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ale 2014】《少年时代》:一部伟大的成长史

原以为理查德·林克莱特每九年拍一部“爱在”系列已是极致,谁想到他能用十二年磨一剑,用同一批演员去拍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少年时代》今日惊艳柏林。

《少年时代》始于林克莱特的一个电影试验计划,这部从2002年起每年用两三周时间拍摄,历时十二年的影片将镜头对准一个叫麦森的小男孩,用完全真实的时间跨度,讲述了男孩从六岁到十八岁成人的成长经历。

何谓“少年时代”?那是儿时和爸爸一起打保龄球,是哈里波特化妆舞会,是和姐姐吵架斗嘴胡闹争宠,打游戏看动漫。长大些就看标本捉迷藏看球赛,从和小伙伴看内衣广告变成了到电脑上看色情图片,人在成长,烦恼中新添了欲望。再然后,和父亲林间散步,谈着各自的女朋友和生活,月下野营,谈心弹唱。帐篷里映出的剪影,真是青春最美好的篇章。

想想我们的童年,不就是这样么?从无忧无虑到烦恼困惑,青春总是夹杂着青涩与幸福。儿时的困惑是自己从哪里来,烦恼不过是被讨人嫌的姐姐欺负;长大些会为长发被迫剪掉而愤怒,因为父亲许诺作十六岁生日礼物的老爷车最终被卖掉而神伤;青春叛逆的时候就穿了耳洞涂上深蓝的指甲,拿起相机梦想浪迹天涯……

这些洞悉的观察、让人熟悉的细节,使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哪怕我们小时候没有“WII”,也不妨碍它让我们想起和小伙伴在胡同里奔跑的痛快。那时青春年少,多少烦恼,多少美好。

从Coldplay的《Yellow》,到Family of the Year 的《Hero》。从仰望星空的敏感小男孩,麦森终于成长为有自我有梦想的成年男人。

林克莱特让我们知道了,童年并没有什么不同。就算我们听的音乐玩的游戏崇拜的偶像不一样,那种快乐与单纯,那些烦恼与伤痛,是那样惊人的相似。就像麦森最后和大学里新认识的女孩相识的一笑,尽在不言中。

包括“爱在”系列,以往林克莱特的影片常常聚焦于24小时一天内发生的故事,已经颇能让我们看到他对时间的掌控和再现能力。这次的试验则更为大胆,十二年的内容最后在近三个小时影片中展现出来,流畅自然,似水无痕。

在林克莱特这里,电影已经不是在表现时间,而是成为时间的化身。那些个不需要通过化妆、特效表现的青春痘鱼尾纹,展现着时间的真正魔力,它们让生命在电影中变得真实、温暖和残酷。看着演员在镜头里一点点长大、老去,我们似乎正在和他们一起,体验着生命的恩赐与无情。

可能有人会说,若不是用这样久的时间来拍摄,《少年时代》也许不会有这样的魅力。但事实上,他就是这样做了。就像手工制品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除了工艺,还投入了时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被复制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跨越18年的 “爱在”系列才能那样感人,也因为如此,《少年时代》将会成为电影史上的另一部经典。

在好莱坞流水作业、赚钱题材被批量生产的今天,这份心血已是弥足珍贵。更何况,它是一部真正的剧情电影。《少年时代》具备电影思维、电影手段、导演意图等一切称之为电影的元素。林克莱特的风格并没有被掩盖,依然话唠十足,温暖幽默。从头到尾对话没有停歇过,看似清水的对白和情节,里面蕴着导演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偶尔蹦出的对话,有可能就带着思辨与哲理,回想来别有滋味。在这些碎碎念里,不仅有着朴素的人生哲学,宗教、政治等等也被调侃了个够。一气呵成的影片中,可以看到流畅的叙事性剪辑,也有长达几分钟的斯坦尼康,电影语言虽不是重点,但绝对经得起推敲。

剧情提要:六岁的麦森父母离异,和母亲以及姐姐生活在一起。麦森的亲生父亲是个永远学不会成熟的摇滚青年,偶尔谈吐粗俗行为不羁,但他爱自己的孩子,并已经尽可能的给了他们父爱。麦森的母亲热衷学术,为了完成学业,也因为交往的不同男人,而常常带着麦森和姐姐举家搬迁。从幼年起就不停更换生活环境、不停更换“父亲”对象的麦森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敏感,这也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体会了更多更为细腻的烦恼和幸福。

发自腾讯娱乐

帼杰

旅法影评人,曾经应邀为国内多家门户网站担任国际三大电影节特邀影评人。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17 小时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3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6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