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nterviews | 访谈

“黑色之道,不只大胆” ——访《满洲里来的人》导演唐棣

“冲击力极强,影像大胆,得黑色电影之道。”著名作家北村如是评价这部电影。而导演本人给大家的印象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他的作品。

这是一个作家,写小说、散文,至今有十年写作经验。唐棣常说的一句话听上去像个悖论:“拍电影是为了写小说。”事实上,拍摄和写作在他那里也是同步的,早在2008年他用一部借来的DV即完成了自己首次表达。可以说,这次表达意义深远,这部黑白短片在国际青年艺术节上大放异彩。除以每年一部短片的速度,拍摄完成“故乡三部曲”,他还拍摄了犯罪与纪录片结合的试水之作《没有以后》,唐山方言对白加悬疑的审问场面颇有点《鬼子来了》的谐趣。

作为一个独立导演,唐棣不认同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独立是粗糙、随意、无视影像的借口,”他说,“我算自由导演吧,不是有自由职业者吗?”很多人认为,他的作品太多私语,其实,他曾制作过一部四十多分钟的拆迁题材纪录片《成为这片废墟的回忆》被有关部门销毁,据说纪录片记录了一个残疾人面对强权的十几天经历……

自由导演、作家唐棣都属于“异端的存在”。对于电影人,他是一位好的小说家。在国内影展上难见到他的身影。这时,他正享受作家为他带来的观察视角。这些年,唐棣努力用镜头营造书写的气质。电影策划人张亚璇,看中的也是《满洲里来的人》里特别的气质:“一部反对独立电影常规,脱离现实主义叙事的片子。

我觉得这是中国当代电影应该有,也是我期待的东西。如果只谈论年度作品,在中国电影或独立电影的范围内,《满洲里来的人》显然有不同凡响之处,它的影像、实验性,都赋予它特别的气质。”

《满洲里来的人》剧照

1、为什么选择拍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因为你之前几部短片都特别沉稳,有点小津的感觉,最明显的例子是《湖畔公路》,当年在展映时被称为“一首用黑白线条写成的短诗。”后来,能看出来,你在一步一步的推进自己的影像控制,到三部曲最后一部《抵达》,已经有了相对之前成熟的镜头语言了,没想到你会拍出这样一部从题材和影像上都很大胆的长片。

在镜头里我希望看到一些特别惊恐的东西,比如一个镜头冲向你,你做出的反应特别重要。也特别真实。我用了很多这种手法,不顾一切盯上去,镜头能推到多近就多近,虚实和变型的画面也比较多,倒是神秘一些了。其实,早期短片很拘谨,我的自信是建立在诗意上的。我们对诗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贝拉塔尔是诗意,大卫林奇、加斯帕诺也是诗意。我总得进步,保持好奇去开拓,诗意要是成为笼子,我就冲破它。我们都不能被善意的喜欢挟持。我期待着塔可夫斯基变成大卫林奇。

2、谈谈这部长片的准备工作吧?听说是从2012年就开始拍了?实话实说,从目前的成片来看,如果凭第一眼的直觉,这部电影看上去是十分随意的。

我拍起来也是十分随意的。我就希望这样,以前我的几个短片老被人说很端着。我又也不好意思说不对,端着是夸我呢。这电影前期准备,一定也不随意,是先有小说,我觉得78个场景在脑子里不变了,才开始找演员。先找到男演员,然后跟他见面,吃饭,有大半年吧,这其中有时就拍点,有时就光吃饭聊天。我根据男演员的性格改了这篇小说,再提取一段一段的提示给他看。是他推荐了女演员,他们本身都不会演戏,所以我得让戏属于他们。就这么一边改,一边拍,我这电影就是这么一串出来的。

3、我觉得你谈起电影来特别自信,作为一个新导演,这种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自信就是看片看来的,写字写来的,我不偷不抢。还有拍摄,我自己拍摄有7、8年了,就是个傻子也知道怎么拍了吧?据我所知,我第一部短片(《湖畔公路》)现在看来还是挺特殊,从2008年到现在,它就是不同的。它就敢把机器摆在那,然后一伙人蹲在一旁对这一条路发呆。当然,也可能是大家都不屑于那么拍吧。

