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柯:电影的空间

我很不喜欢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电影,最讨厌的就是《云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1995)。男女主人公在小镇相遇,一见钟情,傍晚同在镇上散步,彼此连名字都不知道时,男人说:

“有留意到吗?没有人再看日落了,也许城市人都是那样。我的工作把我带到乡村来,我最爱便是看日落。”

然后女人说:

“语言从不像声音般变成你的一部分,就像海,最后你听不见它,因为它已成为你不断听到的话语。”

男人说:“很奇怪。我们都喜欢印在别人脑海里。”

“也许这正是恋爱的秘密。”女人回答,并走向男人,两人面对面站立。

男人说:“我喜欢你的眼睛,它们充满着……甜蜜。”

之后是一个长久的,激情的吻。

我非常不喜欢这段,因为它太像话剧了,充满了舞台表演的展示感。对话文艺、浮飘、毫无重力,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然逻辑。但美吗?自然是美的,虚幻透明形而上的美。

这种形而上,我觉得是安东尼奥尼电影的最大特色。换个词,也可以叫做表征性的主题先行。

所谓主题先行,一般指作品的政治/思想主张超越了其形式所承载的内容细节,或者说眼高手低,有意向没骨血,多贬义。但安东尼奥尼的主题先行并不是内容不足,而是逻辑、叙事、表演等这些在好莱坞看来是现代电影基本要素的内容要求与他的电影形式完全无关。他追求纯粹的,彻底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的哲学空间。

在《奇遇》(L’Avventura,1960)中,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很久不见,终于再次见面是要搭友人的船出海去某小岛游玩。船上还有另两对夫妻,女人的密友克劳迪娅,和船员/服务员。男人和女人在小岛争吵,男人桑德斯在礁石上睡去,女人安娜则消失了,莫名其妙,不着痕迹。之后便是漫长的寻找,在岛上找,像悬疑剧;回陆地上找,像爱情剧;从拼命找到下意识的不找,又成了心理剧。直到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老砖楼,小阳台,雪山,天空,木椅,一站一坐的男女背影,这电影的整体方向性仍然是暧昧的,四通八达,却又迷雾重重。

叙事方向性的不明确,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很明显,破碎的逻辑与时间线使得追踪一个故事与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得困难重重,电影闷而涩,高潮不明显,对话莫名其妙,表演上也没什么细节可值得深挖。好处则比较隐蔽:四通八达的方向为电影创造了微妙的可能性的空间。

先说说可能性。

文学作品比较讲究“歧义”,就是说它允许不同的读者作出不同的解读,喜欢山的可以看见山,喜欢水的能够看见水。作者不应现身说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物和情节,造成作品只有唯一的走向(唯一走向的东西叫propaganda)。这样的解读空间,是通过呈现细节本身,而非评论,来实现的。

但是细节也有很多。选择某个细节,不选另外的细节,本身就是一种评判与解说。逻辑则更难打破,一旦进入叙事的逻辑,时间与人物性格都会牵引着故事往某个既定的方向上一路狂奔。最大的可能性,只有白纸,在一切尚未开始之前,在混沌的关系与心理状态面前嘎然而止。中国山水画里的意境与留白,都是对空间的开拓。

但《奇遇》并没有选择留白的方式来开拓可能性。安东尼奥尼选择的是打破叙述逻辑,让视觉语言自身说话。在故事每一次似乎要迈向某个方向时,这个方向都被立刻抛弃。不解释安娜是否失踪,为何失踪,也不解释克劳迪娅的情绪怎么发生变化。镜头里展示的,只有她的找,她所处的不同环境,她的情绪反复。

在这些不同的走向中,唯一恒定被持续表达的是人物之间的关联。如果把关联想象为一根轴,因为方向的不确定,这根轴便可以向任何一个角度延伸。把这些延伸汇聚到一体,便形成了可能性的空间。

在《奇遇》这部电影中,这种可能性可以是爱情的进退,情欲的破坏力,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错位与疏离,还可以是带有政治批判意味的心灵的空虚,命运的洪流。因为作品的空间足够大,观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以自身的经验与感受补充视觉之外的空白,看出一个人一部电影来。当然,与叙事性的作品比较,这样的电影要求观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求精神与思想上的参与,才能感受到形而上的巨大魅力。

但实现这样的形而上并非易事,不是单纯的打破叙事逻辑时间关系。别忘了,主题先行是形而上的前提。安东尼奥尼的主题可不是什么政治主张心灵鸡汤。我理解他在影片中所寻求的更是一种哲学理念,一种情绪气味,人世关系,虚之又虚,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生活的细节。这样飘乎的摸不着看不见,却要统统被转化为视觉语言,象征符号。这是一个人对生活与命运本身的解读,是诗性的,无法被复制的。

在电影的空间感上,我无比佩服安东尼奥尼,他是真正的视觉语言的大师。我想还没有任何一位导演能够像他这样优雅自如地打破电影艺术的界限,但我还是没办法喜欢他的作品,那些虚浮的,空灵的,云朵一样的巨大的空间感与风。如果说好莱坞式电影是短篇小说,那么安东尼奥尼就是散文,散文诗。它们伸展向天空,让我忘记人世间的悲苦和喜乐,专注于风的节奏,思想的幻梦。

可我终归离不开土地。我想我还是太爱这千疮百孔注定走向悲剧的人生了。

【原载于博客】
| 编辑:许自强    马珈

 

 

艾小柯

知名影评人,现生活居住在澳大利亚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