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dustry | 行业

写手审查:给美国影评人打分(作者:Adam K Raymond and Matan Gilat)

谁是美国最差的影评人?谁又是最可信赖的?为此,我们基于Metacritic上的数据进行了统计。(Metacritic是专门收集对于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专辑、游戏的评论的网站,创建于1999年。)因为好莱坞喜欢颁奖,我们也准备了奖杯。花落谁家,静待揭晓!

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去世一年半前,告诉The A.V. Club(The A.V. Club是The Onion旗下的娱乐网站。它提供新电影、音乐、电视剧、书籍、游戏还有DVD的评论,同时还有访谈节目以及关于新媒体、传统媒体、流行文化的消息。),因为自己很喜爱电影诞生的“神奇过程”,所以可能会对很多电影的评价过高。他说,“我确实怀疑我给的评分普遍过高。”

因此我们做了统计,结果发现艾伯特说的不错。通过对著名影评人的全面解析,我们发现这位已逝的资深影迷给电影的打分一般会高于同行18%。鉴于专业影评人靠评论别人的作品赚钱,我们认为,是时候也来突袭一下他们了。通过纯数字统计,我们来看看谁是最无耻的“拉拉队长” ?谁是平庸的“老派写手”?又是谁的影评一直都比其他人正面?谁最嘴贱易怒,似乎少有喜欢的电影(剧透一下:这个获奖人跟你想的一样!)。而在这个“影评已死”的年代,谁又依然坚持影评人的传统,撰写可信的影评?

我们所采用的Metacritic上的数据是这样的,每一个主要影评人的打分都按照通常采用的0-100的计分制转换成相应的分数。我们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比较排名前50名影评人的表现。

为了确保得到有统计意义的取样,我们从10年内的200部烂片着手,我们选的影评人也得是看过其中40部的,虽然有些人看的数量接近100。为了把这个范围缩的更小,我们把对象局限在更有影响力的影评人中。考量标准包括:影评人的影响力和名气、写评论的频率,以及他们是否还混迹在影评圈——我们关注的是大众可以在报纸、杂志以及网站上读到其评论的影评人。

我们(不情愿地)略去一些臭名昭著的自我推销者,比如福克斯4频道(Fox4)新闻节目堪萨斯城(Kansas City)的肖恩·爱德华(Shawn Edwards),他四次“荣获”了eFilmCritic的年度“广告机器”奖(他的电影短评可能往往都不是自己写的,人们推测只是电影发行方写好的句子,换上了他的名字而已。因为肖恩发布在社交网站上的电影评论常常出尔反尔。)他甚至都没出现在Metacritic的影评人条目下,可能的原因是,与其说他是影评人,不如说他更像个公关吧。

我们将这50位影评人对这些取样电影的平均打分与每部电影的Metacritics评分相比较。(Metascores是Metacritics独有的打分系统。它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Metacritics网站小心地挑选世界范围内最值得信赖的影评人们,让他们来给电影打分,然后把他们的意见转换成适当的分数,并在他们的意中取一个相对平均值,作为一部电影的Metascores得分。)

为了让比较更意思,我们还把评论家的平均分数与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的用户平均打分比较。你知道的,烂番茄上的那些评论的“可信度”,大概就好比你吸了大麻之后,再去品尝披萨所给出的打分一样。

因为罗杰·艾伯特不在统计之内,我们就拿他举个例子。在我们调研的样片中,罗杰·艾伯特给166部电影打过分。他对这些电影的平均打分为68.69分,高于Metascore系统对同样的这些电影的平均打分10.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放在这个榜单里,艾伯特的得分比同行要高百分之17.5,正好列在第四的位置。

我们从电影广告收集了一个花名册,你肯定能认出某些跻身前排的名字,主要是因为他们像例行公事一样地大加赞赏名不副实的电影,评论内容就像是专门量身定做的电影广告。他们是那些能给诸如这样的电影——《极度狂热》(Fever Pitch)、《恶老板》(Horrible Bosses)、《狗镇之主》(Lords of Dogtown),打出一百分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滚石杂志的彼得·特拉弗斯(Peter Travers)以大肆吹捧和夸张的文笔著称,他的影评常常让人笑到停不下来,但是他却排在相当中间的位置。

