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Books 图书

【试读】《视听:幻觉的构建》


【作者】:(法)米歇尔·希翁(Michel Chion)
【翻译】:黄英侠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极具开创性的电影声音理论经典著作,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语言、声响、音乐等各种声音元素如何赋予影像时间感、空间感,起到“增值”效果,重新考察了声音在视听媒体中的地位。米歇尔·希翁首先将声音从画面中彻底独立出来,提出了三种聆听模式,而后将重新定义的声音再次纳入视听关系中,由此得出:不论是在早期有声片中,还是在利用了最新声音技术(如杜比、THX)的电影中,许多观众认为自己“用眼看到的画面”实际上是由声音构建的幻觉。

本书收录了好莱坞著名音响设计师、剪辑师沃尔特·默奇特别撰写的精彩导读,从一线创作者亲历体验出发,探讨了希翁声音理论与电影创作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新版增订了 100 个声音概念,这是三十年来希翁对其理论体系最全面的一次梳理和总结。

【本期试读内容】:
致中国读者
我很高兴看到《视听》在中国出版,感谢中文版的译者和后浪出版公司,以及阿尔芒•科林出版社(ArmandColin)的外国版权负责人安托万• 邦费(Antoine Bonfait)先生。因有邦费先生的帮助,这本书是我的作品里译本最全的一本,尤其是在欧洲,有英文版、德文版、意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以及葡萄牙文版。当然,后来又有了韩文版。现在有了新推出的中文译本,我的书又可以遇到新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能与他们见面,和他们聊一聊。

“视听”(l’audio-vision,英文为 audio-vision)在法文中是一个“新词”(neologism),源于日常用语“视听的”(audio-visuel,英文为audio-visual)。有一些语言,比如德语,很容易从已经存在的日常用语中“丛集”出一些新造的词来。在德语中,电视叫做“fernsehen”,在现代德语中的意思是“远程观看”。而在法语和其他一些西方语言中,一直以来的惯例是从古老的语言(比如希腊语)中寻找词语来指称一些新的发明(如“电话”[téléphone],即由古希腊语的单词“远距离的”和“声音”组合而成),医学专业用语也是如此。如果您想在德国检查眼睛,您要去看一个“眼睛医生”(médecin des yeux,英文为 eye doctor);而在法国,您就要去看一个“眼科医师”(ophtalmologue,英文为 ophthalmologist),这个词源于希腊语。这样就使一些新词带上了学术的、学究气的特色。能用两个常用的法文单词“听”(audition)和“视”(vision)组成的新词给一本书命名,我很自豪。我的本意是通过“视听”这个词具体地论述,我们谈论的是一种总体的感知,而不是声音和影像这两种不同感知的简单相加。就像音乐中的和弦,它不是三个不同音符的叠加,而是一种整体形式,是由音符之间的音程来定义的。

我很好奇“audio-vision”用中文怎么说。每种语言都是一个世界,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描述世界、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同时我认为,所有的语言都是相通的、互补的:如果可以熟练地了解掌握十余种语言,肯定会大有裨益。可惜我自己没这么大的本事!当我写作头几本论述电影声音的书时,时常有人问我,我是否仅限于描述专属于西方电影的“文化”效应。我认为不是。我看过大量全球各国的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既有早期的也有当代的。很明显,这些电影使用了同样的创作方法。主要的区别只有语言。通过字幕的帮助,我能大致明白对话的意思,但我无法理解对话与叙事中的微妙之处。不过,我明白声音和影像是怎样共同构造起时间、空间,以及是如何强调一个时刻、创造一种节奏、供人展开想象的。有许多声音是全世界都能明白的:世界各地都有风和雨,也有电视、鸟儿、机器、汽车,更不用说有人,人的听觉,当我们从一个很远的距离或是在黑暗中聆听声音时的神秘感,一个人说出的话和他脸上表情之间的神秘关系。视听的表达是世界共通的。

