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 2014】《失踪顺序》:暴力搞笑,酣畅过瘾

剧情提要:挪威冰天雪地的冬天,开铲雪车的道路清理员尼尔接到儿子毒品注射过量死亡的噩耗。被妻子指责疏于管教儿子的他一度因为内疚和悲痛想要自杀,却偶然得知儿子的死亡另有罪魁祸首。于是,这个人到中年妻离子亡的普通男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复仇……

四年前,导演汉斯·彼得·莫兰德的《一个好人》在柏林受到广泛关注。复仇主题、黑色喜剧,其新片《失踪顺序》一如既往够暴力够搞笑的回到柏林舞台。柏林日程近半,《消失次序》是目前现场笑声最频繁,也是唯一在片尾收获两次掌声的影片。

相对应莫兰德对自己片子的评价“傻、搞、美、感人”,影片可以归结成“大智若愚、幽默高级、镜头绝美、细腻深刻”。用这样多的溢美之词,个人喜好有之,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偏爱。

幽默感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情绪表达。有的人只能靠段子搞笑,莫兰德的幽默却不仅仅限于台词和演员表演,而是像融入骨血般散发在影片每一个细节中。有许多漂亮聪明的镜头设计:影片第一个镜头,铲雪车在厚厚的雪层里铲出一条道路,和尼尔用刀片刮胡子在泡沫里留下的痕迹剪辑到一起,视觉上有一种奇妙的趣味。好笑和紧张(刀片划过的节奏和角度)两种本不会关联的情绪,靠仅仅两个几秒钟镜头就让观众感受到,并贯穿之后整部影片中,着实牛逼!

最具幽默感的神来之笔自然是“失踪顺序”(影片片名)。得知在机场装卸货物的儿子是因为十五公斤可卡因被当地黑帮杀害后,尼尔开始一个一个寻仇。这个面无表情、看起来无害的老男人从黑帮小喽罗开始,把他们揍的体无完肤或一枪爆头,然后一步步接近大Boss。被他杀掉的人被装进裹尸袋,弃尸美丽的飞瀑深潭。而每一个人死亡,大屏幕上都会显示一个天主教或基督教十字架,哦,还有犹太六角形,以及死者的名字。从十字架第三次出现开始,每一次现场都爆笑不止。这种用叠加效果制造出的幽默,即搞笑又冷酷,笑着笑着就让人脊背发冷。

就象莫兰德自己说的,他的电影一定要“够蠢”。其片子里“反派角色”大都天然蠢萌,承担了他的这一诉求。黑帮之一的大Boss就是一个又狠又蠢自带笑点的角色。饰演Boss的帕尔·斯维尔·哈根在影片中相当出色,将一个精神上有些变态倾向的黑帮老大易暴易怒、心狠手辣、对家庭束手无策、又常常无厘头至极的形象展示的淋漓尽致,丝毫不弱于片中饰演尼尔的北欧著名男演员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Boss和另一黑帮“教父”的手下们,也蠢得可爱。给Boss开车兼保镖的两个手下,忙里偷闲还有时间搞搞基。另一对手下则在盯梢时,对挪威人遛狗都要捡狗屎品头论足。影片中有无数这样的插科打诨,导演最妙的是没有让这些插科打诨影响剧情主线,这些小插曲来的自然去的不留痕迹,凭添笑料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了节奏和情绪。因此,看似傻里傻气的搞笑背后,是作者大智若愚的精心设计,你笑了,他便赢了。

莫兰德对镜头特别讲究,尤其这次是在冰天雪地的挪威,画面上真是占尽便宜。一个特别贴切的形容——“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北欧宣传画有多漂亮,这部电影就有多美。纯白的雪掩了艳红的血,美的无法形容的瀑布上划出裹尸袋优美的抛物线……在这干净纯美下,掩盖的又是怎样的肮脏和罪恶。没有花哨的摄影剪辑手法,莫兰德对“美”的体现就是凭借取景优势、画面美感和流畅剪辑。

除了美学上的价值,镜头背后的想法也值得称赞。比如影片开头并不讲故事,而是画面堆叠,毫无关联的场景、没头没尾的对话、破碎的细节。但导演并不故弄玄虚,对素材准确的选择和剪接,让观众很快就会明白人物关系、大致的故事背景,然后又留着些不清楚的地方吊着观众的好奇,再用突如其来的暴力充分制造悬念,一气呵成到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过瘾!在这之后一百多分钟,观众也会始终有这种寻找线索继而恍然大悟的观影满足。

《失踪顺序》简单的归结就是“以暴制暴、以恶惩恶”,很多同类电影因为出发点倾向而引争议,莫兰德的价值观则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虽然不同于《一个好人》,在《失踪顺序》里,尼尔是主动的复仇者,但是他与同样失去儿子的“教父”定要“以血还血、以儿子还儿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对Boss儿子的那一点仁慈。无需过多表达,尼尔绑架Boss的儿子Renu将他带回家后,被Renu要求讲睡前故事。从未给自己儿子讲过睡前故事的尼尔,就这样和仇人的儿子——从来没得到过正常父爱的小男孩挤在小床上,定格了全片最温馨的一幕。整部影片就这么一点让人酸涩的地方,可就是一点就可以完成莫兰德所要的“感人”。不到三分钟的戏,完全平衡了血腥暴力带来的道德失衡。

莫兰德的电影,最直接观影感受就是特别痛快特别过瘾,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在感官和心理上,导演能把观众伺候的特别舒服。不管是视觉刺激、还是爆笑幽默都酣畅淋漓。情绪节奏掌控特别好,紧张、刺激、搞笑、温情,跟着影片的进行,有一种毛孔舒张的痛快。

在酣畅过瘾之后,细细思考仍有深意。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北欧在莫兰德的镜头下总是呈现着一种疏离冷漠,影片中三对夫妻或恋人关系,都是那样冷淡疏远。在黑色幽默的二重奏下,其实一直有这样一种情绪作为低音和弦,不仔细看注意不到,但回味细品,则有另一番色彩。

发自腾讯娱乐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