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为奴十二载》:直面残酷 正视历史

首先得承认,这真的是个好故事,对任何电影人而言都是一块珍宝。

因为这个故事很传奇,很动人,而它偏偏是真实发生的,因而越发震撼。相对于其他历史题材,奴隶制在好莱坞电影库中的分量简直是不成比例的少;而在此类作品中,直面奴隶悲惨境地的就更少了。这当中的关键词是“直面”,也就是以相对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审视当年的状况。之前像《光荣》(1989)、《断锁怒潮》(1997)、乃至去年的《林肯》与《被解放的姜戈》,都有黑奴的角色,也都部分描绘了奴隶制下社会形态,但是,真正以整部电影的篇幅深入展现农奴生活的,还真是比较稀少。

当然,《为奴十二载》并非历史纪录片,它并不想全景式地反应当年的情境;恰恰相反,它是非常个体化的视角,原著乃至本片编导的立意,都只是提供读解历史的一个参考。作为电影,这种个人化叙事更有亲和力,观众容易代入角色,从而更容易感同身受。从情绪感染来说,本片确实提供了非常强烈的剧情张力,在笔者观看的这一场,当演到那几段情感高潮戏时,不少女性观众都落泪了。

不过,这也可能让部分影迷担心:如此苦大仇深、强烈控诉的题材,很容易滑入“通俗情感剧”(melodrama)的窠臼;也就是说,如果被过分强调情感激发,而忽略了电影的其他美学追求,会让作品显得廉价。幸好《为奴十二载》这点做得很好,本片让你感动,更多是提供一种战栗体验和冷静思考,这种平衡让影片显得扎实饱满。

本片在表现农奴悲惨生活上的一大突破,是以近乎纪录片的方式,真实展现了他们所遭受的折磨,特别是直接表现鞭挞等私刑过程,其逼真程度和延续时间,都让人想起2004年的电影《耶稣受难记》。而导演在这些场景中,基本选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表现方式,愈加突出了折磨过程的震撼性。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与片中人物一起经历那种痛苦、愤怒与绝望。

事实上,长镜头可以算作本片标志性的视觉语言。不论是静止机位还是采用斯坦尼康设备或推轨,镜头中的画面流淌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工具与形式上的美,也有助于将画面内容更有力地表现出来。比如说影片中段主角被悬吊的段落中,缓慢移动的长镜头不仅让观众注意主角的痛苦,也将其他农奴以及农场主们的反映收录进来,在丰富画面层次的同时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有时间将视觉冲击内化为滋味复杂的思索。

影片巧妙利用“对比”来烘托效果,也体现在声音的应用上。片中多次出现叠音效果,也就是说前一场景中发生的音效,被有意延长到下一个场景中——尽管后一个场景不再出现那个声源的主体。比如当农奴开始劳作时,监工们开始训话时的歌声依然伴随,农奴们挥汗如雨的画面与监工侮辱性的歌声形成鲜明对比,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就传递出该场景的含义。

作为一部描述农奴个体体验的电影,《为奴十二载》通过主角的眼睛,尽量将他看到的当时社会景象描绘出来,从而将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融合起来。相对于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片中其他角色的命运和表现,也让人大感兴趣。比如说由法斯宾德扮演的邪恶农场主,就出人意料地很有层次,甚至可以说其角色比主角更复杂微妙。

这让法斯宾德的表现比较抢镜,甚至比男主角更让观众难忘。单纯就表演的情感重量而言,男主角当然也是引人注目的,只是稍微欠缺点剧情应有的层次感。比如说,从开始的抗争到为求生的顺从,在内心转换的连贯性上把握得不是那么精细。这种遗憾,可能对主角埃加福特在颁奖季的收获有些影响。片中最令人惊艳的表演,来自那个最悲惨的女奴,那种去除雕饰、粗粝直接的演绎,像辛辣的鞭挞一般有力,让观众有种不忍直视的震撼。

这种不忍直视的震撼,可能也是本片最大的价值。有些历史不该被遗忘,直面残酷与丑恶,其实是为了反思与防范,并在此基础上呼唤人性温暖而光明的一面。《为奴十二载》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场精神的洗礼。

原载于《大众电影》

(编辑:段进宇)

红袖添饭

非电影专业,非电影相关工作。蹲点米国帝都为接应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而作准备。看电影主要为怡情,顺便码字写些废话骗奶粉钱。《看电影》《环球银幕》《电影世界》《大众电影》《中国新闻周刊》、网易、时光网、搜狐、腾讯、凤凰等诸多媒体都被骗过,目前正以凌波微步逃避各方人马追杀ing。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5 天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7 天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