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Reviews | 评论

《美国骗局》:Lie to Live

投稿作者:无良诱导师

电影最初公布的英文名字为 “American Bullshit”,后因为审查等不可名状原因改为了“American hustle”.而在片中数次出现的“bullshit”这个我们最喜闻乐见的字眼儿,也浓缩了片中每个人物之间都由谎言构建的关系。

大卫·欧·拉塞尔(David O’Russell) 算不上一个高产的导演,但在之前的七部长片里已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电影开场多在画面漆黑时候以一段独白(或对白)或音乐先入为主,以声音作为先导。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就勾起观影者的好奇心是他最常用的手段。

《美国骗局》的开场也是如此,当画面一片漆黑时,艾灵顿公爵的“Jeep’s Blues”映入耳帘—-艾灵顿公爵可以说是爵士乐时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对整个西方音乐史,整个黑人社会甚至整个美国历史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70年代,爵士乐迎来了摇滚、R&B等新兴音乐的冲击,自身也逐渐沦为金钱的工具走向衰落。这个年代恰恰是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埃文一丝不苟的在镜子前整理着自己滑稽可笑的装扮时,广播中新闻节目交代的故事背景:1978年的美国,一个萧条与动荡的年代。在经历了越战在国外失败与国内的抵制,股市大崩盘,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嬉皮士的性解放等一系列的冲击与挑战后,这正是一个在失望与动乱,萧条与恐慌,争执与探索中的美国。“碌碌无为的总统,糟糕的服饰和蹩脚的发型,这就是七十年代美国的写照。”

除了点出大时代的背景注释,大卫·欧·拉塞尔还在开场后不久引出电影中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包袱。埃文和西德妮以及里奇的三角关系从一开始就被放到了台面上,巧妙的埋下了伏笔,这在他的电影中也很常见。

大卫·欧·拉塞尔的镜头运动尤其有着鲜明的风格。在《美国骗局》中,摄影师利纳斯·桑德格伦(Linus Sandgren)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摄影,这是大卫在以往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方式:摄像机的活动范围相当大,移动速度忽快忽慢,镜头很少老老实实得呆在同一个地方。虽然手持摄影通常不善抒情,较于推轨镜头来说更容易被观众察觉,但大卫·欧·拉塞尔对此却从不避讳,并且恰恰相反,在《美国骗局》里摄影师利纳斯·桑德格伦使用大胆的运动风格拍出了不少性感迷人的场景,尤其埃文与西德妮在洗衣房中缠绵的镜头,几乎可以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 》(Silver Linings Playbook)蒂芬妮和帕特在舞蹈决赛中的场面相媲美。大卫·欧·拉塞尔镜头的暗示性很强也很显而易见,他经常大胆的使用手持摄影模拟人物角色的目光,如同电影中的角色一样,在角落里,在对方的身体上扫来扫去,时而如同电影中的角色,时而变回了作为偷窥者的我们。还有那或快或慢的标志性的伸缩镜头——大卫善于利用景深中的层次,利用不同的景别和速度为角色营造不同的情绪,时而用慢速的跟拍强调角色的情绪,时而用较为夸张的快速镜头伸缩形成一种夸张的喜剧效果或者强烈的戏剧冲突。

卓别林曾经说过“电影表演无疑只是导演的媒介。”大卫·欧·拉塞尔恰恰是一个善于塑造演员的导演,在他的电影里,演员不仅仅是自己的工具,而更像是安东尼奥尼口中的“构图部分”,但不仅仅只“像树、墙或一片云彩”那么简单。他最看重的对角色的塑造,在他的电影中,众多角色往往构成精彩绝伦的群戏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核心,也是推动故事层层递进的动力。在《美国骗局》中,如蜘蛛网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推升到了一新的高度。风度翩翩却又自欺欺人的职业骗子埃文,聪慧并且务实的情人兼女助手西德妮,埃文那天真冒失头脑简单的妻子罗萨琳,急功近利充满野心的FBI探员里奇,以及正值善良却又毫无戒备的市长卡麦恩.每个人物都有强烈的个性,每个人都靠着谎言伪装自己,而又因为谎言而相互依托。几位主演均是与有过多次合作的演技派,对各自角色的拿捏已是轻车熟路,贡献了浮夸却又迷人的群体表演。一个导演越倾向于写实技巧,就越需要演员得表演能力。大卫·欧·拉塞尔十分看中演员们的即兴表演,在片场他经常会鼓励演员们临场发挥,甚至让演员们修改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台词。也许正是因为大卫对演员们一向的激励,从而使得演员们在诠释那些歇斯底里的神经质角色中常有井喷式的爆发。从他的电影多次领跑奥斯卡表演奖项的提名并且成就了詹妮佛·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和克里斯蒂安·贝尔两位奥斯卡得主就可见一斑。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采访中曾经透露,在拍摄《美国骗局》时大卫·欧·拉塞尔曾对他说过“我讨厌剧情,我最看重的就是角色描写”。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看中对角色的侧写和塑造,这一次在《美国骗局》中大卫却忽视了叙事的重要性。在以往的电影中,神经质的角色和话唠式的对白是他的标志,人物之间的关系撑起了电影的构架和素材。但在《美国骗局》里,那些喋喋不休的角色和妙语连珠的对白虽然仍有保留,但是叙事的手段却只能以大段的角色独白承接,这种叙事手段看上去是在帮观众了解故事,但实际上过多的自述只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种全能的观点抵消了故事本应带有的悬念。也许这就是眼波流转,红唇诱人的《美国骗局》最大的不足之处。

总得来说,大卫·欧·拉塞尔在《美国骗局》里依旧自信满满地延续了自己的风格,虽然明显想要将这个疯狂的犯罪故事拍得浪漫和疯狂,但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风格,依旧没有超越他强烈的固有模式。

“优柔寡断,自私自利,怪模怪样,一跛一瘸/不能向前行走,或者往后退回/惧怕温暖的现实,慷慨的善行/拒不承认血液缠扰不休的关系/自己影子中的影子,自己阴郁中的幽灵/堆满尘土的房里留下混乱的纸张/领了临终圣餐后,生活于一片寂静之中。”——《美国骗局》中的角色们就像T·S ·艾略特(T.S.Eliot)笔下的“空心人”,用数不清的谎言盛装打扮,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充满热情和品味的活着,其实他们只是在自欺欺人。在潮流汹涌的大时代里,他们也只不过是在想方设法的生存着。

Cinephilia

迷影网(Cinephilia.net)创立于2010年,聚焦于创作和搜集最好的华语电影文字内容,翻译传播海外电影学术界和评论界的声音,用更为生活化的方式解读电影,结合所有愿意分享个体电影体验的影迷们,共同创造出中文世界里独具特色、质量兼备的电影网站。

Recent Posts

在她的时间中: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访谈

在我这里,你会看到时间流逝。并…

2 天 ago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一个摄影记者

斯坦利·库布里克不断制作出一部…

4 天 ago

艰难的归途:阿克曼的影像之旅与情感探索

“当别人用我的名字和姓氏谈论我…

1 周 ago

《让娜·迪尔曼》,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这个令人惊讶且备受争议的评选激…

2 周 ago

从《学徒》里找到特朗普成功的秘诀

影片的结尾旨在显示,到1980…

2 周 ago