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教父2》

The Godfather II (1974)

相比于《教父》第一集,《教父2》中的配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它那怀旧而感伤的旋律,令人想起一个已经逝去的年代,在我们心中掀起了许多本不属于这样一个故事的情感波动;如果影片采用的是犯罪片的传统配乐手法,我们肯定不会如此动感情。这个建立在谋杀、敲诈、贿赂、盗窃之上的组织,成员们时时担惊受怕却又心狠手辣,为什么我们会为它的逝去而惋惜呢?让我们观察一下在银幕上呈现血腥画面的同时,尼诺·罗塔 (Nino Rota) 是这样用他的音乐强有力地支配着我们的感情。

在弗朗西斯·科波拉1972年的杰作《教父》第一集结尾,我们看到了阿尔·帕西诺饰演的麦克·柯里昂从一个一心想与家族划清界限的青年,到毫不犹豫地接过掌管家族事业的重任。在1974年的《教父2》中,我们看到他失去了身上残存的一点良知,变成一具失了魂的空壳,内心惶恐而又冷酷无情。如果说音乐唤起一种怜悯的话,那正是麦克的自我怜悯。他努力想要取得像他父亲那样的成就,却看不到那些令父亲唐·柯里昂受人爱戴的价值观;麦克成为了新一代教父,却是要多邪恶有多邪恶。如果尼诺•罗塔的配乐再跳动有力一点的话,我们可能就会把麦克理解成布莱恩·德·帕尔玛的 《疤面煞星》中托尼·蒙大拿那样的角色。然而,哀伤的音乐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因为音乐在为感情推波助澜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会比故事本身更为有力、更为微妙。请想想我们是怎样被那些完全不知所云的歌剧咏叹调深深打动的。

与麦克·柯里昂的掌权上位并排呈现的,是对他父亲维多(罗伯特·德·尼罗 饰演)青年时代的倒叙。这些发生在西西里和旧时纽约的片段,采用了描述年轻人奋斗历程的传统模式,展示了黑手党之道是如何注入柯里昂家族血脉之中的。要干大事就必须采用杀人手段,温情脉脉的面纱也无法掩盖这一点。科波拉或多或少弱化了影片中一些场景的野蛮和暴力。比如年轻时的维多击毙纽约黑帮头目的那场戏,镜头通过维多的视角拍摄,并跟随他翻越一个个屋顶、跟踪对手,然后又成功地逃脱。此时观众的视点与电影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一场谋杀成为维多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的另一级踏步。

可以肯定的是,维多年轻时代的生活解释了他如何成长为唐·柯里昂的过程,并让观众了解了西西里黑手党严守的 “沉默法则”—— 自己寻找报复途径,绝不向政府告密。当麦克转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得不转变的原因,他必须按照游戏规则行事。我不能确定的是,这些倒叙镜头是不是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或许我会更欣赏两部独立的电影,一部关于年轻的维多,一部关于麦克的转变成型。不过没关系,现在这样也挺好,我们同时看到了两条令人信服的故事主线、两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以及两位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甚至维多和麦克各自兄长的遇害也形成了一种呼应和对比。江湖上的规矩就是有仇必报。

科波拉在拍摄这两部影片时正处于他的最佳状态。我并不赞同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准则,事实上,观众也都不赞同。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无权剥夺他人生命,但这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两部电影被人看了又看,以至于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看过。它们的剧本写得扣人心弦,导演充满信心和艺术才能,摄影师是被称为“黑暗王子”的戈登·威利斯 (Gordon Willis),他赋予了影片饱满而温暖的色调。演员们的表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错,我们可以叫得出许多电影人物的名字,象《第三人》中的Harry Lime、《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出租车司机》中的Travis Bickle、《公民凯恩》中的Charles Foster Kane;但是,又有几部电影能够让我们记住六位以上角色的名字呢?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饰演养子汤姆的罗伯特·杜瓦尔、饰演次子弗雷多的约翰·凯泽尔、饰演长子桑尼的詹姆斯·凯恩、饰演麦克妻子凯瑟琳的黛安·基顿、饰演黑道人物海门·罗斯的李·斯特拉斯伯格、饰演女儿康妮的塔莉娅·夏尔、饰演纽约分支副头目弗兰克的迈克尔·V·格佐,影片的角色分配可谓成功,这些演员不仅演技出色,而且相对于他们所饰演的角色来说真可谓天设地造。

《教父2》中麦克的部分因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抓住了观众的心。我欣赏科波拉和他的合作者马里奥·普佐的处理手法,他们引导我们和麦克一同思考判断和做决定,他该如何处理和迈阿密黑帮头目海门·罗斯以及二哥弗雷多之间的关系?大哥桑尼被杀一事又该如何分析?这些都是谁指使的?为什么?麦克在不同的当事人面前散播出不同的信息,试图迷惑他们,他几乎就成功了。这就像蒙住眼睛下一场盲棋,他只能在脑海中构想每一步该怎么走。

