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雷•哈里豪森,人们总免不了想起他在《伊阿宋和金羊毛英雄》一片中为我们呈现的壮观一幕:伊阿宋和阿耳戈号的勇士们大战埃厄忒斯的骷髅士兵。而哈里豪森打少年时代便结识的好友——科幻巨擘雷•布莱德伯里曾在为前者自传撰写的序言中称其为一个“常玩常新的家伙”。这组复杂精巧的特效镜头是对哈里豪森电影魔术的最佳诠释:创新的构思、实用的设计、缜密的预演、艰苦卓绝的谨慎拍摄和贯穿全篇的幽默与想象力。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场戏的拍摄过程。
金羊毛远征的传说虽有多种版本,但基本框架是一致的:伊阿宋接受了科尔喀斯国王埃厄忒斯的苛刻条件,将卡德摩斯所屠毒龙的牙齿撒在地里,并驯服了喷火的神牛犁地,并且使诈让地里冒出来的地生人武士自相残杀,坐收渔利。不过影片的剧本是将很多神话故事融合重组的,在这场戏之前,伊阿宋刚杀死了九头龙许德拉(大力神看到这儿八成要哭了),然后和美狄亚带着金羊毛企图逃走;此时埃厄忒斯出现,并祈求黑夜女神赫卡忒借给他龙齿之子的力量。赫卡忒许诺了他的要求,降下火球将许德拉的尸体烧成骨架,让他们取得了龙齿。随后埃厄忒斯把兜在头盔里的龙齿撒进地里,种出了7名地生人武士。
神话中的地生人外观和人类差不多,只是更加强壮和狂暴。根据哈里豪森的最初打算,是要将片中的地生人设计成腐烂的僵尸,但后来为了避免流失儿童观众,而把恐怖的僵尸改成了7具骷髅架子。不过后来哈里豪森在自传中自嘲道:“按照如今的标准,腐烂僵尸岂止是‘可以被接受’,观众们反而更期待这种设计呢!”
每个骷髅傀儡高约20至25厘米,其中6个是为本片新制作的,另一个则是在《辛巴达七航妖岛》中出现过的那位老戏骨,当然它被重新上过色了。骷髅傀儡内部有金属支架,设有若干活动球关节,每一帧可有5处部位活动,而且可以实现极其细微的动作调整。骨骼部分则使用浸泡过乳胶液的脱脂棉制作,哈里豪森先将这种混合物覆盖在金属支架上,然后塑型成骨骼形状,最后静置等待其完全凝固。
骷髅从地里钻出来的镜头完全是缩微模型特效,为了这场戏,哈里豪森和他的团队用三合板制作了一块缩微场地布景,在上面覆盖着色的塑型黏土来模拟土地。在缩微地面上,他们锯出了7个大洞,洞口用软木塞盖住,木塞也经过上色与土地保持一致。而在这些洞口之下,哈里豪森制作了7个圆形的升降台,骷髅傀儡在破土而出的时候就蹲伏在这些升降台上,由一种螺旋推杆装置将它们缓缓升起。为了模拟泥土碎裂的效果,哈里豪森将堵塞洞口的软木塞小心地切成若干块,并在每个碎块内都置入铜制的硬线。因此,当骷髅傀儡从布景下面升起时,特效人员会推动硬线让软木塞碎块“扮演”的土块隆起、分散,看起来就像是骷髅傀儡把头顶的泥土顶开了一样。
在初期的构思中,哈里豪森也曾想让骷髅们在一阵烟雾后现身,但最后还是觉得让它们自己从地里冒出来更有戏剧性。
接下来便是埃厄忒斯命令骷髅杀死伊阿宋等人的战斗戏码。在这场戏中,有3名真人演员和7具骷髅“对打”,由于每具骷髅傀儡在每一帧里有5处部位可以活动,意味着每一帧就需要设计35个定格动作,而且每个动作都必须和真人演员配合衔接好。
为了让傀儡道具和真人演员的表演完美结合,剧组的剑术指导费尔南多•珀基也亲自出镜扮演一名阿耳戈勇士。演员们先在布景里和7名替身演员过招,这些替身演员每人对应一具特定的骷髅傀儡,以汗衫上的编号为准,手里拿的兵刃也和骷髅一样各不相同,他们会按照特效团队为骷髅设计的走位和动作进行表演,反复与3名扮演勇士的演员过招,以便让后者记住骷髅傀儡的走位、动作和速度。等到3位演员们对此烂熟在心时,再让他们在空布景里把动作完成,这就像是让拳击手练习假想拳。这些演员们对着空气搏斗的镜头就是特效合成的基础。
随后,哈里豪森会比对基础镜头中真人演员的动作(每秒24帧)来拍摄骷髅傀儡的定格动画,期间为了让真人和道具结合得更加天衣无缝,他也会临时修改傀儡的动作幅度,有时甚至每一帧只让傀儡的肢体移动半毫米。由于预算有限,没有多少返工的机会,因此哈里豪森和他的团队必须精确计算和预演每一帧,通常每天只能拍得13至14帧画面,换句话说,每天连一秒都拍不到。
一些小细节也为整场戏增色不少,比如一些骷髅被打晕后扒在台子边缘晃来晃去的桥段,这也无形中活化了骷髅的性格。
这一组镜头,一共拍了4个半月才完成。
刀剑当然无法杀死骷髅——这些东西早就死了,因此哈里豪森以伊阿宋纵身从悬崖跃入海中来结束这场战斗。骷髅们也追着他跳进了海里,可它们显然再也浮不起来。剧组就在饭店边上的悬崖拍了这场戏,先是由扮演伊阿宋的替身演员跳入海中,然后哈里豪森的人再把7具塑型粘土制作的骷髅道具丢进了海里——由于无法回收,这场戏只能拍这一次,而他们成功了。可怜那7具黏土骷髅架子至今仍沉在那海底没人搭理。
雷•哈里豪森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最心仪的镜头之一,但这样的戏我不想再拍第二遍了。拍摄过程实在痛苦至极,成天重复一样的动作,简直是让人抓狂。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