4、近期有几部电影被阐述很多,《天注定》、《白日焰火》在舆论上并没有很多交汇,可我通过这两部电影产生一个疑问,《满洲里来的人》或多或少也有黑色的成分,那么作为一个特殊的电影是应该去展示,把问题摆在那里,还是应该给一个思考?或者,你认为表达类似话题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我也有同样的疑问,是被新闻事件感动了,或引起来大家的注意,还是电影本身?那些新闻众所周知,再重复一遍的意义在哪?《满洲里来的人》最早也是我在看新闻时留意到的,我截取了真实的案件新闻播报。等完成后,我都发现新闻的影子特别少了。当然,这可能是我控制能力导致的偏移重心,让出路,才会看见路。

5、你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导演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哪里?你之前特别强调作者身份,它的体现在哪里?可以举新片中的一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话么?

我有恶趣味,并喜欢这个趣味,并通过写作和拍摄偷偷纾解。我还比较顽固,本来开场男主人公出现之前有一个挺好看的雪景,两个孤独的树看上去富有寓意,雪花朝着镜头飞来。这其实又是一些特没自信的事。后来,把它删掉了。“好看”成了我的敌人。一个朋友这么说我,我说,是的,敌人让人更谨慎。至于,别的导演,我都是通过电影来认识,我看出来的不同也不可靠。人特别不好了解,但要互相尊重。你的问题我只能这么回答了,希望你满意。

6、还有“作者电影”的问题没有回答,你认为什么才叫“作者电影”,你刚才主要说的是画面呈现的部分,那从别的角度呢?

差点忘了,作者就是核心啊,一个片子的神,这和大部分电影的导演制不一样。你也知道导演很多时候不过是监工,越大的制作,越小的监工,你以为你指挥千军万马呢,其实是千军万马要来踩死你。理想中的作者意义体现在很多方面、剪辑、配乐、旁白、选景等。说起来很玄,其实就是想说什么,以及我要怎么说,这里面一定要有“我”。

7、你对商业电影的看法呢,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拍一部商业片你拍不拍?

说什么都像摆姿态,我特别讨厌那些拍着目前的那种监工一般的商业片满嘴艺术追求的人,而不是拍片挣钱的人。有些人不配谈艺术。这个话可能极端点,婊子能不能谈纯洁呢?再说,艺术片,商业片不对立。你将来成了大老板敢找我拍么?

8、两位主演,男的在演技上特别用力,很多重头戏。我不得不说,反而是女演员的轻描淡写式的表演给我的印象很深。

对于我来说就是等待。我往往把一个片子在脑子里千百遍地想。我需要的那个演员就是一根火柴,他一划,整部戏就着了。这部戏里的女演员本身就很有戏,男演员一带,她就可以起来,我又慢慢把镜头从发现安排的内容转移到她自己身上的内容,两部分后来就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你觉得她不是很用力,其实是用力带起来的。

9、电影叫《满洲里来的人》,“满洲里”作为一个边境小城,却没有被刻意放大一些地域特色。男主演真正与这个地方的关系也若隐若现,你想通过这个地方告诉观众什么呢?

女演员弟弟在那个城市,然后我们就聊这个地方的气候什么的。边境特别有凶和神秘的感觉,假如我为一个罪犯蒙上这样一种感觉呢?满洲里只是一个起点,像一列欲望火车出发了,对于我来说它的终点站是重要的,那里一定都是情绪的突破口。反正比起点重要。起点不需要产什么期待,快点上车,路途的风景、终点都吸引我。别老强调什么啊,一部电影完全为了满足某些因强调而产生出来的期待,我再配和着大家去干就太莫名其妙了。”

10、在中国内地,独立电影其实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你认为的独立是什么?

我这个电影最早也是朝正规院线电影那么做来着,从剧本到后期,不过最后无法摆平自己想说的话而已。在这个时候,自由成了我的收获。私人表达,不依赖任何传统的电影圈子,发行公司、制作公司、演员经纪这样。我认为,这就算独立,与你说的“独立电影”的概念不一样,我也不是按那个概念拍摄和后期推广的,比如预告片等等这都是你所谓的商业电影的方式吧?

11、我留意到你新片的英文翻译,“满洲里”不是现在的地名拼音,而是用了“满洲”这个的概念,你在里面想说什么呢?