然而,电影最终还是属于麦克的。毕竟在他为儿子举办第一次领圣餐庆祝晚会的当晚,那一通子弹是打进麦克的卧室,而不是我们的卧室。在他的妻子凯离他而去之时,他的重心丝毫不曾动摇,那就是他必须要留住儿子。最后,甚至他父亲的养子和最信任的亲信、情同手足的汤姆·海根也遭到了怀疑。在麦克的生活中,偏执是一种有效的防御工具。

The Godfather Part II – Francis Ford Coppola and Robert De Niro on set

科波拉展示了麦克在压力下的崩溃。我们还记得他曾经是一名骄傲的战争英雄、成功的大学生,想要过一种正当合法的生活。然而,在他与凯结婚的当日,妻子最先开始认识到柯里昂家族的掌控范围无所不包,就像蚕茧一样令人窒息。永远会有一些事情她不会被告知、不会被信任。最终,麦克除了年迈的母亲(摩根娜·金 饰演)以外,已经没有人可以倾诉和信任。在与母亲那段专注而动情的谈话中,麦克表现出来的绝望,为电影的最后一幕作了充分的注解。

所以说,《教父2》最终是一部哀伤的电影,是为逝去的一切而唱响的一首挽歌。它和《教父》形成一种对比,在第一集中,我们看到唐·柯里昂仍然尽力守护着传统的价值观,以之对抗现代人的欲望。虽然我们 在《教父2》里更具体地看到了他青年时代在西西里和纽约都杀过人,然而我们也看到他逐渐变得精明沉稳。是的,当他最后倒在番茄地边上时,我们都为之感到惋惜,一个时代终结了。而对于麦克的走向反面,我们则没有感到惋惜。这两部电影最决定性的区别在于,维多是抱有同情心的,而麦克则最终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这不是批判,而是一种观察。

IMDB由用户投票产生的影史最佳电影排行榜缺乏可靠性,因为它把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作为基本的评定标准。没有办法的是,确实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参与了投票,而当我此刻落笔时,位居榜首的四部电影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第一集,《蝙蝠侠:黑暗骑士》和《教父2》。在我写过的所有电影评论中,当年我的这篇《教父2》影评因为只给本片评了四星中的三颗星,而为我招来了最多的反对声浪。人们往往以此举例来说明我的评论没有价值。许多人告诉我,《教父2》是少见的续集比第一集还成功的电影。那我现在有没有改变我的观点呢?没有。我重读了以上我对《教父2》的评论,我想我一个字也不会改动。

那么,我为什么现在又把它加进我的“伟大的电影”名单中呢?因为它必须被看成是虽然算不上伟大、却和《教父》第一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把这两部电影分开来考虑评级几乎是不可能的(《教父3》则是另一回事)。当一部电影中的角色为我们呈现了令人信服的虚拟现实,当三十年后另一部电影中的人物说《教父》包含了人一生中必须学会的所有道理,当观众们都理解为什么他可以这么说,那么,这部电影就已经成为了某种社会文化的根基。毫无疑问,影片所教会你的人生信条并不都是一样“好”的,但对我们来说,缺了哪一条都不行。

由此,《教父2》成了一部喜爱电影的人都必须看的影片。而目前,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它的极好的版本了。《教父》三部曲已经由电影修复大师罗伯特·哈里斯 (Robert A. Harris) 精心修复。我已看过修复后的《教父》第一集35毫米版和《教父2》的蓝光影碟。我当年曾经参加了这两部电影的全球首映式,不管别人有没有异议,我要说,它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对于视觉效果如此丰富的电影来说,这尤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好吧,现在我们再回到《教父2》的音乐。我比以前更加相信它对电影的力量和情感渲染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没有尼诺·罗塔的配乐,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与我们所有的客观原因相对,音乐引导了我们如何去体验和感受这部电影。现在,请仔细聆听麦克开着大轿车驶入迈阿密时,片中响起的第一段音符,你仿佛会听到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 为电影《公民凯恩》所做配乐的共鸣般的回响,在那部电影中,另一个男人同样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但最后又失去了它。

写于2008年10月2日

|翻译:宋明波 |校译:陈西苓 @迷影翻译

Roger Ebert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影评人,从196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 Sun-Times)担任影评人直至去世。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凭借电影评论而赢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他创办的同名影评网站在他身后被很多影评人坚持运营,现在依旧是最受影迷欢迎的评论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天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周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