的姓氏,因为她在“伟大”的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和无穷受益。
为名所累
其实人们很容易低估索非亚•科波拉的,也正是因为她的姓。
在好莱坞,“科波拉”这个家族名字犹如“肯尼迪”在美国政界的影响,她的一位堂兄为了证明自己在演艺圈的实力,特意隐姓埋名。但是索非亚•科波拉没有机会。逐步在好莱坞树立“教父”地位的父亲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让她在襁褓中就开始出现在电影中。三部《教父》的参与最终让她换来了一身臭名,而演艺圈此时毫不留情的讽刺挖苦和落井下石也逐渐让她身心俱疲。
人们对于科波拉家族的表演才能期望过高了,失望也就越大。对于此时尚还稚嫩的索非亚,心境之凄凉可想而知。她一次次得跟随着父亲辗转在不同的拍摄地,来往于不同的高级酒店;享受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却细尝着个中酸甜苦辣。这种感受成了《在某处》中“女儿”角色(小童星艾丽•范宁饰)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她也了解父亲风光背后的苦劳所在。电影《在某处》中对于好莱坞奢糜生活背后空虚的影射可见一斑,它不是空穴来风,和《迷失东京》一样,它是索非亚•科波拉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发光的金子
在坊间总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在索非亚•科波拉年仅三岁的时候,她曾经用一句“Cut”叫停了老科波拉和一个老妇在公交车上的口角之争。这个传说是否属实已经无从证实,但她对于情景的掌控能力却从中可见一斑。或许这个传说只是为了证明她有一双独到的慧眼,总会在某一日发光。
渐渐淡出影坛之后,年轻的索非亚开始专注自己艺术家生涯的锤炼。她开始投身于时尚设计和摄影,不仅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衣着品味开始引领好莱坞时尚潮流,还一鼓作气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品牌。众所周知的就是她和路易威登设计总监马可•雅可布的深交。之后她还拿起摄影机,为包括《时尚》、《花花公子》等多本潮流杂志担任摄影师。多年来扎实而丰富的服装设计和视觉摄影的阅历凝练成了她电影中独特的影像风格。
1995年,当索非亚•科波拉第一次读到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小说《处女自杀》时,她被深深地吸引了。小说中发生在70年代底特律郊区的几个小女孩的悲剧让她想起了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的大哥吉安•卡洛(昵称为“吉奥”)。“我觉得杰弗里懂得这种感受。我能从《处女自杀》体会到一些这样的悲伤,我想我应该把这个事情(拍摄成电影)做起来,帮助更好得了解我自己。”事实证明,她的这次自我了解之旅也征服了观众们。电影《处女自杀》是一部讲述了青少年的迷恋和欲望、诱惑和抛弃、纯洁和毁灭的赞歌;在电影的核心深处,是索非亚•科波拉对于亡者的怀念和淡淡哀思的流露。电影为她赢得了“好莱坞最佳年轻导演奖”和“MTV电影制作最佳新人奖”两项荣誉,并且开始引起影坛的关注。她重新开始恢复了她荣耀的家族姓氏。
不过真正证明她导演才华的还是2003年的《迷失东京》。和《处女自杀》一样,这部电影依旧是她自己生活经历的折射。当时,索非亚•科波拉和结婚多年的丈夫、好莱坞年轻导演斯派克•琼斯的婚姻已无可挽回,这种心绪自然反映在了斯佳丽•约翰逊扮演的年轻摄影师夏洛特身上,而且斯佳丽在剧中所有的服装几乎都是索非亚自己的选择。“我就是足够自恋。”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索非亚•科波拉没有企图作任何的掩饰。
在《迷失东京》中,索非亚•科波拉第一次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影像风格,“铺陈平稳充满情感的叙述基调,气氛营造和人物塑造依靠画面而不是对话”,而由此营造出来的独特迷失感更让电影具有了一种强烈的张力。比尔•莫瑞在电影拍摄后心悦诚服得说:“不要让索非亚的弱小和安静迷惑了你。她是由钢铁做成的。她很强硬,但她从来没有假装自己是个男人。她用她自己的方法来实现,她总是彬彬有礼,点着头说“你是对的,你是对的,但那才是我想要的”,然后她成功了。当你看她的电影,你会忘记她是弗朗西斯的女儿。她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赋予了这个姓氏另外一层涵义。”
《迷失东京》为她赢得了无数的奖项,也让她成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第一位好莱坞女导演。即使在所谓后女权时代的好莱坞,女性导演的地位也不能和男性导演同日而语。但是不管如何,索非亚•科波拉都凭借自己的努力,稳步得树立起自己在好莱坞的地位。她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以史诗般磅礴的叙事取胜,她用一种小女人的聪慧,用一种缓慢的轻松的略带伤感的语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不是托尔斯泰式的,而是契诃夫式的。尽管2006年的《绝代艳后》并没有延续她的成功,但是幸运的是《在某处》继续回到了她之前的电影风格。
尽管索非亚•科波拉自己并不承认比尔的说法,但是不管如何,她总是通过自己的方法实现了她的成功。而对于不是她剧中演员的男人来说,她用自己的弱小和安静征服了他们。第一任丈夫斯派克•琼斯说:“索非亚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是如此的安静和优雅。”而她的好友、好莱坞著名导演韦斯•安德森则说:“我觉得她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激励起别人的保护意识。你想要去帮助她,你想去照顾她,她让每个人都变成她的大哥哥。”我们始终不清楚昆汀在评审24部参赛影片时有没有尝试去诱导评审团其他成员的,我们宁愿相信那本就是索非亚•科波拉自己的能力和才气征服了所有的评审团成员。
索非亚•科波拉来到了威尼斯,一袭白衬衫,深蓝色条纹长裤,淡妆素面,微笑着对这呼喊着她名字的观众招手。那一刻,心动怦然,恻然之心犹然升起。很多人想起了昆汀,很多人愿成为昆汀。于是让《在某处》是否真正具备擒狮实力的话题见鬼去吧。昆汀说了:“它(《在某处》)就是一部他妈的伟大的电影!”(言下之意:“她(亲爱的索非亚•科波拉)就是一个他妈的迷人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