Gene Siskel and Roger Ebert

最糊涂影评人奖

冠军:史蒂夫·坡索(Steve Persall), 《坦帕湾时报》(The Tampa Bay Times)

坡索在Metacritic上的平均评分接近于74,比同行高出24.7%,比普通观众高出7.8%,这为他赢得了令人尴尬的最糊涂美国影评人奖。坡索的写手风格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天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对公认的大烂片肆意地赞美,比如《格列佛游记》(Gulliver’Travels),《致命伴旅》(The Tourist)还有《天龙特攻队》(The A-Team)。特别是最后一部,他竟然在评论中写道“简直是一场狂欢!”(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对于坡索来说,《恶老板》(Horrible Bosses)是一部“上映即成经典的电影”,而《食人鱼3D》(Piranha 3D)是“形象的,天然的,极好的”。

不过缺少辨别能力可能也不是他的错。因为住在炎热的坦帕湾,所以他可能只是不加选择地喜爱一切。他曾经在凯文·詹姆斯(Kevin James)的电影《动物园看守》(Zookeeper)的评论中写道,“外面太热了,所以开着空调做什么都不会让人失望。”

第二名:欧文·格雷伯曼(Owen Gleiberman),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死里逃生啊,欧文。他是《娱乐周刊》前首席影评人。他在这间杂志社工作了二十四年,四月初刚被解雇。跟他比,坡索不过只以微弱的优势胜出。我们不喜欢落井下石的做法,但格雷伯曼给取样电影的平均打分是73.09,或者说他比同行高了24.3%。但考虑到他供职于如此无聊的杂志,他那些平庸无奇的影评也不足为奇。但是,的确让人感到些许惊讶的是,他的评分比一般用户足足高了9%,这就意味着是个烂番茄注册用户哪怕是笨蛋都比他要有批判性得多。有个特别出格的例子就是他给艾拉·菲舍尔(Isla Fisher)的浪漫喜剧《一个购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的影评。尽管他也承认其缺乏情节,但给的评分是A-。“这就是一连串让人心醉神迷的聚会和购物狂欢”,他显得热情过度,“再丢进去一些购物狂聚会的滑稽段落。”然后他的评分居然高于《好家伙》(Goodfellas)(马丁·斯科塞斯的奥斯卡提名电影。)

第三名:丽萨·施瓦兹鲍姆(Lisa Schwarzbaum),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

去年二月,当丽萨在《娱乐周刊》22年的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对欧文来说,这损失就好比罗杰·艾伯特失去了同事吉恩·西斯科尔。也只有在《娱乐周刊》,丽萨才能算是一位挑剔的影评人。她的平均评分是68.83,比其它影评人高了19%。她甚至喜欢《穿越乡间路》(Crossroads),这部2002年的幼稚的青少年电影本来是想把小甜甜布兰妮捧成电影明星的。施瓦兹鲍姆表示:“布兰妮在电影处女作里的表演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甚至充满魅力。”所以她给了这部电影B+,粗略换算一下就是Metacritic上的83分,比影评人的平均打分高了56分。当然,小甜甜继续着她不温不火的电影生涯,却再也没接拍过其他电影。

差评奖:

迈克·拉塞尔(Mike Russell), 《俄勒冈人报》(The Oregonian)

大家对波特兰报纸影评人的期待可能是,他在评论好莱坞生产的精神食粮时架着粗框眼镜,保持着精英主义的超然姿态,但拉塞尔并不能算上是挑剔的影评人。我们的统计表明他的平均给分是66.2,比其它评论家高16%。他甚至喜欢《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Tokyo Drift),而有人认为,这部是这个惊悚片系列中最糟糕的一部。

贝琪·夏基(Betsy Sharkey),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和上面的四位影评人不同,夏基可信度稍高,她比普通大众略具批判性——她的平均打分比一般观众低4.3%。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是像吉比迪亚·亚特金森(Jebidiah Atkinson,19世纪的评论家)那样的人物。虽然她的确将《惊声尖叫4》(Scream 4)说成是一部杰作,但夏基在这个榜单上抢到一席之位不是因为她喜欢烂片,而是因为她还隐约地夸奖过他们。例如,她对盖瑞·马歇尔(Garry Marshall)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的评论是演员多半都是“闪闪发光”的,场景大都“有趣”,但其他的影评人看到的却只是一部令人作呕的爱情片。

