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FF 2014】《十二夜》:另一种热血

《十二夜》剧照|©️AP
九把刀又来了。

但这一次,不是作家、不是导演;无关《那些年》的青涩美好,也还不是《功夫》的热血英雄。

这一次,他是电影《十二夜》的监制,是一名被信心与执行力推动着前进的动物保护主义者。

「大家好!因为时间不多了,我就抓紧时间回答大家的问题。有没有有问题的观众?」

3 月 28 号晚上 9 点 30 分,在《十二夜》全港第四场放映结束后,九把刀出现在滚动着字幕的银幕前方,以这样一句简单而缺乏寒暄的开场白拉开了 Q & A 环节的序幕。这是他今天参加的第三场放映见面会——他从下午到现在还出席了在九龙湾星影汇举行的社区放映,以及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校园放映。

对于熟悉他的文字、关注他的动向的读者和观众来说,《十二夜》似乎让九把刀的形象开始有点模糊不清。很难相信,面前这个疲惫却严肃的男人,既拍出了让人怀想青葱岁月的《那些年》,又监制了这一部沉重而残酷的纪录片。

与片名不同的是,《十二夜》里一场夜戏也没有,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阳光下。曾和九把刀合作过《那些年》的摄影师周宜贤,在犬类收养所复杂而狭小的空间里,依旧把每个镜头都拍得精致、考究,甚至优美。可越是这样,这些生命的残酷与痛苦就越直接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遍布地面和犬只身上的粪便、从病痛和挣扎中获得的伤痕和鲜血、狗妈妈与孩子无法相见时的哀鸣、每天清晨狗笼中已经僵硬甚至被同班啃噬过的尸体……有记者看过影片的首映后提醒观众,看这片之前要么不吃饭,要么吃好,千万不可半饱不饱,否则一定会反胃。

九把刀自己也承认《十二夜》的残酷。作为纪录片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的新手,他对这部影片的客观性却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他曾无数次要求自己和团队压抑住自己的同情心,不去干涉收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把每天发生在收养院的一切最真实地还原在银幕上。他几乎从来不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的行动,甚至哪怕摄制组最终领养回的犬只,也都是在被执行安乐死之前的一刻才被从毒针下解救——这当然气坏了工作人员。他说他相信,如果摄影师在某一刻放下镜头,提出「人道主义」要求,工作人员一定会愿意对狗狗们轻柔一点;但他不想。他就是要通过展现一时的真实与残忍,唤起人们更大的悲悯和共鸣。

而《十二夜》最终呈现出来的真实与戏剧性的完美平衡确实令人惊叹不已。影片中几乎没有对白,绝大多数镜头中的主角都是狗狗。辅以贯穿全片的字幕和音乐,影片为这些不能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命,复述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呈现中,充满了一处处让观众觉得一部动物纪录片几乎无法捕捉到的细节,它们将动物的情感与人的心态都刻画得细腻、真实、别具说服力。被赋予了代号的狗,成为一个个性格各异、呼之欲出的角色,本色出演着一部如剧情片般行云流水的大戏。从纷繁的素材中剪出这样一部纪录片,个中艰难,不难想见。

这样的处理,或许不是九把刀和导演 Raye 最初的想法。他们曾经想过请明星为狗狗配音,想过用绘本的方式展现出收养所以外的故事;但最后,这些想法都被抛弃,因为「调性不搭」。九把刀不希望为了人造的故事性和噱头,牺牲他心目中纪录片最重要的真实。

从头到尾,从拍摄到宣传,九把刀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十二夜》的放映收入,他一分钱也不想拿,而是承诺如数捐给动物保护事业。而除了钱之外,他更是早就对影片的社会价值做好了打算:他希望,当影片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等放映地区全部下线之后,他就把影片的版权赠送给台湾政府。说是赠送,其实是「强塞」,因为他保证,如果政府不接受赠予,他就每天都把政府骂个遍——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九把刀才似乎又有了一丝我们熟悉的影子。

九把刀之所以决定把影片送给政府,是因为他想让《十二夜》成为台湾学生教材的一部分。为此,影片的创作团队特意将分级控制在了非限制级的「保护级」,让十二周岁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观看;98 分钟的片长也是精心设计,好让影片刚刚好能在两节课之内放完。在保护动物这件事上,九把刀不相信惩罚性的法律和制度,因为「那只能拿来对付好人」;他只相信教育。放映结束后,一位年轻女观众泣不成声地代表养犬人士感谢他为动物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时,他回复说,这就是为什么他想让影片在学校内广泛放映:「你十几岁的时候为狗狗哭过一次,你这一生对待它们的态度都会发生变化。」

虽然《十二夜》似乎在揭露收养所内的种种残忍与暴行,但九把刀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错并不在收养所。他不想影片只点燃人们对一个部门的愤怒,而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反思中明白,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来「处理」这些被遗弃的动物。他也不希望人们只从《十二夜》中获得悲伤:「眼泪不值钱,如果哭过之后什么都不做,这部片子就白拍了。」他对影片最大的期待,并不是它能提供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而是人们能看到这些不为人所知的残酷真相,并愿意开始思考和讨论,我们能为这些生命做些什么。他认为,那些因为爱狗而不敢观看这部影片的人恰恰最需要看到这些真实的画面,因为「只有爱狗人不再只爱自己的狗,而是想为所有这些动物做些什么,这件事情才可能有改变」。

九把刀和他的《十二夜》,贩卖的不是廉价的情感,这也正是为什么影片没有结束于收养院中的痛苦与死亡。他想要展现给观众一份值得珍惜的希望,他想要带动起所有人,然后共同改变。

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九把刀借笔下的自己说出了一句话:「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谓的厉害,就是因为有了我,让这个世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电影《那些年》中,这句话又从柯震东的口中说出。

或许只有听着这句话,才会意识到,这个柯腾,这个九把刀,原来一点都没变。他一直在做的事,就是努力让这个世界「改变一点点」。《十二夜》的压抑与残酷背后,依然是那个热血的九把刀。只不过这次的热血,不再像他的小说中那样血脉贲张,而是平静、有力、温暖人心。

这是依旧属于九把刀的,另一种热血。

迷影 HKIFF 前方記者 姜宇宸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2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5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