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2013级通信工程 黄臣
很是喜欢《如父如子》这个中文译名,相对于香港译名《谁调换了我的父亲》和台湾译名《我的意外爸爸》来讲,这样的译名更有艺术性,不似港台译名看见后便让人错误联想到狗血的肥皂剧剧情,从而放弃了这部电影,大陆译名一贯爱扯眼球,不过这次的译名却恰好点出电影的内涵,不知道是精心选取,还是根据英文名like father like son 直译来的,但终究还是一个好的片名。
影片一开始,日式电影的一贯套路,平淡地讲述着野野宫一家的生活,显然导演是枝裕和并不想只拍一部这样平淡的生活片,转折出现了,很是老套的抱错孩子的剧情,发展至此,俨然一副苦情剧的节奏。不过之后讲述的却是两家父母与孩子在面对这样的变故后的成长。回观全片,又是回到了标准的日式电影的叙事风格。果真是如同豆腐一样的日式电影,看似平淡无味,回味时却又出现很多东西。
这部影片单纯说叙事结构和影像语言来说,是枝裕和这次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并非说是拍得不好,只是这份作品,是枝裕和虽然保持了他应有的水平,但是我却没能看到太多的创新与突破,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希望他的下部作品能带来更多的惊喜。另外,或许是福山雅治的汤川学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让我很容易在片中不由地将汤川的一些特征带入野野宫良多身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良多的角色形象的感受。
虽然影像缺乏创新,但是其质量还是相当高的,是枝裕和本就以固定镜头的运用出名,加之早年的纪录片拍摄经验,使得他的影像朴实和精美,《如父如子》中大量的空镜头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十分舒服。是枝裕和是一个很懂得使用电影特有的语言的人,当斋木琉晴在野野宫家望着窗外时,那份渴望与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心情便不费一句台词全表现出来了,再如片中,第一次野野宫家与斋木家交换住宿的那段,重复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的运用也简单而准确的交代出,野野宫夫妇在一开始对待这样一个有血缘关系却没有亲情的孩子时的那份生涩,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全片讲述的便是,两个家庭在这样的变故中的成长,而更精确的讲便是,野野宫良多在这样的变故中的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认识,显然一开始将良多塑造的形象便是傲人而无懈可击追求完美的工作狂,这样的人还有一些缺乏对孩子的关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良多这个形象一直在改变着,他开始懂得维系与孩子间的亲情了,开始愿意与孩子玩耍了,或是说,他开始意识到父亲这个角色真正对孩子的意义了。而在良多对父亲角色认知的成长中,与斋木家的互动,与女护士那场戏,以及看望自己的父亲,都是改变他认知的一个个驻点,到最后,当良多与庆多父子两人在平行的上下两条路上走着,最后汇在一起,不仅代表了庆多原谅了良多,也暗示着良多的心境发生了真正的变化,此刻他大概才算是开始变成一个合格的父亲吧。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女性角色的演员选取也很讨人欢心,真木和尾野在《最完美的离婚》中的对手戏就让人大呼过瘾,这次又是对手戏,无疑迎合了观众的喜好,而且,两人在片中的表演也是优秀的,两个母亲性格的区别,在家庭中的地位,实际上都默默将故事结局推向一种必然性,而两个孩子的性格更多体现出的也是继承母亲的性格。
回归片名,我认为如父如子说的不仅仅是良多和庆多的那份相似性,也是在说良多父亲和良多的相似以及斋木父子的相似,而其中的相似又是不仅仅具有血缘的因素的,两个人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味等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对方。这样也抛给观众一个问题,是否血缘才能决定父子间的关联性。
而野野宫和斋木两家生活状况的对比,孩子的幸福度,父母与儿女的互动程度加入其中,又在揭示另一个问题,富爸爸是不是好爸爸,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爸爸才算好爸爸,或许正如片子说的那样,蝉来到这里,产卵,幼虫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虫需要十五年时间。大概成为一个好爸爸也并不是那么一朝一夕的事吧。
View Comments
感谢迷影网对大学生影评的关注,给予了他们一个难得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