国外出过一系列傅满洲的电影,《傅满洲之血》,《傅满洲之复仇》,《傅满洲的脸》等,挺多的。我记得好像是在这些电影里看来的,后来一查就是现在这个英文。很多朋友说非常好。俩地方,对我说事特别有好处,与自己熟悉的名字,事物拉得越远我说得越真……我不晓得他还有其他什么深意。

12、电影分章节和你是写作者有关?还有其中一章,直接叫“性瘾者”,在全片里非常突兀的一段固定镜头,时间还比较长,你能说说这在你电影里的作用么

章节的设计是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没有破坏掉?这电影情节太复杂,一层叙事套着一层回叙,不用章节我自己都弄不清。那个镜头基本上是拍多少用多少,包括后面的几场强暴戏,拍多少用多少,一点不敢浪费。性瘾和烟瘾、酒瘾有区别么?我都当一种欲望表达来拍的,我需要懂得地方不在这。涉及到男女,我就想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地方入手?你也知道,每天的新闻有很多是这种的,一切涉及欲望的犯罪都没你看到的那么单纯。

13、还有最后一章节出现的警察也很突兀,一上来就是追。经过一段毒打,最后,他反而是换上了罪犯的衣服,拿起了罪犯的箱子的安排很有意思。你这段是我觉得最具设计感的地方了,你觉得呢?

我之前的镜头,男子逃到火车站被追捕等等,都以这个视角来拍。可能我做的不是很好,没被你发现。设计的地方挺多的,我期待被更多的人发现。比如,贯穿全片的箱子里到底是什么?都在电影里有解答。警察和罪犯的身份到最后互换了一下多有意思啊。正义与邪恶嘛。你说得对,一切尚未停止。

14、最后,请你从摄影角度谈谈这部电影。因为这和你之前的短片、或者你做摄影的一些电影都区别太大,很多模糊和死黑的画面,这是不是一种技术问题?还有这部电影用的什么机器?

用了REDONE、5D、7D,还有手机。7D负责一些追逐,手机拍一些打斗的特殊角度。你提到的东西的确存在,黑的地方特别黑。我真诚地说,这么保留人为移动的痕迹,让电影有点不工整是我有意的。我不想和自己之前一样了。但你也会发现整部电影,还是有一些匠气,那棵落着一只鸟的枯树就是以前我经常表现的某些诗意。很多东西都在变快,火车、通信都是越快越好。大量虚焦,有机器追焦困难的问题,但只对我造成了很小的困扰。

15、你之前在博客上会放一些摄影图片,整体的感觉也非常好,还有我们前面谈的话题,我能感觉到你特别强调摄影,请问你如何看待摄影师转行做导演?你觉得摄影师做导演的优势在哪里?

没什么不一样。我们三个摄影师,不管他们在业界多厉害,我们在这片里靠光聊了90分钟的天。以前就是朋友,现在更深入了。就这点事,不复杂。摄影师分几种,他们就和我不一样,一个韩国哪里电影系毕业,一个也是老外,起初我说,咱得坏话说在前头,开始了,就是同意步调一致干一场。他们有一段时间很难受,我这片多破坏呀。后来,我们拍看素材,他们都觉得惨不忍睹。他们现在拍多少大片,也觉得还是我这个片里感觉特别好。不是说片有多好,在这种开心的状态里,这片也差不到哪里。摄影师主要是眼睛,是电影的眼睛,导演是电影的舌头。我不觉得是大脑,对于我来说电影也是说话,和对的人说想说的话比什么都重要。

16、处女作都带有很强的的个人艺术的想法?或者传记色彩,你这部新片是这样么?是如何体现的?

处女作都用力过猛,大导演也一样,毛病很多。不举例子了。这片子和很多人的处女作也是一样,只不过式样有点吓人。骨子里还是温和的。这片里更没我个人成分,至少故事上没有。或者很多人也看不出他的故事。这都没事,你看到的东西就可以被理解成我想说的东西,我习惯了误读,这个词也不是个坏词。误读产生好奇。很多观众想知道导演想说什么,导演也想是不是把想说的都让观众知道,这不是互相绑架嘛,我觉得不好。

17、目前,电影收获了什么好评?

现在还是少数人看过,这些人都是我相信的人,他们有人夸我。有人扁我,基本持平。有人说它很有风格,黑色。有人说看不懂,太暴露了。也有人说不像国内的电影,我记得我妈说,晃来晃去的,不舒服。生活有时就是太舒服了,造成了一种倦怠。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4 周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1 月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月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1 月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1 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