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四面伏击:贾樟柯《天注定》(作者:Daniel Kasman)

《天注定》剧照

从纪录片领域突破到非纪实叙事的疆土,贾樟柯对电影的操控一直持续着那种你能认出来是他的优雅。竞赛单元中贾樟柯的电影《天注定》,与以往一样,片名用一种平静的优雅聪明地藏起里面的利刃,只是透着实验性与无望。

从根本上来讲,这次最主要、又有升华意义的实验是,这部电影在做一种体裁的试金石。贾樟柯借鉴了胡金铨导演和张彻导演作品中的侠义观和方式上的处理,用到了此片和另一部他正在筹备的历史武侠片中。这部片从电影历史中汲取出人物原型和肖像图解,风格上又类似于昆汀、侯麦和李维特作品依次的变形版,然而它却从未背离贾樟柯对当今世界的敏锐感觉与沉静的好奇心。结合了新浪潮表现故事以人为主的方式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武打电影,《天注定》的触角伸得比贾樟柯一贯涉及的中国文化历史更远,更为错综复杂。电影里有四段故事,关于在中国并不罕见的不公与复仇(见玛丽的文章,深度解析电影中的历史、人物肖像和地理)。此次新作的一个成功之处是它将中国的一个个传统晦暗地堆叠起来。电影里的世界严肃地反映着电影之外的世界。直到这些人物的疲惫故事将两个世界缝合到一起,这部电影才从而串起四个故事,发掘出叙事间的同步性和相似性/通用性。

故事设置开始于当代中国,电影画面与叙事都十分具备这个时代的特色。余力为的镜头记录了现实世界——工厂、公路、城市、建筑、夜总会——同时也记录着贾樟柯在这之上建立起的虚拟世界。各个生活层次都有不公的存在,从个人(女性与两性关系虐待)以及经济(发展中的腐败)到社会(工作环境、乡村政治)。这样的现实里,很多内容已经变成了评论国际艺术电影的通用语。在这些评论里,寓言是稀松平常的事,每段关系的意义都变得更广,所有短暂的对话都会激活敏感的当代议题,摇晃的镜头运动确保囊括了每一分重要性和每一个真实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挑战笨拙、挑战系统、挑战对平淡的迎合。然而影片中影像与言语的清晰表达和流动,都那么尖锐直接,它们毫不费力地游走在述说现实以及悄然转喻两种模式之间。贾樟柯的优雅再一次胜利了。片子的基调是面对宏大时事话题的一种永恒感。人们当下做出的每一个手势都带着永久的关怀,是永恒的存在。

贾樟柯让这个广博现实世界的巧妙开端变得复杂。他用文化历史之歌、歌剧、神化、电影、动物和众神填充起一个世界,这些元素不同程度地与人互动,看轻、 象征、表达、重述、掌握着日常百姓的多个侧面。我们看到人们来自于他们本身,然而又创造着——或是重新过着——他们一直被告诉的故事,或是成为那些故事的一部分,年复一年。在这最顶端的是贾樟柯的风格颂,每个故事最终都鲜血淋漓地被掌控在一只命定的手中。在命有劫数的武侠世界里,现代的漫游武士们将暴力应用到道德中,用暴力解决所有问题。(是传说但也是真实:故事在文学和歌剧中诞生,但的确基于四例真实的死亡。)

四个人物在这些模式中清楚明白地延续,从观察者变为行动者(在双重意义上),再到达更为形而上的文化和精神境界。因此我们看到推动人演戏的现实变成了虚构的故事,虚构故事又重新回到现实中,二次塑造现实。这部电影是一个充满迁移的过程,因《天注定》用其杀戮中涵盖的所有无望与悲观作为尽头——逼真、长久、无果的——不公“现在”的尽头。影片暗示了连续和延伸,电影作为艺术作品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其延续性则欢迎人们用他们自己故事加以挪用、改造,直接介入到这个世界中。的确,贾樟柯最后的两组纪实镜头和声轨都演示了,如果一部电影不能描绘真实的鲜血,那么它如何可以用惊人的直接暴力收尾,正如这电影里的每一个故事。

|作者:Daniel Kasman |翻译:大葵/校对:Sarah(编辑:唐冶挺)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