詹姆斯·贝瑞迪尼(James Berardinelli), 《胶片盘评论》

这位网络影评写手教父,专职赞美电影四十多年,写了成千上万篇“看起来很美”的影评。他的平均给分是65.57分,高于同业者12.8%。他给了黛安·基顿(Diane Keaton)和曼迪·摩尔(Mandy Moore)主演的喜剧《老娘说了算》(Because I Said So)三颗星,不夸张的说,这是这部电影所得到的唯一正面评价,要知道它在Metascore的评分只有26。这个结果对詹姆斯来说,结果可不太好看。

肖恩·利维(Shawn Levy), 《俄勒冈报》(The Oregonian)

肖恩为了写书目前暂从每周一评的苦差中解脱出来,所以他对泰勒·派瑞 (Tyler Perry)的最新烂片《单身妈妈俱乐部》(The Single Moms Club)是什么看法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也能猜到。肖恩在Metacritic上有1301篇影评,其中有82部电影在我们挑选的“烂片100”采样中,而且他的评分比同业者高出11.7%,同时他的评分中只有66条是负面的。

最平庸影评人

冠军: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 《时代周刊》(Time)

2004年,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为《娱乐周刊》写了一篇文章,称他为“电影评分趋于四平八稳——甚至可被称为四星热”感到悲哀。他指出了理查德等一批人,“本来是可靠的影评人却已经变得非常温和——甚至可以说是心慈手软,有时简直是愚蠢。”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在我们所有分析的影评人中,科利斯的给分是最接近于大众的,事实上,是如此接近以致基本分辨不出来。科利斯对100部采样电影中的98部的平均给分是71.53。而观众的平均给分是71.6。所以读科利斯的文章就像是在公共厕所小便随便碰到一个陌生人,问他怎么看某部电影。

最靠谱影评人

冠军:J.R.琼斯(J.R. Jones),《芝加哥读者》(Chicago Reader)

琼斯给出的评分和我们的采样电影在Metascore上的得分几乎一样,大概是59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思想平庸。实际上,这意味着如果你把50个影评人召集起来,他会是其中最让人认同的,而如果你必须选出一个影评人来评估一部电影,他会是最值得信任的那个。他是一个能代表舆论的影评人,观点实用,既不过度宽大,也不惹人讨厌。你可将他视作电影评论界的安东尼·肯尼迪(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公正权威。

最挑剔影评人

冠军:乔·摩根斯顿(Joe Morgenstern),《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作为美国脾气最坏的影评人,81岁的摩根斯顿曾获过普利策新闻奖(Pulitzer Prize)。在业界,他是最独树一帜的影评人。他给143部电影的平均得分是52.31,比同行低了13%。这位美国最挑剔的影评人和一般美国观众的区别就更加明显了——他的评分比公众低了22.9%。有一些好评如潮的作品却遭到了他的唾弃,比如,科恩兄弟的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严肃的男人》(A Serious Man)以及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Kill Bill),摩根斯顿对后者的评价是:“对演员和观众实施了难以忍受的虐待。”

第二名:安东尼·莱恩(Anthony Lane),《纽约客》(The New Yorker)

鉴于他是英国人,又是为美国最知性的杂志《纽约客》供稿,莱恩在这个榜单上垫底一点也不意外。他给这些取样电影的平均评分是56.81,比同行足足低10.9%,比一般观众低19%。不过这位难以取悦的影评人也有让人吃惊的时候。想想他竟然给《歌舞青春3:毕业季》(High School Musical 3: Senior Year)打了70分,这个分数和他给佩德罗·阿莫多瓦的《回归》(Volver)还有《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分数一样!


作者:Adam K Raymond and Matan Gilat
译者:小墨/校对:Moondance @迷影翻译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Share
Published by
Cinephilia

Recent Posts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4 天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