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影评人Stanley Kauffmann逝世,享年97岁(作者:Anne Thompson)

小图_副本

作者:安妮·汤普森(Anne Thompson)
来源:http://blogs.indiewire.com/thompsononhollywood/new-republic-film-critic-stanley-kauffmann-has-died
翻译:扬花点点 校对:龙猫公子

《新共和》影评人斯坦利-考夫曼(Stanley Kauffmann)逝世,享年97岁,评论界人士表示哀悼。

《新共和》(TNR)10月9日发布公告称,在该杂志工作50年的影评人斯坦利-考夫曼因肺炎并发症于纽约逝世。诺姆-沙伊贝(Noam Scheiber)写道:“愿斯坦利-考夫曼安息。对于影迷和《新共和》大家庭而言,这是个悲痛的日子。”

无疑,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消息,尽管他逝世时已97岁高龄。我们应该为他如此长寿而感到庆幸,8月,他还开设了最后一个专栏,回顾《咱们的尼克森》(Our Nixon),《以色列:家庭电影》(Israel: A Home Movie)以及《博物馆时光》(Museum Hours)。然而,从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 到安德鲁-萨瑞斯(Andrew Sarris),杰拉尔德-皮尔里(Gerald Peary)在2009年拍摄的纪录片《对于电影的爱——美国影评界的故事》(For the Love of Movies)中的老一辈影评人的相继去世,还是令人扼腕叹息。

在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思潮中,考夫曼与萨瑞斯 和宝琳-凯尔(Pauline Kael)等同时代的其他影评人,在推动电影以及电影评论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事实上,正是考夫曼创造了“电影的一代”(Film Generation)这一说法。他特别推崇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scois Truffaut)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纽约客》(New Yorker)评论家大卫-丹比(David Denby)写道:“斯坦利让受过教育的人们认识到:电影已经成为一门高雅艺术,很多出自伯格曼(Bergman)、特吕弗、安东尼奥尼(Antonioni)和众多其他导演的当代电影作品已可以与无声艺术年代的杰作相媲美。”

考夫曼的追悼会在纽约召开。考夫曼曾写过若干本电影著作,并作为一名供职于诺普夫出版社(Knopf)的编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正是在那里,他慧眼发掘了沃克-佩西(Walker Percy)的佳作《看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并予以付梓。”波因特在线(Poynter Online)的Andrew Beaujon指出。

丹比,詹姆斯-沃尔科特(James Wollcott) 和大卫-汤普森(David Thomson)纷纷通过《新共和》表示哀悼。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洛杉矶时报》的讣告。

(编辑:赵越)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