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赛人:看国产电影最多的人

上世纪80年代末,由意大利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在内地上映。当时还没有商业院线的说法,所以电影都在各地的影剧院放映。那时的赛人尚未成年,在影院里看完了这部鸿篇巨制后便心生欢喜。恰好《大众电影》上展开了关于本片的讨论,一向有写日记习惯的赛人便在日记本上写下了生平第一篇关于电影的文字。

此后,电影与文字成为了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2001年,《看电影》杂志招聘电影编辑,赛人一口气写下了一封上万字的求职信,洋洋洒洒记录了自己与电影的点滴往事,情真意切。正是凭借这封特殊的求职信,他来到了哈尔滨,迈进了电影媒体的圈子,也开始大量撰写电影评论及其他与电影相关的文字。十几年间,赛人作为电影媒体圈里的老兵,先后供职于多家主流电影媒体,长长短短写过三千多篇影评,对中国电影钟爱有加,对老的国产片更是如数家珍。

赛人一直鼓励大家看国产片,因为他认为“我们中国观众要看中国导演怎么用影像来表现中国人的情感”。小圈子里大家常说,赛人大概是中国看国产片最多的人,他自己则笑言“不敢说最多,但比我多的应该也不太多。”

Q:圈中都传说你是看国产片最多的人,是这样吗?
A:比我多的应该不太多。我在电影频道工作,因为工作原因,很多烂片我也必须看。近十年看的国产烂片量相当大,很多人不做这个工作就不会去看,我是没办法,都要看。

Q:当下国内的影评人都有哪几类?
A:写影评人的就是分三种:学院派的,像戴锦华、丁亚平他们;网络的,最早起来的就是卫西谛、史航、顾小白等等;还有一批就是像我们这样做杂志的,我们不是做学术期刊,而是做流行电影杂志的。这三种人写影评的路子、态度、方向都不一样,读者也不一样。

Q:《小时代》等电影引发的价值观讨论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周黎明等影评人拿电影的价值观开刀被粉丝围攻,你认为在评论电影的时候,应该怎么对待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
A:每个电影都有价值观的,当让并不是都有那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价值观。我觉得中国电影很多时候是没有价值观的,这个问题很大。商业电影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艺术片有时候很模糊,你看不清楚。对于《小时代》的价值观问题,我是很赞同周黎明的,我们私下里也达成了共识。《小时代》那种价值观不够普世,只能适用于那一小部分人群,属于异类,经不起推敲和捶打。

Q:有人说中国的影评人比欧美影评人相差很远,你怎么看?
A:我不认为中国的影评人比美国的影评人差。有些(中国影评人)也是能够跟国际接轨的,跟老外是没什么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电影创作是有差距,但是评论这块儿差距没那么明显,因为影评人通过看片和看书就能够提高你自己的审美能力。

Q:你认为如何做一个职业影评人?
A:做职业影评人需要一个大的看片量,还有杂史,文学修养也很重要,写东西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起码能看得进去。

Q:你是提倡看国产片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A:中国人看外国电影有时候是看不下去的,那种政治的、历史的背景,中国观众没有,所以看不懂。我们很多人看外国电影的时候会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来套外国人,这就显得就不太科学。国产电影你能看得懂,所有的传统的东西,一直植根于你的血液、你的生命当中的。我们要看中国导演是怎么用影像来表现中国人的感情。比如打麻将和用筷子吃饭,这就只有中国人拍得了,外国电影你就拍不了。

Q:你怎么看待影评的价值和作用?
A:我觉得影评(对看电影)起不到特别大的帮助,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我把我对电影的看法拿出来跟你交流一下。假如被交流的人愿意从里面学一些东西,那就可以了。

Q:你觉得什么样的影评是好影评?
A:影评不要急于去表态,从电影本体发散出来的东西多一点。

【原载于时尚星美】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