当然,声音是有时代属性的。一个 1990 年出生,看着 2010 年电影的法国观众,未必能理解 1950 年的法国电影:全球流行音乐的风格已经改变了,技术世界也已经改变了。1950 年(那时我 3 岁)在电话亭里打电话必须得大点声;不可能在沙滩上听广播,因为没有带电池的收音机;那时世界上的流行音乐大多来自阿根廷或南美洲其他国家。因此我们也需要一种历史的研究方法:这正是我在做的,不仅仅研究有声电影的历史,而且研究全世界声音的历史。因此,向我的中国新读者们致以问候与感谢。

米歇尔·希翁
2013 年 9 月于巴黎

前言
电影理论直到今天一直都有意避开声音问题,或是完全忽略它,或是将其置于次要地位。即使各地的部分学者已经做出了丰富且引人注目的贡献,但他们的顿悟(包括我自己以前在这个主题之下的三本书)尚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引起对声音 60 年以来所处地位的整体思考。

可是电影、电视和其他视听媒体并不仅仅指向眼睛。这些媒体将它们的观众(spectator)——它们的听觉—观众(audio-spectator )——置于一个接受的特别感知模式之中,在这本书中我应该称之为视听(audio-vision)。

奇怪的是,这种活动的新奇性并没有引发很多思考。在继续说着我们“看”电影或“看”电视节目之前,我们就一直忽视了声音是如何改进感知的。至多是有些人满足于一种添加式的模型,按照这种说法,见证一个视听奇观基本上就是在观看的影像中加上听到的声音。每种知觉仍规矩地停留在其自身分隔的空间之中。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论证视听组合的实际情况——一种感知影响着另一种,并且改变了对方。在我们听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不同的东西;当我们看时,我们听到的也是不同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一些执著,诸如辨识两个领域之间所谓的冗余部分(redundancy)并同时争论两种影响力之间的关系(20世纪 70 年代最有名的问题就是“哪个更重要,声音还是影像?”)。

这个成果立即就呈现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首先,它把视听关系描述、构想为一个合约(contract)——就是说,与众多知觉之中预先存在的某种和谐所产生的自然关系相悖。然后,它勾画出一种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它产生于我的教学经验,并且可以被用于电影、电视节目、视频节目等。因为我这里提供的观点是新的,如果它们既不权威也不全面,希望读者原谅我。我已写了三本有关声音的书(《电影中的声音》、《电影中的人声》、《洞穿银幕》,全部由电影手册出版社[Cahiers du cinéma]出版)。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发现那些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出的概念,但它们被纳入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框架和一种更加系统化的表述之中,而且有许多改进。

组成第一部分“视听合约”的各章节,得出了一系列可能的“答案”。后面的章节(第二部分)在一个总标题“超越声音和影像”之下,试图构想一些问题,努力超越已有的障碍和已被分门别类的观点。我主要关心的是电影,但我也考虑到了电视、视频艺术和音乐视频的个别情况。

因为听觉是被理解、实践得最少的,本书一开始我就提出了一些声音和听觉理论的原则。有关这些问题更详细的内容,读者可以参考我的《声音体导论》(Guide des objets sonores)这本书。这项工作我得感谢与下面各方面人士的讨论与意见交流,高级电影研究学院(Institue des hautes études cinématographiques,IDHEC)、巴黎视听研究院(Audiovisual Studies Institute, Paris, IDA)、巴黎第三大学电影系(the film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III,DERCAV)、布鲁塞尔国家电影学校(National Film School,INSAS)、巴黎电影与批评研究中心(Paris Film and Critical Studies Center)、洛桑艺术学院(Ecole des Arts in Lausanne)、日内瓦 Gen Lock协会(GenLock association of Geneva)、图卢兹的 ACT(ACT in Toulouse)以及爱荷华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学生们。我感谢这些重要而杰出的人士和负责人们。感谢为我提出了建设性批评的人们,他们是克里斯蒂安•沙科—扎格罗利(Christiane Sacco-Zagaroli) 、里克•阿尔特曼(Rick Altman)、帕特里斯•罗莱(Patrice Rollet)、当然还有米歇尔•玛丽(Michel Marie),没有她就没有这本书。

本文为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官方授权刊载的电影图书试读系列,提供影迷更多接触电影知识的机会,文中内容不代表迷影网观点

(编辑:唐冶挺)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Share
Published by
Cinephilia
Tags: 后浪图书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